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詩?你讀來聽聽。”蔡文姬說。
聽到蔡文姬的話,柳如是說道:“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首詩是: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首詩你覺得怎么樣?”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蔡文姬口中念著柳如是讀的詩,神色頗為復雜。
“非常好的一首詩,意境悠遠,聽之如身臨其境一般,這樣的詩我作不出來。”蔡文姬最后說道。
“還有呢,你再聽聽這首…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你覺得這首如何?”
“好詩,我自愧不如。”蔡文姬一羞愧道。
“還有: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好詩,好一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我無知了。”蔡文姬更羞愧了,這樣的詩她不可能作的出來。
“還有哦,老師還寫了很多詞,比如這首,這是一首詞,和詩的文體不一樣,你來聽聽: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蔡姐姐,你覺得老師的這個詞寫的怎么樣?”柳如是朝蔡文姬問,就像是一個孩子炫耀自己的玩具一般。
“好詞!雖然我從來還沒有聽過詞,不過這種文體,確實別有一番風味。”
蔡文姬說道:“我聽你說的詩詞,都有一種人到暮年之感,我看你們老師的年紀也不大吧,怎么就如此…”
“你是說我們老師看起來只有四十多歲是吧,其實他都已經五十多歲了。”柳如是解釋說道。
人到七十古來稀,以這個時代的壽命,五十多歲已經是進入老年了。
不過張青峰作為二十一世紀來的人,穿越時這具身體被系統改造過,加上平時他也比較注意鍛煉保養,又懂得疾病預防等等,所以相比起這個時代五十多歲的人看起來,他就顯得很年輕。
“聽你說的幾首詩詞,你們老師還真是很有才華呢。”蔡文姬說道,通過這些詩詞,她不得不承認張青峰的才華。
這時候李白說道:“我們老師自然是非常有才華,你們今天看到的那些機床,都是老師一個人弄出來的。”
李白說道:“在獷平有一座鋼鐵廠,每天能出鋼鐵數萬斤,這都是老師的功勞。”
“還有榨油作坊,瓷器作坊,琉璃作坊,肥皂作坊等等,都是老師的想法。”
“這個世界上的很多問題,比如天上為何下雨,地上為何會形成峽谷,山峰等等,都難不倒老師。”
一路上,柳如是和李白把自家老師夸的是天上有地上無一般,讓蔡文姬不知道說什么好。
不過還好,很快,馬車就來到了漁陽書院,柳如是也見到了李師師她們。
“如是,你什么時候來的?太好了,你不知道你一走就是幾年,真是想死我了。”李師師見到柳如是非常高興,兩人興奮的擁抱在一起。
“師師姐,你這幾年過的好嗎?”
“好,我很好,你怎么樣?在外面有沒有人欺負你?”
“沒有,我也過得也很好。”
“師師姐,我給你介紹一下,這是我的好朋友蔡文姬蔡姐姐。她跟我來幽州游玩的。”柳如是把蔡文姬介紹給了李師師。
幾人敘了一會舊,不多久,李清照和楊玉環她們也來了,幾女相見,自然又是一番激動的問候。
“師師姐,你們怎么來漁陽城辦書院了?”
一群人在漁陽書院參觀的時候,柳如是朝李師師問。
“是李白師兄想辦書院,就特意從太行書院把我們邀請了過來,老師同意我們過來我們就來了。”李師師解釋說道。
漁陽書院,在李白這個太守的的全力支持下,規模不輸于太行書院,有幾十個老師以及二十幾個班級,數千學生,教學任務非常重。
這些老師都是太行書院畢業的學生,有男有女,他們在這邊教書李白給他們開的工資都不低,每個人最少都有三四千錢。
“咦,你們教書都是用這么好的紙嗎?”
在一個班級中,蔡文姬看到學生的課本后忍不住驚訝出聲。“這上面的字好細好工整,這是怎么寫上去的?”
聽到蔡文姬的話,李師師解釋說道:“這些都是造紙廠生產的紙,價格很便宜,這些教材上的字是印刷廠印刷出來的,不是手寫的,蔡姐姐你要是喜歡,待會我送你一套新的。”
“那太好了,謝謝。”聽到李師師的話,蔡文姬連忙感謝。
她對新的知識知識非常感興趣,能夠得到一套教材,她求之不得。
這么精美的書籍蔡文姬還是第一次見到。
雖然造紙術一百多年前就發明出來了,但因為技術不成熟,很多書籍還是用竹簡或者是絲帛獸皮等材料書寫,不然這不會有歷史上蔡文姬默寫上千卷書籍的記載了。
一群人逛了一圈書院后,天色也不早了,李白提議大家聚一聚,晚上在太守府設宴招待遠道而來的柳如是和蔡文姬等人。
晚上的時候,有上百人來到了太守府,這些人有機械廠的工人,有書院的老師,這些基本上都是張青峰的學生。
當然,還少不了張青峰這個所有學生的老師。
一場接風宴,賓主盡歡。
第二天,張青峰很難得的抽出一天時間陪著柳如是她們在漁陽城游玩了一番,帶著她們看了造紙廠,印刷廠,琉璃廠,肥皂廠,紡織廠等地方。
這些作坊,大部分都在城外,不過都有水泥路聯通,乘坐四輪馬車就能很輕松的到達。
“原來琉璃和肥皂是這里做出來的啊。”看到玻璃和肥皂的制作過程,蔡文姬忍不住感嘆。
現在,鄴城最火的商品就是琉璃器具和肥皂瓷器這些,她沒想到這些商品竟然都是產自漁陽。
特別是有一種琉璃鏡子,價格高達上萬錢一塊,可以照的人纖毫畢現,傳說是從海外運來的,沒想到也是在漁陽生產。
“李太守,你們漁陽的紙張書籍為什么沒有賣到鄴城呢?要是買到鄴城,我相信肯定很多人愿意出大價錢買。”蔡文姬朝李白問。
“紙張書籍漁陽自己都不夠用,哪還有往外賣的啊。”李白笑著解釋。
張青峰陪著柳如是她們逛了一天后,就再次投入到了機械制造廠的工作中。
接下來接待柳如是的工作,則是交給了琉璃廠廠長柳如是的哥哥柳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