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進四章 漢陽(不建議讀)

  且說,就在吳王收納芳芳如同的同時,湖廣方面攻擊漢陽的行動已經開始了。李存真的所謂“南京不遙控”的書信還沒有發出,荊襄軍就已經開始了行動。

  呂英杰和李茂之并非無能之輩,沒等李存真的書信到就已經開始了行動。事實上,他倆也從來沒打算被南京遙控。

  明李吳王元年十一月七日,明李荊襄軍兩萬七千多人趁著清軍的注意力全都被江西軍吸引在武昌的時機開展了行動。

  馬進寶、韓代虎和熊柏通三個人在二百艘戰艦的掩護下沖過武昌江面,一舉來到漢陽城外。

  漢江,古稱漢水,是我國一條非常重要的河流常與長江、淮河、黃河合稱“江淮河漢”。

  漢江發源于陜西漢中,流經陜、鄂兩省,最終在武漢漢口龍王廟匯入長江。漢口和漢陽正是以漢江為界,江北為漢口,江南為漢陽。漢口、漢陽、武昌并稱武漢三鎮,更是聲名遠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此時,武昌城乃是一座大城,是湖廣長江東面最大的城市,也是最強的堡壘。漢陽城在武昌城對面,隔著長江與武昌城東西相望,規模比武昌城小得多。武昌城就像地球,而漢陽城如同月球。此時的漢口雖然已經發展起來,但不過是一個市鎮的規模,商業非常發達卻不是城市,坐落在漢江北岸,后湖之南,把守這漢江匯入長江的入口。

  中國古代常以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但是,漢陽城明明是在漢水之南,但是卻命名為漢陽而不是漢陰。

  “漢陽”之名最早出現于春秋時期,不過此時的漢陽是個地域概念,范圍要大得多,并非是一座城市。

  周王朝在漢水中游及至淮水上游地區分封了數十個姬姓諸侯國,如隨、唐、蔡、應、息等,稱為“漢陽諸姬”。漢陽諸姬存在的意義在于壓制、防范楚國,不過這些小的諸侯國后來悉數被滅或吞并。由此可知,漢陽最開始是區域概念而不是城市的名稱。

  漢陽顧名思義就是位于漢水北岸,漢陽城本來也是在漢水以北。大隋文皇帝開皇十七年,西元597年,在漢水北側設漢津縣;隋煬帝大業二年,西元606年,改漢津縣為漢陽縣,“漢陽”之名一直沿用后世。

  在漢陽江漢交匯處附近,有座小山叫龜山,古代稱為大別山,此大別山非皖鄂交界處的大別山,該山也叫魯山。

  古代漢陽城即建在大別山之麓,依山而建,山在縣城東北一百步。至于漢江注入長江的匯口,是這么記載的:“蟠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于大別,南入于江”。說明漢江在大別山之南入長江,換句話說古代漢陽城曾在漢江之北,這樣漢陽之名就名副其實了。

  古代在今江漢平原上有個巨大的湖澤,名為“云夢澤”。云夢澤是長江和漢江的支流分流而成。

  總體來說,古代楚國國都郢在西,大明的武昌在東,岳州在南,將這三點連接起來足夠形成一個三角區,而這個三角區正好也就是漢水為上橫,長江為倒寫的“入”字作為兩邊。這個三角區是一個較為廣闊的區域,也是肥沃之地,日后湖北產量重地就在這里。

  古云夢澤的范圍非常廣,整個江漢平原最初只在西部荊州一帶和東部長江西側成陸,其余大部分都為湖澤,隨著江水漫流和泥沙沉積,沙洲不斷向東擴展,逐漸成陸,留下數百個大大小小的湖泊,而這些湖泊大都互相連通,且有入江水道和長江相通,因此在江漢平原上,河道是極不穩定的。

  江山易改,而正是因為漢江的入江口位置發生改變,從龜山之南移至龜山之北,以至于到了大明的時候所看到的和漢江河道和所記載的并不一致。

  大明成化年之前,在漢陽境內,漢水通過黃金口、排沙口、郭師口也就是后世的郭茨口等分流到各個湖泊,再從別處出湖泊入江。

  漢水主要分成南北兩支入江:北支從宗關后即世武漢市硚口區入襄河,匯入北湖等湖泊,在鵝公口也就是后世武漢市江岸區黎黃陂路一帶入江。

  南支流入龍陽湖、后官湖、知音湖、三角湖、墨水湖、太子湖、月湖等湖泊,從朝關即后世白沙洲長江大橋漢陽橋頭附近、漢陽城南、龜山北側等處匯入長江。

  明朝成化初年,漢水下游連年發大水,在排沙口與郭師口之間沖出一條五公里左右的水道,從龜山北側直接沖進長江,就是如今看到的位于漢陽之北的漢江入江水道。

  由于被大水新沖出的入江水道流程短、河道下切深,很快就形成了穩定的入江主水道,而那些古水道則因為水流減弱,便逐漸淤塞。明嘉靖記載:“成化初,忽于排沙口下、郭師口上,直通一道,約長十里。漢水徑從此下,而古道遂淤。”

  漢江發生改道之前,長江北側只有漢陽,和武昌相對。改道之后,入江口一帶滿足建立航運碼頭的條件,漢口便應運而生,從漢陽分離出來。

  漢口在明朝嘉靖年間才正式設鎮,但是借航運之利,漢口的商貿業發展極為迅速,很快強勢崛起。

  不過,現在是南明永歷十五年,西元1661年,漢口雖然發展十分迅速,但是仍然是一個鎮。武漢的稱呼也沒有出現。事實上,只有在后世的地理書上才有“武漢”這一稱呼,現實生活當中只有武漢、漢口和漢陽的稱呼,根本就沒有武漢。

  不過,由于漢口條件實在太好,逐漸超過漢陽,按照歷史正常發展到清朝時,漢口已成為國內內河航運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北京、蘇州、佛山一起被稱為“天下四聚”,地位遠超武昌和漢陽,成為武漢最富庶之所在,而且位居四大名鎮,即漢口鎮、佛山鎮、景德鎮、朱仙鎮之首。

海書網

無線電子書    南明洶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