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78章 簡易爐灶,開窯制陶

無線電子書    直播之極限巨星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熟悉了制瓦步驟后。

  陸羽漸漸得心應手起來。

  一鼓作氣。

  行云流水。

  只用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

  就將面前的三堆泥料。

  變成了規格一致,整齊有序的瓦坯。

  掐指一算。

  足足百十來塊!

  緊接著,陸羽把做好的瓦坯,墊好茅草。

  一塊挨著一塊地擺在了茅屋前。

  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陸羽長出了一口氣,道:

  “呼——各位,制瓦的第一步,到這里就算告一段落了。”

  “接下來,趁著太陽還沒落山,我們得先把窯爐搭建起來,如果順利的話,明后兩天這些瓦坯就可以入窯了。”

  剛剛印好的瓦片。

  不能馬上入窯。

  需要晾曬。

  等到泥土中水分揮發殆盡,軟硬適中,才是入窯的絕佳時機。

  下午三點。

  只是回到茅屋休息了一會兒。

  陸羽便從床上爬了起來,繼續玩起了泥巴。

  起床后。

  他先查看了瓦坯的情況。

  這段時間,島內陽光充足,氣候干燥。

  雖然只過了幾個小時,但經過晾曬,瓦坯基本已經定型。

  水分流失得很快。

  估計再過一天一晚,應該就差不多了。

  不出意外。

  明天正午一過,這些新鮮出爐的瓦坯,就能變成結實的泥瓦了。

  經過一上午的直播,再加上陸羽有模有樣的展示。

  觀眾們對于最終成果的期待感和好奇心也是越來越大!

  直播間里的這些水友們,大都常年生活在城市中。

  哪里見過這個?

  其次,因為這個世界并無類似超硬核的極限生存直播!

  要不是陸羽。

  他們可能這輩子都無緣見識到原始技術的魅力與神奇!

  感受到來自“石器時代”的野蠻與瑰麗!

  “主播好牛掰!”

  “恭喜玩家,建筑大師成就已解鎖?”

  “期待ING!”

  “看得好過癮!主播加油!”

  “兩個字:TM專業!”

  “國服第一錘石青蛙贈送給主播超級火箭×1!——峽谷帶建筑家?”

  “感受到來自三歲兒童的恐懼了嗎贈送給主播能量飲料×1!——不愧是最牛逼的戶外主播,實在太硬核了!”

  “黃頭發的妹妹贈送給主播傘包×1!——某主播自建違規建筑,月入百萬!”

  感謝了一下大家送禮物。

  陸羽在鏡頭前抱臂而立。

  醞釀許久后。

  他悠悠開口道:

  “朋友們,曬瓦的這段時間,我們得好好利用起來。”

  “而接下來我要做的,就是整個燒制任務的重中之重了——砌窯。”

  “窯爐的好壞,是決定陶品出品率的關鍵所在。”

  “同時,一個精心打造的窯爐,也會讓燒制任務變得事半功倍。”

  “所謂窯爐,就是燒制陶器的坑穴,華夏是世界上使用窯爐生產土陶制品最早的國家,早在公元前3000年,原始先民們就已經開始原始窯爐來燒制生活實用器了。華夏的英文名之所以被稱之為CHINA,其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

  “這是我們獨有的文化標簽,也是一個文明古國領先于世界的最好證明。”

  對于原始生存而言,窯爐的好處,不言而喻。

  不僅可以燒制瓦片。

  還能燒制陶器。

  制作出很多精美實用的盛具和炊具。

  為觀眾們簡單介紹了一下窯爐的用途。

  陸羽回身取了竹簍,去了取土點,背了一大筐黏土回來。

  窯爐對泥料沒有什么特別的要求。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爐內的空間不能太小。

  且必須合乎規格。

  只有這樣。

  燒制陶品的時候,才能確保窯內空氣流通。

  讓炭火的溫度升到最高。

  從而避免出現炸窯等意外。

  陸羽大致估算了一下。

  一個半人高的窯爐。

  至少需要兩大筐泥料。

  如果算上爐柵、爐道,炭盆,窯門,還有排煙通道的話,可能還會更多。

  但好在河邊的黏土夠用。

  為自己省下了不少功夫。

  半個小時的時間。

  陸羽一共來回往返了三次。

  直到取足了泥料,才再次坐回操作臺前,忙活起來。

  “制作窯爐,要先搭爐底和爐柵。”

  “這是第一步,做好了爐柵,接著才是打造內壁、爐道等步驟…”

  說話間。

  陸羽從竹簍里取出一大團泥料,摔在了石板上。

  啪——!

