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340. 你猜咯?- 它是藝術品,也是神話

無線電子書    我的鋼琴有詐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又聽了段冉的話,兩個人一頓簡餐后來到了練習室內  不過今晚沒有練很長時間,秦鍵更多的時間都用來做冥想。

  他覺得是冥想,其實就是思考。

  并沒有受到連日來的疲勞影響,在最后一個錄音日來臨之際,他心中幾日前的那種波濤洶涌已經化作一片平靜。

  錄音是件苦差事,一般的演奏家少有的會在一個短時間內連續錄制一套作品。

  大多都是錄制某一個作曲家的一部大作品,在加一到兩首小作品。

  對于古典鋼琴曲目而言,一部三樂章的奏鳴曲就不算小作品了,而一首協奏曲的錄制更不亞于一首交響樂的難度。

  讓我們看看秦鍵的錄音曲目清單。

  三首協奏曲,三首奏鳴曲,兩部雙鋼琴四手聯奏。

  獲取的酬勞在這樣一張龐大的清單面前根本一文不值。

  秦鍵的確不在乎,他只在乎這一套莫扎特作品能否錄制出來后能否讓他稱心如意。

  做為這套算是為他量身打造的唱片中,無疑最被各大官方看中的曲目就是k491。

  K491可以說是這套唱片的主打作品和賣點。

  畢竟憑借著這首k491,他最終問鼎了冠軍頭銜。

  所以在錄制曲目的演奏設計中,k491他遵循了賽場的演奏風格。

  這也是一定程度的迎合了市場的做法。

  但是他的野心和想法并不僅僅于此,他深知在莫扎特龐大的鋼琴曲庫中,值得被深度挖掘的還有太多太多。

  譬如他安排在最后一首錄制的k466。

  關于《d小調鋼琴協奏曲》k466的說法不計其數,其中最為被人樂道的便是——“它是藝術品,也是神話。”

  K466的歷史重要性在于他屬于大多數音樂家心目中讓莫扎特去世之后十年中成為至高無的作曲家的那些作品之列。

  它代表了被后人認為是最偉大的浪漫作曲家的莫扎特,正是這首作品將海頓退至后景長達一個世紀之久。

  它是貝多芬演奏過后并為之寫作華彩段的協奏曲。

  它是一部全面體現出莫扎特身那種為19世紀正確命名為‘人神各半’要素的作品,而這在很長時間中讓后人很難對他的其他作品進行公允的評價。

  每每想至于此,秦鍵總覺得已經距離自己只有一紙之隔的莫扎特又遠得像在海的兩邊。

  良久。

  “聆聽這部作品,如同聆聽貝多芬第五交響曲,有時很難說人們究竟是在聆聽該作品本身還是聆聽它的聲望。”

  秦鍵對著鋼琴呢喃著,像是自言自語。

  段冉聞聲抬頭望去。

  片刻。

  她放下了手中的書,起身走到了秦鍵的身后,身體輕輕的貼到了他的后背,彎腰湊到他的耳邊:“怎么啦?”

  感受到了身后傳來的溫熱,秦鍵抬手握住了搭在自己肩頭的左手,輕輕的摩挲著那小一只骨節嚴重凸起的小指。

  “沒事,就是有些困惑,”秦鍵笑了笑,“我想去薩爾茨堡看一看。”

  段冉任由秦鍵把玩著自己畸形的小指,“莫扎特的故鄉?”

  秦鍵點頭,“嗯。”

  段冉心中一動,“什么時候?”

  “我還在考慮。”拍了拍段冉手背,秦鍵道,“好了,我們走吧,今天就到這。”

  “明天的狀態找好了?”

  “嗯。”

  “那你等我一下,”說著段冉快速的走到了那臺梨花木的三角琴前坐了下來,“讓我玩一會哦。”

  看得出,段冉真的很喜歡這臺鋼琴。

  正思索著,鋼琴精巧的節奏乍起的一瞬,秦鍵不由一怔。

  接著眼前一亮。

  大廳里,優雅的琴聲宛如華爾茲的舞步,輕盈靈動。

  不是肖邦,不是李斯特,也不是貝多芬莫扎特。

  段冉正在演奏一首爵士,一首輕爵士。

  秦鍵不由得向著她走去,他從未想過段冉彈爵士的樣子。

  不同于演奏古典,她的神情,她的雙手,恰到好處的展現著切分音中的小情緒。

  似是感受到了秦鍵走了過來,段冉扭過頭。

  她習慣性的咬著下唇。

  只是下一秒。

  她輕輕的送了一記俏皮的‘wink’,如同她指下的一個小裝飾顫音,充滿了小小的挑逗。

  轉回身,她的左手高高抬起落下,一個轉調和弦,音樂再變。

  安靜保持著兩米的距離,一直到音樂在一個迂轉處輕輕的停了下來。

  讓人意猶未盡。

  鼓著掌,秦鍵走到了鋼琴旁。

  “這是你的改編嗎?”秦鍵發誓他從來沒有在任何音樂片段中聽到過這樣的旋律。

  段冉搖頭一笑,說道:“這是我自己瞎彈的。”

  “哇。”秦鍵驚嘆道,“那我覺得它應該有個名字。”

  “唔——”

  段冉思考了片刻,“就叫它《13》好咯。”

  “哈?這是什么意思?”秦鍵不解。

  段冉起身緩緩的扣了梨花琴的琴蓋,輕輕的撣去了琴蓋的灰塵。

  “你猜咯。”

  秦鍵猜了一路,一路都沒有猜對。

  不過相比于猜數字,他更感興趣的是這段旋律。

  猜了一路,哼了一路。

  “晚安。”

  “好夢。”

  一夜無話。

  第二天午十點整,秦鍵再次準時的踏進AirStudios的管弦樂棚。

  此時棚里包括指揮在內的所有樂團成員和工作人員都已經帶著耳機準備好了。

  坐到鋼琴前微微的調試了一下。

  秦鍵沖著阿斯特和薩耶維點了點頭。

  一切就緒。

  隨著薩耶維的大手一揮,弦樂組動了,恢宏無比。

  開段的樂隊段,即第一樂章起始,一個樂團一旦接受了獨奏者是本作品的唯一戲劇角色之后,他們便會不由自主的圍繞著這名獨奏者展開自己的音樂部分。

  這也是秦鍵和薩耶維之前就k466的錄制問題商量好的——這首作品將完全按照秦鍵的意志來進行。

  所以從某種程度來講,開始的樂隊全段總是交代著某種引介性的氣氛。

  作家們會在故事寫作中里常用到這種手法——用來預示將要發生些什么。

  如果故事的篇幅很短,那么在音樂中這個問題就自然消失了。

  但是在k466這樣一個擁有近半個多小時的長篇大作中,顯然開頭的兩分十幾秒的樂隊片段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既要讓讀者在繁瑣的故事鋪墊中不喪失對下文的緊迫期待感,同時又得確保他們讀懂了故事的開頭。

  某天排練的間隙。

  “薩耶維指揮,讓樂隊從一開始就把情緒展現出來。”

  “你是指像命運交響曲那樣?”

  “k466本就是一首交響曲。”

  M.3Qdu最新。

無線電子書    我的鋼琴有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