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一十七章 開發

  這天,錢塘江碼頭上,一大群人正在向張青峰送別,其中包括張青峰這輩子的父母親人,朋友,以及張青峰的未婚妻田苓以及田家人。

  “三郎,你去了那邊,一定要好好照顧好自己…”楊母淚眼婆娑的朝張青峰叮囑。

  “我知道了娘,我會保重自己的。”張青峰說道。

  “三郎,你去了那邊,一定要記得寫信回來,我們都會想你的。”一旁的田苓也朝張青峰說道。

  “我知道了,你們放心吧。”張青峰回答。

  “時間不早了,我先走了,我不在的時候,這邊的生意就交給你們了。”張青峰朝父母親人說道。

  隨后,在所有人的注視送別下,張青峰登上了前往泉州港的船只。

  和張青峰一起前往泉州港口的,還有數百艘朝廷水師船,第一批五千人將會在泉州港向東出海度過海峽到達夷州島。

  接下來的時間,船隊沿著海岸線前進,白天航行,到了晚上就找一個港口注意。

  這樣,花了一周時間船隊就來到了泉州港。

  到達泉州港后,船隊在這里休整了幾天,主要是用以給船隊補給。

  幾天后,在熟悉海峽的一個商人的帶領下,船隊越過海峽,最后在島嶼西南部一處河流出海口登錄。

  “所有人,不許隨便喝生水,不許隨地拉屎撒尿,不許獨自行動…”

  夷州島西南部的一處河口中,數百艘船靜靜的停靠在這里。

  河道兩側的岸上,無數人正在奮力的砍伐樹木,他們用這些制造出了一個個簡易的房屋。

  船隊會在這里停留半個月,直到所有人都搭建好居所后,把物資運上岸后,才會離開這邊返回。

  此時的河岸上,張青峰正在和五千廂軍的將領商量著放火燒林的事情。

  在夷州島這種處于熱帶亞熱帶的氣候,以及瘴氣瘟疫橫行的地方,放火燒林,無疑是能夠很好的隔離蚊蟲以及一些疾病的傳播。

  而且,開荒也需要把森林砍伐掉,與其如此,還不如先燒一把火,然后再開荒。

  在張青峰的指揮下,很快,他就組織了很多人放火燒林。

  然而,就算張青峰想帶著人到處點火,在夷州島這個春日多雨的季節,也很難形成連綿大火。

  張青峰帶著所有人燒了半個月,才燒出來不到幾百平方公里。

  不過,這么大的地盤,已經足夠五千人在這里開墾了。

  朝廷給的政策,是所有人開墾的土地都歸自己所有,上限為一百畝。

  如果兩年之內把家人接過來一起開墾,上限還可以增加到五百畝。

  五百畝土地,在大宋絕對算得上是地主了。

  而且,朝廷在前三年時間里,不會向他們收任何一分錢的稅收,反而還會幫他們以成本價購置農具,耕牛,種子啥的。

  在這個過程中,哪怕是他突然死了,他開墾出來的土地也會由他的親人繼承,朝廷不會動他們的一分一毫。

  在這樣的政策下,幾乎所有人都非常努力開墾著土地。

  土地,從古至今都是漢人百姓的命根子,現在有機會白白得五百畝田地,他們自然不會放棄。

  雖然五百畝土地并不是那么容易開墾出來,但是他們卻可以安頓下來后把家人接過來一起開墾。

  張青峰,讓朝廷給所有人都畫了一張大餅。

  他告訴所有人,只要努力開墾土地,他們以后就會成為地主老爺,過上錦衣玉食的美好日子。

  很多人聽了張青峰的話,幻想了一下今后美好的生活后,一個個干活都更加帶勁了。

  然而,他們卻沒有一個人能夠揣摩出張青峰的其他想法。

  一個人,一年四季,種十幾畝地都已經是極限了,再多也照顧不過來。

  那么當廂軍士兵們突然得了五百畝土地后,他們沒辦法種出來,會怎么辦呢?

  想要當地主老爺,可不是那么好當的,到了那時候,他們就只能從家鄉忽悠人來這邊工作。

  比起朝廷強制讓百姓移民,永遠也比不上百姓自發愿意移民。

  張青峰,他也必須要在三年任期內,讓所有前來開發的人獲得利益,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人源源不絕的來這邊開發。

  接下來的時間,張青峰帶著五千人開發了差不多五萬畝田地后,就進行了播種。

  朝廷支援這邊,只會支援到一季糧食成熟之前。

  之后的夷州島開發,糧食就必須要自給自足了,所以張青峰的壓力也非常大。

  五千多廂軍,對于張青峰這個年輕的縣令還是很敬佩的。

  主要是因為張青峰懂得很多耕種的方法,他還能夠和普通士兵同甘共苦,加上他的醫療隊,救治了很多人的疾病。

  所以短短時間,張青峰就成為了你所有廂軍士兵的主心骨,到了這時,就連一些原本的廂軍將領都沒有張青峰的威望高。

  在張青峰的帶領下,短短四個多月時間,夷州島上的第一季水稻就成熟了,所有人都吃上了自己種植的糧食。

  接下來,張青峰又馬不停蹄的帶著所有人種植起了第二季糧食。

  就在這時候,朝廷再次運送過來了五千廂軍士兵。

  有了第一波開發的經驗,張青峰很輕松的就安排好了第二波開發人員。

  歷史上,漢民大規模開發夷州,主要是在明清時期,還是百姓自發行為。

  然而,那時候開發夷州,卻讓漢民損失慘重。

  那時候的漢民留下歌謠:“勸君切莫過抬彎,抬彎恰似鬼門關,千個人去無人轉,知生知死都是難…”

  可見,當時開發夷州,漢民是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的。

  而且,海峽中間有兩道洋流,需要很高的航海技術才能通過,如果過洋流時沒有經驗,可能就會被洋流沖到茫茫大海上迷失方向,這也給漢民開發夷州設置的很大的障礙。

  當時有俗語:“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

  大約是說平均十人中,就有六個會死在海上,只有三個能平安到達,最后一個轉頭放棄渡海,當然這個數字有些夸張,不過也可見但是度過海峽的難度。

  再加上夷州島上容易滋生疾病和瘟疫,更是讓漢民損失慘重。

  當時有歌謠:“疾病臨身就知死,想請先生又無錢,睡在草中無人問,愛茶愛水鬼先行。”

  歌謠中的先生,就是醫生,大夫的意思,就是漢民到了夷州后,容易染病,卻又沒錢治療,只能躺在草窩中等死。

  張青峰之所以敢帶著大宋百姓來開發夷州島,主要是因為這是一場有國家力量支撐的行動。

  不管是航海技術也好,或者是面對島上的疾病和對瘟疫的控制,張青峰都做到了最好。

  所以,上萬人開發夷州島,大半年時間,傷亡竟然還不到五十人,堪稱奇跡。

  不過,隨著張青峰帶著上萬人在夷州島上大面積開發,漢民終于和夷州島上的原住民爆發了沖突。

無線電子書    穿越之青史留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