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九章 器武之道

無線電子書    獨行在諸天世界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陸漸雖然淳樸憨厚,卻也知道能改變世界的力量是多么偉大,恐怕唯有聽說書先生講的神仙才能辦到。

  方不言雖然厲害,可怎么都瞧不出像個仙人,只是他與方不言這幾日相處下來,已是對方不言極為信服。

  陸漸見方不言說的鄭重,遲疑道:“方大哥莫不是說笑了,這世上真有神仙嗎?”

  方不言道:“怎么這么說?”

  陸漸道:“我聽別人說,只有神仙才能移山倒海,摘星捉月,無所不能的。”

  方不言點了點頭,道:“神仙大能能辦到事,凡夫俗子同樣能辦到。”

  “神仙移山倒海,靠的是無邊的神力,凡人若想做到神仙能做的事,靠的就是智慧。”

  “智慧?”

  陸漸撓了撓頭,搖頭道:“那我怕是不成了,別人都說我太笨了。”

  陸漸此時遠沒有以后得風采,尚是一名稍顯自卑的少年,方不言道:“別人說什么你就信什么嗎?別人說你笨,那是沒有發現你的閃光點罷了。”

  方不言出了艙門,走了兩步,忽聽船尾喧嘩,舉目望去,卻是倭人們在釣魚。方不言便向一個倭人要了兩副釣具,將其中一副給了陸漸,道:“咱們釣魚吧,比比誰釣的魚多。”

  陸漸接過釣具,垂餌釣魚。他精于此道,自幼追隨祖父捕魚,但論及分辨水流,揣測魚勢,陸大海也不如他,是故陸漸垂釣總是站著,絕不枯坐一隅,常隨魚勢轉移,因此落鉤之處,必然魚群豐美,不多時,便連番釣起大魚。

  方不言卻一點收獲也沒有,最終這場魚賽以陸漸獲勝收場。

  陸漸喜不自勝,便將自己辨水流、察魚勢的法子說了一遍。方不言依著陸漸的法子,竟也有所收獲,最后收起釣具,笑道:“你看,釣魚上我就不如你,最后還得向你學習才行。”

  陸漸受了夸獎,雖然高興,卻道:“這不過是玩樂而已。”

  方不言搖頭道:“話不是這么說的,就像你能在釣魚中分辨水流,觀測魚勢,若是這份本事用到航海上,你就是一個出色的觀察手,若是用到軍事上,你就能帶領你的艦隊規避風浪。每個人都有長處,就看你如何去發揮而已。”

  陸漸沒想到被自己視為玩樂的小把戲竟然還有這么多的作用,大受鼓舞,渾身都充滿干勁,道:“我會努力的,方大哥。那怎么才能獲得智慧?”

  方不言道:“智慧都是從學問里得出來的,學問卻都是從天地自然里總結出來的,我要教你的是如何從天地自然萬物中探究真理,這可是一門大學問,我管它叫科學。”

  “科學?”

  陸漸念了幾遍,不解其意,方不言沒有過多解釋,他知道即便解釋了陸漸也聽不懂。便伸出手來,真氣澎發,凝水成冰,將冰塊削成中間厚,邊緣薄的餅狀,取出一些木屑,置于冰塊之下,道:“你看。”

  陸漸只看到陽光透過冰塊,在木屑上形成一塊光斑。方不言上下移動幾次,光斑成了一個小亮點,照在木屑上。不一會,木屑就升起青煙,燃燒起來。

  陸漸哪里見過這么奇怪的事,結結巴巴的指著冰塊道:“冰里怎么能生出火來?方大哥,你這是什么神通?”

  方不言笑道:“這就是科學。”

  陸漸道:“我也能做到嗎?”

