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趙如熙行了禮,她上前親自把她扶了起來,笑道:“彤兒一直跟我夸贊你這孩子聰明能干。今兒一見,果不其然。”
趙如熙原以為鎮南王妃見自己,是有什么話叮囑自己。卻不想只寒喧了幾句,她就道:“行了,你去看看你蕭夫子吧。”
鎮南王妃原是來看望女兒的,聽得趙如熙來,這才留下來見一見。待趙如熙隨著婆子去了隔壁蕭若彤的屋子,她也回了正院。
看到蕭若彤,趙如熙嚇了一跳。
不過幾日不見,蕭若彤就瘦了一大圈,眼睛紅腫,精神憔悴,跟原先判若兩人。
思及剛才見到的鎮南王妃,趙如熙就隱約猜到不是鎮南王府出事,而是蕭若彤跟夫家的矛盾了。
云嬤嬤輕嘆一聲,拍拍斜躺在床上的蕭若彤:“小姐您好生跟趙姑娘說話,奴婢出去一下。”
蕭若彤輕輕點了一下頭。
云嬤嬤不光自己出去,還把屋里的其他丫鬟都帶了出去。周嬤嬤見狀,也知機地拉著青楓跟了出去。
等趙如熙在床前的兀子上坐下,屋里就剩了她和蕭若彤兩人。
“夫子,您這是…”想起系統曾跟她說過的蕭若彤的情況,趙如熙嘆了一口氣。
蕭若彤苦笑一下:“我沒事。多謝你來看我。”
趙如熙笑了笑:“這是應該的。”
她勸道:“不管怎么樣,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您這樣,王爺和王妃不知多掛心。您得放寬心,早日好起來才是。”
蕭若彤點點頭:“你說的是。我就不該為個男人,讓我爹娘操心。”
趙如熙心里一動,抬眸看向蕭若彤。
“小熙,你年輕雖小,還沒說親,但我平日看你說話做事,多有真知灼見,比我強上許多。”
看到趙如熙,蕭若彤一下子有了想傾談的欲望。
這兩日,親切的長輩、平輩來探望她的不少,但這些人說的話,她一個字都聽不進去。便是她娘,也勸她忍氣吞聲。這絕不是她想聽的話。
倒是趙如熙,兩人因為銀樓的事接觸甚多,她就發現這孩子年紀雖小,說話做事不落俗套,兩人竟然特別談得來。因此她便有一種想將自己的心思吐露一番的沖動。
“你說,我這段婚姻還要不要維持呢?他竟然…瞞著我,讓丫鬟生了個孩子。前段時間他一直不來接我回去,就是在等孩子落地。現在他說要去母留子,讓我把那孩子當成自己的好好撫養。還說這樣做是為了我好。”蕭若彤的眼淚又下來了。
“我跟他打從四、五歲上就認識,一塊兒玩耍,一塊兒長大。他說他心里只有我一人,一輩子不會納妾收通房。可現在…”
她搖搖頭:“我娘,其他長輩,還有我昔日的姐妹,都勸我退一步,回英國公府,把孩子好好撫養成人。說他這樣做也是無奈。畢竟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要不是我不能生,他又何必走這一步?這可都是為了我。他能做到去母留子,已是對我最大的情誼了。”
“可我不甘心。”她搖搖頭,用手帕捂住嘴,“昔日的誓言猶在耳畔,轉眼…他就跟別的女人生了兒子。還瞞了我那么久。”
看到蕭若彤哭得不能自抑,趙如熙安撫地拍拍她的手。
蕭若彤又繼續道:“人人都叫我忍了,說如果我不忍下這口氣又如何呢?即便我娘家得勢,英國公府允我和離,可接下來我怎么辦?是不是還得再嫁人?我又不能生孩子,難道還要嫁去給人做后娘不成?與其做繼室,做后娘,不如養下這個孩子,至少我是原配,那孩子也沒娘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親娘,我只需把他當親生孩子養,世子爺對我心懷愧疚,也會對我更好。”
趙如熙聽得這話,心里暗嘆一聲。
蕭若彤娘家有錢有勢,鎮南王妃也是個疼女兒的,定然給她請這時代最好的郎中瞧過。要是這樣,蕭若彤還是懷不上孩子,多半是沒得生了。
遇到蕭若彤這種情況,便是擱在二十一世紀,女子當自強的時代,婆婆媽媽們仍會叫她忍,仍然勸和不勸離。一個女子如果沒有丈夫孩子,即便事業再成功,也要被那些人所嘆惜憐憫。更不用說這古代了。
這種事,全看自己怎么想。
比如書院的崔夫人,丈夫死了,婆婆不慈,自己又沒有兒女,她沒有改嫁,而是去了女子書院做了夫子和管事。誰知道夜深人靜,人家闔家歡樂的時候,她心里不苦呢?可她改變主意要嫁人,日子過得不順暢時,是否想念當初在書院時候的自由自在,后悔自己嫁人的行徑?
這種事真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比什么東西都復雜。便是自己都理不清,外人又如何插嘴出主意?勸和不勸離的那些人,又何嘗不知道其中的苦楚?可就怕勸離了,到時候那人后悔,怪上自己,自己也覺得自己多嘴誤了別人的一生。
好在蕭若彤也只是心里悶得難受了,跟趙如熙傾訴一番,并沒有需要她給自己建議或安慰自己的意思。
她哭了一場,又把心里的話說出來,便抹了淚眼,強笑道:“看我,都糊涂了,跟你說這些。你個小姑娘,親都還沒定,沒的讓你怕了定親成親。”
頓了頓,她描補似地補充了一句:“天下男人,也不都這樣。”
說著,她的眼淚又流下來了。
趙如熙看她這樣,忍不出開口:“夫子,您跟世子應該還是有感情的吧?否則也不會這么傷心。有感情,就再試試吧。要是不如意,再和離也不遲。”
蕭若彤一愣,抬起淚眼來看向趙如熙。
“如果他傷透了你的心,你對他沒了感情,和不和離都無所謂,你自己過得開心就好。可如果你對他還有很深的感情,離了就覺得忘不了,那就先等等,不必急著下結論,免得做下讓自己后悔的事。”
“你的婚姻是否存續,別想別的,只看你自己的心。”趙如熙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