  照例還是先醒土。

  擠壓掉土內的空氣。

  讓松軟的泥料變得更緊實。

  很快。

  又揉又搓了好一會兒。

  陸羽將泥團平放在石板上,并用手壓成一個直徑約40公分、大約半指厚的圓泥餅。

  緊接著。

  修理好泥餅的邊角后。

  陸羽又伸出手指,在上面戳了好多蜂窩狀的圓孔。

  “這個泥餅,就是爐頭,也叫爐柵。”

  “爐柵,是用來承托瓦片的托盤,置放在窯爐的底部,之所以把它做成蜂窩狀,也是有原因的。”

  “蜂窩狀的爐柵,可以起到一個收攏火焰的作用,讓爐道內的炭火更為集中,如此一來,窯內的溫度自然而然就有了保證。在沒有專業的控溫裝置時,這個方法,可以很輕松地讓窯內溫度達到合適的溫度。”

  “雖然原始,但卻非常實用。”

  “大家千萬別小看這個爐柵,有了它,窯內的溫度,瞬間就能提升數倍。”

  “達到七八百度,也不再話下…”

  話落。

  無人機會意飛來。

  推近鏡頭。

  把泥制爐柵的各個細節。

  一一呈現給了屏幕前的觀眾們。

  “真的太專業了!”

  “有內味了!”

  “劍圣既視感!”

  “專業玩泥巴三十年!”

  搞定了爐柵。

  陸羽把石板放在了篝火前,進行烘烤。

  隨后。

  他抄起石斧。

  在營地的正中間,選了個位置。

  爐道深約30公分。

  勉強算是及格。

  通常情況下,爐道越深,火力就越猛。

  但沒辦法。

  就目前手頭上的這些工具,能挖到這個程度,已經是陸羽的極限了。

  “各位,爐道一定不能挖得太淺。”

  “因為太淺的話,火力得不到保證,這樣的問題,會直接影響到燒制時間。嚴重的,甚至會損壞爐柵,所以,一定要在力所能及地情況下,挖深一點,只有這樣,窯內的溫度才不會太低。”

  井字形的爐道。

  兩兩交錯。

  雖然有些歪歪扭扭的,不甚美觀。

  但卻不影響正常使用。

  挖好了爐道。

陸羽又在溝壑相互交叉的地方,擺了些大小相同的石塊  并在周邊砌上黏土。

  把烘烤得差不多的爐柵擺了上去。

  到時候,只要把柴火送到爐道內,火焰自然會透過爐柵上的蜂窩孔。

  讓窯內的溫度在很短的時間里達到理想狀態!

  “土窯的爐道,有單雙之分,單爐道的優點是易于制作,沒那么繁瑣,但缺點也是顯而易見。”

  “那就是溫度會有所欠缺,升溫也慢,如果泥料不過關的話,極難最終成型。”

  “如果條件允許,還是雙爐道來得實在。”

  放置好爐柵。

  還不算完。

  緊跟著,陸羽又從旁邊拿了一大團早就醒好的黏土,圍著爐頭砌了一圈。

  讓窯底變得更為堅固。

  方便之后上砌土窯的內壁!

  “打好了窯底,接下來的事,就簡單多了,我們只需要順著窯底,用黏土一圈一圈地向上砌,最后再封口,窯爐的主體就做好了。”

  說話的時候,陸羽手上的活兒,并沒有停。

  一圈一圈。

  層層遞進。

  只半個小時的樣子。

  一個粗獷的簡易土窯,便出現在了觀眾們面前!

  整個土窯。

  看起來就像個小土包。

  樣子很討巧。

  直徑大約半米有余。

  高度剛好齊腰。

  因為用料扎實,作得仔細,

  土窯的內壁,很是寬厚。

  保溫能力應該不賴。

  透過土窯的封口,依稀可以看到窯底的爐柵和最下方的爐道。

  雖然外形差點意思,看起來沒那么美觀。

  但該有的細節,卻是一個都不少。

  不僅結構得當。

  設計得還非常巧妙!

  搭眼一看,活像個充滿了原始氣息的藝術品!

  看著眼前的土窯,陸羽連連點頭,貌似對自己的勞動成果很是滿意。

  而此刻,彈幕里也是分外熱鬧:

  “我了個giao!”

  “主播真的有點東西!”

  “造謠可還行?”

  “哈哈!”

  走馬觀花地掃了一眼彈幕。

  陸羽簡單地回答了一下幾個問題,然后說:

  “窯爐基本就是這樣了。”

  “怎么樣,兄弟們?是不是有點意思?”