  方不言將冰塊給他,告訴他如何聚焦,陸漸依著方不言的法子,果然又引起木屑燃燒起來。

  這冰塊本是方不言真氣凝成,比一般冰塊更要冰冷,陸漸手指都凍木了,還是不舍的扔掉。

  方不言道:“這只是小把戲而已,不過小小借用了太陽的力量,如果你能將這里面的道理探索透了,未必不能再造出新的太陽。”

  方不言這話放在現代社會太過稀松平常,在陸漸心里卻猶如驚濤駭浪,他實在想不明白為什么能通過小小的冰塊就能借到太陽的力量,也想不明白如何能造出新的太陽。那豈不真的成為仙人神明了?陸漸不敢再想。

  但是這并不妨礙他對于方不言口中“科學”的憧憬和向往。方不言的話為他打開了一片從未接觸過的新的天地。便迭聲問道什么時候可以學習這門學問。

  方不言知道陸漸今日心神受到的沖擊太大,不適合進入學習狀態中,便先讓他去休息,約定明日開始教他。

  陸漸雖然恨不得立馬就能學到,但是方不言說話,陸漸不敢違背,這并不是陸漸有多怕他。相反,方不言在陸漸心中的地位,已經如同神明,牢不可破。

  目送陸漸離開,方不言站在甲板上,吹著海風,沉思起來。

  他并不是因為惡趣味才傳授陸漸有關現代的知識,而是發現了一條確實可行的道路。

  大抵八部神通可御水控火,御風使雷,精妙異常,在凡人眼中已經是神仙法術一流。

  在方不言看來終究不是周流六虛功一般直接御用萬道,而是以特殊真氣練成的勁力配合諸般手段而成的虛假神通而已。

  就如寧不空要以天火珠控火,水部之人練就水部神通要有附體之水為引,終究需用外物。

  梁蕭與梁思禽俱是格物大家,而格物之道本源就是探究世界本質,大到宇宙天地起源,小至風雷雨電自然天象的原理,皆可以格物致知。

  格物之道探知原理,偏偏此界又有武道真氣這種超自然的產物,兩者結合,作用得當便可產生呼風喚雨,運用水火的效果。

  與其說這些是“神通”,不如說這是以“器”與武學之道結合而成的“器武”之道而已。

  這里的“器”,放在這個時代就是格物,以方不言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就是科學,然而不管名稱有什么變化,都是想要正確反映和總結世界的客觀本質與客觀規律罷了。

  方不言分明看到梁蕭與梁思禽走上了一條科學與武道結合的道路。只是不管梁蕭還是梁思禽,都沒有走到最后。

  這里終究是武俠世界,而非是前世的科技文明。正因為有武道這種超自然存在,在這個世界的文明個體都會自我強化,最終偉力歸于自身。

  說起來不管是武道文明還是科技文明,走到最后都是殊途同歸,無非是側重點不同。

  然而結果是一回事,過程是另外一回事,畢竟這只是一個普通的武學世界,世界層次擺在那里,其最高成就也不過是稍微厲害一點的“人”而已,別說超脫世界,毀天滅地,彈指間崩滅星河了,這個世界的人連長存于世也做不到。

  所以他們看不到這種殊途同歸的結果,就像蜉蝣不知晝夜,夏蟬不知春秋。終究是時代的局限性,格物之道在這個時代能扎根的土壤還是太少。

  任何一種學說都不是出現一個兩個天才就能一蹴而就的。這需要無數人數代乃至十幾代的添磚加瓦,才能碰撞出精妙的靈感火花,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方不言已經看到了一條康莊大道,這是屬于他的道路。

  到了他這一步,內力的增長能起到的作用已經微乎其微,更重要的是對“道”的感悟,什么是道?什么都可以是道,正因如此,方不言以人的視角根本不看不到什么是道,所以他要做的就是形成自己的體系,就像梁蕭成就諧之道,陸漸成就海之道。先成為一個點,然后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面到體,一點點成長起來,逐步揭開籠罩在道的朦朧面紗,從而超脫出去。

  超脫,這才是方不言最終的愿望,不論他到什么世界,不論他需要完成什么任務,唯有超脫,才是他的初心。

  初心不變,壯志不改。

  這個世界并不缺乏聰明人,缺少的只是一個有著高瞻遠矚的領頭人,能夠在關鍵時刻伸手推上一把。

  方不言穿越前不以研究見長,卻勝在博覽,又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足以勝任領頭人這個角色。

  他要做的,就是埋下一顆種子,然后靜等它生根發芽。

無線電子書    獨行在諸天世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