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十一章 能做當作

  “嘿嘿!”李存真一聽就樂了,高興地說道,“清欠?有意思,有意思,太有意思了!姚啟圣,你說說吧!何為清欠,為何清欠,如何清欠?”

  姚啟圣道:“臣以為一個王朝的崩潰是從財政崩潰開始的。現在,有不少人都說大明不亡于崇禎而亡于萬歷。其實這完全都是胡說。當時內帑空空如也,國家這么大,沒有錢怎么行呢。把任何一個人擺在神宗和熹宗的位置上都不會干得比兩位皇帝更好了。”

  李存真聽得姚啟圣的話微微點了點頭,顯然,姚啟圣的觀點和李存真的觀點是一致的。

  姚啟圣繼續說道:“大明的稅收來自兩撥人,一撥是普通的農民,另外一部分則是大地主和大商人,其實就是縉紳。普通的農民其實都是老老實實交稅的,這沒什么可說的。但是大戶就不一樣了,他們天天哭窮不交稅。這些人能夠不交稅是因為背后有東林黨。大戶把自己的子弟培養成進士,進入朝廷做官,這些人逐漸集合就成了東林黨。如果用殿下內部教材的屬于臣以為應該叫做江南士大夫集團。正是因為有人在朝廷當官,所以江南,我是說現在的江南,浙江,福建等省的士紳,他們抗稅不繳。

  所以,從萬歷朝開始,皇帝陛下就只好把太監派到各地去收稅。可是沒有想到,這本來對國家來說是好事的一個行為,天天被士大夫詬病,說什么與民爭利,皇帝太吝嗇等等,沒一句好聽的,總之就是抵制交稅。這其實就造成了所謂的知識分子和太監之間的對立。其實仔細看,確實也就是這么回事。誰忠誰奸自不用多說。

  到了天啟的時候大明的那點稅收根本就已經不能支撐國家的開銷了。只能靠著宦官太監們去弄錢才能勉強維持。那時候大太監魏忠賢其實就是一個給皇帝撈錢的人。因為撈錢撈到江南了所以得罪了江南士大夫集團也就是東林黨。于是,一場黨爭開始了。一方是江南士大夫集團的代表東林黨,另外一方則是支持魏忠賢的閹黨。其實,根本就沒有什么閹黨。東林黨樹敵太多,把其他的幾排派全都給趕到魏忠賢那邊去了。皇帝自然是支持魏忠賢的,不過是在暗地里支持,于是閹黨就這么形成了。國家處在分裂之中。不過,因為魏忠賢搞到了錢,所以天啟的時候局勢還能控制,東江都開鎮了,要是再維持個十年怕是沒有滿清什么事了。

  到了崇禎皇帝的時候,可能是崇禎皇帝認為東林黨學富五車比較有才華,依靠他們國家就能治理好,于是就搬捯了魏忠賢,扶持東林黨上位。結果大家都知道的。你讓東林黨上位怎么可能收得著江南縉紳的稅呢?但是錢都在江南,不收江南,去哪里搞錢?弗朗基人在歐洲打仗,英格蘭在海上打劫,沒有外來的銀子了。這個時候,崇禎居然昏招連連,各地收稅的太監都被撤了回去。然后又減稅,給江南縉紳減稅。然后給老百姓加派三餉。再以后大家都知道了。崩潰了!

  所以,從崇禎朝開始因為有東林黨撐腰江南士紳集團就一直都沒有交過稅。經過弘光、隆武一直到永歷。當然,永歷朝的時候江南、浙江、福建、江西也不在朝廷手里,在滿清手里。其實滿清也沒有從江南士大夫集團手中拿到銀子。”

  聽到這里,柳河嘿嘿一笑說道:“難不成意思是清理欠款,要收就收從崇禎朝以來的嗎?”

  姚啟圣點了點頭。

  柳河說道:“這可是有好幾十年呢。”

  姚啟圣根本就沒搭理柳河,對李存真說道:“殿下,清欠是個緊要的事情必須馬上就開展。臣以為,現在這些縉紳炒債券虧了銀子,一定不會善罷甘休的,這些人現在還沒有聯合起來,他們在朝廷也沒有勢力。但是如果給他們時間,讓他們緩過勁來,他們很可能勾結外敵,特別是滿清,到了那個時候就不好收拾了。

  殿下現在搞清欠,這是名正言順的,這是有大義名分的。有道是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古來如此。當然,縉紳是絕對不會乖乖給錢的。但是這也無所謂,殿下只要打出清欠的旗幟和口號就好。普通的百姓就不會和這些縉紳一起起哄。畢竟普通百姓不欠朝廷的銀子,朝廷搞清欠擺明了就不是針對老百姓,如此一來就會讓縉紳控制之下的老農靠邊站。

  再說,從崇禎朝開始欠的朝廷稅賦需要清理,這一次湖廣債券泡沫中,縉紳欠銀行和保險公司的房屋土地也應該清理。如此便一起清理就好。”

  李存真笑著點了點頭。看來眼前的這個姚啟圣確實還是有兩下子的。不愧是康熙時期名臣。這個姚啟圣更加可貴的是從來沒有對大清臣服,正所謂“從道不從君”,所以最后被康熙整死。至于電視劇《康熙王朝》里說封侯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如今的姚啟圣在明李政權之下好似比在康熙那里更加如魚得水,也不過四十出頭的年紀,上來獻策便是清欠。一個“清欠”的口號就足以打趴下一大批人,還能讓這些人只能挨打不能還手,可以說政治手腕很嫻熟啊。李存真越看越是喜歡。莫不是上天拿走了韓臨東卻又把姚啟圣送來填補位置嗎?

  李存真沒有立刻回答姚啟圣,而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回顧了一下歷史。

  在歷史上滿清確實也搞過“清欠”,就是著名的“江南奏銷案”。是滿清江南巡撫朱白地朱國治親自辦的,但是本質上還是為給滿清朝廷摟錢,也是清廷授意的。

  順治十八年,滿清朝廷以“清理江南積欠稅款”的名義,將蘇州、常州、松江、鎮江四府抗欠稅賦的士紳全部登記造冊,一共牽扯士紳一萬三千余人。清廷讓這一萬多人補繳稅款。不交的革除功名,甚至收監入獄。探花葉方藹因為欠了一文錢的稅沒交就被革除功名。留下一個“探花不值一文錢”的典故。當然,由于李存真的出現,南京被早早攻克,朱國治也被擒殺,“江南奏銷案”并沒有能夠暴發,但是欠稅這個事不可能就這么算了。

  為什么江南士紳集團在明朝的時候能夠抗稅,到了清初就不行了呢?因為世道變了。明末欠稅已經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就如同姚啟圣所說表面看就是“東林黨”當道,上到宰輔,下到胥吏,幾乎沒有人干凈,從中也可以看出,大明已經“腐朽”了。

  這個時候誰敢搞“清欠”,居上者被同僚排擠,言官圍攻,落一個“奸佞”罵名,魏忠賢的下場就是榜樣;居下者,往往被士紳支持的百姓直接打死,落一個走狗的頭銜。

  明末不可能搞清欠,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明李朝廷中還沒有和江南士紳集團勾結,沒有形成一個所謂的龐大的利益集團。想要對付江南縉紳,一定會上下一心,鼓足干勁,一舉拿下,畢竟這可涉及到白花花的銀子。

無線電子書    南明洶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