  “當然了,這只是一個簡易的土窯,與專業的沒法比,但對我來說,這已經足夠用了,有了這個東西,之后的日子,不論是燒陶還是燒瓦,就都不再話下了。”

  “剛剛建好的土窯,同樣需要晾曬,并不能馬上投入使用。”

  “嚴格意義上講,至少需要晾曬一到兩天才行,但實際上,只要保證水分揮發干凈就行了,所以,等上個把鐘頭,咱們就能直接開窯了。”

  一聽說土窯馬上就能投入使用了。

  觀眾們也是興致滿滿。

  在彈幕里吵個不停。

  在屏幕前守了整整一天,就是為了看到這一幕!

  見狀。

  陸羽示意大家稍安勿躁,轉而再次回到操作臺前,取了一團黏土:

  “晾窯的這段時間,咱們也別閑著,順便做點小東西,等開窯后先試試窯溫再說。”

  說話間。

  他將手中捏好的黏土一分為二。

  只取了一半。

  另一半則放在了一邊。

  “在暗河里脫險的時候,我的樹皮小鍋不幸遺失,那是我唯一僅有的炊具。”

  “現在,咱們有了窯爐,也收獲了大量的黏土。所以,借這個機會,我準備先燒制一批新的炊具,來探探路…比如陶罐,陶碗,陶鍋什么的。”

  話落,直播間內紛繁的彈幕再次襲來:

  “主播牛逼!”

  “鍋碗瓢盆也要自己造嗎?”

  “666,矛盾的斗爭性,促進人類社會發展!”

  “不可思議!我一個成年人,竟然會看一個人玩泥巴看得這么樂呵?”

  “沒辦法,羽神的直播,實在是太硬核了!”

  眾說紛紜之際。

  手中的泥團,已經被陸羽捏成了一個圓形泥餅。

  “陶器是原始人最為重要的生活用具。”

  “形制多種多樣,有炊具,飲食具,儲盛器,還有常見的盛器等,按照器型來分的話,更是龐雜。”

  “這段時間,我一直都在竹筒來取水,說實話,有點難頂,一來是砍伐竹子太吃力,二來是損耗也快,為了節省成本,這次咱們直接一步到位,把鍋碗瓢盆全都做出來!”

  很快。

  修正了一下泥餅的大型后。

  陸羽又從另一團泥團中取了一點泥料。

  用手搓成條狀。

  接著。

  小心翼翼地圍在了泥餅上。

  其實,任何陶器的制作步驟都是千篇一律。

  幾乎沒什么差別。

  大都是先做底盤。

  然后就像砌窯那樣,用泥條一圈一圈地向上圍就可以了。

  “這樣的制陶步驟,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證陶罐形制均勻。”

  “最重要的是美觀,入窯時,陶土的表面也不會受熱不均的現象,哪怕土質不過關,也不會輕易開裂。”

  說著,陸羽又搓了一根泥條,砌在了底座上。

  就這樣。

  一條接著一條。

  沒過多久。

  一個高約三十公分的陶罐,便初步成型了。

  完工之后。

  陸羽從竹筒里取了些水,打濕手掌,涂抹在陶罐表面。

  讓其變得更均勻。

  同時,這么做,還能一定程度上加速陶土的硬化。

  將做好的陶罐為觀眾們展示了一番后。

  陸羽繼續忙活了起來,將剩下的黏土用了個一干二凈。

  按照如上的方法,做了很多實用的生活用具。

  鍋碗瓢盆。

  應有盡有。

  一個陶罐,兩個陶碗,一個小杯子,還有一個帶把的小煮鍋。

  雖說都是用泥巴捏成的,但看起來還真挺像那么回事的。

  “兄弟們,燒制好的陶器是可以放在火上加熱的,也不怕水。”

  “完全可以長期使用!”

  伴隨著觀眾們的6666和無數的喝彩。

  陸羽將做好的鍋碗瓢盆放到一邊,起身走到土窯旁,觀察了一下。

  經過一段時間的晾曬,土窯內的水分,已經揮發殆盡。

  眼下。

  正是開窯的絕佳時機!

  “各位,晾得差不多了,可以開窯了…”

  說著,陸羽沖著觀眾們興奮一笑,轉身在一旁的柴火間取來好多木柴,塞進了土窯下方的坑道中。

  “古時候,華夏人在第一次燒窯的時候,往往會舉辦各種儀式,來祈求好遠。”

  “知道嗎?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都沒有被廢除,漸漸的,竟然形成了一種歷史悠久的文化…”

  回身拿了火種。

  陸羽二話不說,立刻將爐道內的柴火點燃:

  “但今天,儀式咱們就不辦了,等下直接見真章!”

無線電子書    直播之極限巨星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