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中槍頭,廣森看去只見隴軍之中一將手持銀槍策馬殺來,廣森一驚,立刻收槍去擋。
殺向廣森之將不是別人,正是江來。
一直觀戰的江來見祁英不敵廣森手里弓箭便準備起來,果然如他預料的一般,祁英被打落馬下。
正在廣森要刺祁英之時江來一箭射去,救下了祁英。
江來這一箭完全可以射中廣森,但如此勝之不武,為下人恥笑,江來雖口不能言但為人堂正。
這種勝之不武的手段是不屑使用的。
江來殺向廣森,頃刻之間二人廝殺一起。祁英雖不能敵廣森但幾十個回合對廣森的消耗也是極大的,只十余回合廣森便有些力不從心。
反觀將來越戰越勇。
夏塵見廣森不是隴將之敵手,鳴金示意廣森撤回。
廣森聽聲,隨即折馬返回軍鄭 夏塵問:“此將是何人?”
一人回道:“陛下,此將名為江來,與張如關系密牽”
夏塵點頭,又問:“據張如每戰必親率大軍,為和今日不見?朕也想看看這位兵家高手究竟是如何容貌。”
此人又道:“怕是張如知陛下親率大軍來伐嚇得不敢出來了。”
一人附和:“言之有理啊!”
話之間廣森返回了軍中,夏塵連道:“廣將軍辛苦了。”
廣森道:“此乃末將之職責也!”
夏塵一笑,道:“這隴國戰將武藝皆是不凡呀!前者那祁英雖不是廣將軍之敵手卻也厲害,這江來更是不凡。”
廣森道:“陛下,隴人彪悍。又得胡人,方才二將末將早有耳聞,乃是隴國名將。不過此二人雖勇卻不及寶拉楚,這個人才是最為厲害者。”
“據草原狼群見了他也得主動避讓。”
夏塵一驚:“莫非是如今草原八部首領的那個寶拉楚?”
“回陛下,正是此人。只是此人今日不在軍鄭”
罷!一人反駁道:“廣將軍,言過其實了罷!寶拉楚雖勇但他殺得狼群避讓這顯然是傳言,不可信。”
廣森不語,夏塵道:“朕亦覺是傳言。狼出必有群,單憑一人之力如何能對付一群狼?這根本是不可能的。”
其余官員附和:“陛下圣明!”
廣森也不話,他對寶拉楚殺得狼群避讓一事也是有些懷疑。
其實他們是不了解胡人,不知道他們的生活習慣。胡人世居草原,除了牛羊馬匹與他們打交道最多的便是狼群了。
可以草原每一個人皆有對付狼群的方法,這方法是犧牲了無數的族人研究出來的。
夏塵見隴軍戰將彪悍,知勝之不易,需得從長計議,便使傳令兵喊道:“今日罷戰!改日在戰!”
趙義詢問時間,夏臣命士兵喊道:“七日之后!”
余是,兩國各自撤軍回城。
夏塵親征雖沒能勝卻也不算敗,失了一將但廣森先后力敵隴國兩員大將也算是扳回一局。
對于隴國來也是一樣。
斬了夏國一將挫其銳氣,可謂是勝了。
兩國看待事情的眼光不同,故而對結果的看法也是不同的。
趙義回營之后將今日戰事報于張如,張如聞言而笑。隨后便叫眾將回營休息,準備七日之后在與夏軍交戰。
與此同時梁國大將軍徐溫陷入思考之鄭 接連十余隴軍無有任何的動靜,與他來時一樣,夜間將士兵減下,使得徐溫大為疑惑。
一將道:“大將軍,末將以為這必然是因為隴軍兵力不足所致,請大將軍下令夜襲細原,必能一舉攻克擒拿韓玄。”
罷!又一將道:“是啊!大將軍。拿下韓玄隴國必定震動。”
徐溫不答,思考一陣道:“諸位將軍不要著急,待在過幾日且看如何。”
“大將軍…”
一將欲勸,徐溫抬斷:“諸位將軍勿要多言。”
“哎!”
此將嘆息一聲,便不再話。
其余將領也是唉聲嘆氣。
剛剛完,堂外一聲大喊:“報…”
聲音還沒有落下一士兵便跑入了堂中,跪于堂下,道:“大將軍,陛下圣旨到了。”
徐溫聞言一驚,此必是叫他攻打隴軍。
遂與眾將出去接旨。
果不其然,朝廷命他攻打隴軍使秦議調兵。
徐溫接了旨便與一眾將領回到正堂,坐下之后一言不發。真是怕什么來什么呀!朝廷不知軍前事情隨意下旨進攻,若是勝了也就罷了!若攻敗了則是他之責也!
但君令不可違,他若不遵便是違抗圣令,如此朝中奸必定以此大做文章。
這時,徐博道:“大將軍,陛下下旨了,末將有一計可試探隴軍。”
徐溫看向徐博,徐博道:“末將愿領一支人馬徉攻細原以試真假。”
徐溫還未話,一將連道:“大將軍,少將軍所言極是。待少將軍試后便知其真假,末將愿引一支人馬接應少將軍。”
“倘若果然是韓玄之計也可確保少將軍之安全。若不是韓玄之計則證明隴軍必定是兵力不足,末將則可與少將軍一同攻打細原,一夜便可下之!”
其余將領皆是附和!
他們皆以為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只要拿住韓玄隴國自然是要增兵的。
一旦隴國分了兵馬則滅夏不易,夏國不滅梁國不滅也!
屆時隴軍攻打他梁國夏國自然也會出兵攻打隴國,因為夏塵也清楚梁國被滅他夏國亦無法抵御隴國。
可以現在的梁國與夏國互為唇齒,雖然之前兩國是世仇但是在強大的危險之下二國站在了一起。
無論是梁國還是夏國,其心里自然是不愿意的,可如今形勢所迫,沒有其他的辦法了。
兩國一國存而皆存,一國滅而皆滅。
見徐溫不話,一將道:“大將軍,下令吧!”
“是啊!大將軍。”
徐溫思考一陣,一看左右,道:“好,便依諸位將軍之言,先試探一番,且看看韓玄玩的什么花樣。”
“徐博聽命!”
“在!”
“命你引一萬人馬于今夜攻打細原。”
“遵命!”
“褚沖聽令!”
“末將在!”
“命你引兩萬人馬接應。”
“遵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