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350 散心

無線電子書    慈善家的日常生活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好吧,那繼續咱們之前的話題,專輯九首歌問題不大,但你選擇的歌曲中只有四首中文歌,而且只有兩首是普通話,而且其中一首是兒歌。”

  “另外五首歌中,有兩首可以看做是背景音樂,雖然氣勢恢宏,但和專輯很不搭,而且剩下三首歌居然是日文歌曲,這很難處理啊。”

  “你上學的時候老師應該有講過,專輯也是要有統一性的,不是你覺得哪首歌很好就安排哪首歌,風格、思想都是要考慮的,有很多東西是不能隨便來。”

  尹婷依舊勸說著,作為完整聽完這九首歌的人,她具有發言權。

  不否定這九首歌的質量,但質量并不代表一切。

  不同風格、不同語種的歌曲所組成的專輯,很難瞄準一個明確群體進行精準打擊,進而影響到專輯的銷量和口碑。

  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出來個名為‘用戶畫像’的概念,主要是闡述用戶的特征,在商業活動中可以精準get到這類用戶的點。

  燭火雖然是新晉娛樂公司,但對于自家用戶也有一個相對清晰的用戶畫像,以寧玉燕歌迷這個群體為例,第一多的是40左右的大學生團體,第二多的是27左右的剛參加工作的小年輕。

  因而,《光年之外》、《往后余生》這種歌都能打動歌迷的心,并且打動他們的錢包。

  但兒歌的話,明顯和這歌迷群體屬性不符,兒歌的話,最少也是家庭中有孩子、最少是結婚了的粉絲團體。

  而氣勢恢宏的背景音樂、外文歌曲,明顯又不太符合大學生團體、剛參加工作的小年輕。

  所以,別看寧玉燕提交上來的歌曲質量上乘,但從目前來看,銷量情況并不明朗。

  “我知道、我知道,你說得我都懂,但靈感來了,擋也擋不住的啊,目前我就能想到這些歌曲了。”寧玉燕面露可憐狀,卻說著無賴的話語。

  “第一張專輯你我都知道,全部都要選用我創作的歌曲,現在我肚子里懷寶寶了,也就最近一段時間能身體還能抗住,等寶寶變大后,無論是精力還是其他,都不準許我疲勞工作,咱們的時間可真就沒多少啦,再一個專輯也是要MV的,姐夫那邊又要準備電影,我這邊顯懷了又不能拍,所以真的沒時間啦”

  看到這個家伙如此耍無賴,尹婷壓根癢癢,氣得她想上手敲她腦殼!

  ‘不能動手,她是孕婦。’

  深吸一口氣,尹婷平復了一下心情,開始想著專輯到底要怎么搞。

  另一邊,趙啟明來到某個兒童福利院中。

  這是趙啟明第二次來兒童福利院,而且和上次來的還不是一家。

  倉促聯系的,不確定是不是自己有表明會捐錢,對方倒也同意自己過來。

  其實上次去的那家兒童福利院,因為有和那位老院長聊過天,趙啟明知道兒童福利院歡迎什么、不歡迎什么。

  簡而言之,兒童福利院其實不缺牛奶、水果什么的,這些都是福利院提供給孩子們的標配,而志愿者如果還捐獻這些東西,那就落得吃也吃不完,最后壞掉的悲慘結局,所以兒童福利院提倡直接捐錢而非捐物,實際上并非是福利院貪財,是真心吃不光。

  當然了,福利院不會強求志愿者捐獻,因為志愿者的存在,實際上也是給孩子們的生活多天幾分炫彩的顏色。

  “趙先生,現在他們在上課,所以暫時不方便進去互動。”一個工作人員陪在趙啟明身邊,稍微介紹一下情況。

  10萬塊的捐款,以趙啟明的身家而言,這連零花錢都談不上。

  灰色呢絨大衣,做工精細,一看就是有錢人,院長以為對方是偶發善念,不欲與有錢人產生沖突,院長委派一個工作人員在旁跟隨,介紹院里情況是應有之義,主要還是防止產生什么不必要的沖突。

  國人是有信仰的,但不能輕視金錢的力量,或許平靜到毫無波瀾的生活會讓人乏味,但平靜到乏味卻又美好的生活,才是大多數人求而不得的生活狀態。

  “沒事,在這看看就好。”隔著窗戶,趙啟明看著里面十來個孩子正在上音樂課,聽著這咿咿呀呀的童音,趙啟明心情好上許多,本是有些焦躁的心情,一下子平復許多。

  抱著肩膀,趙啟明嘴角含笑地看著里面。

  不大的教室中,一群可能連十歲都不到的孩子們圍坐成半圈,中間是一個個頭不高、身材微胖的女教員,動作夸張地拍手、晃頭,唱著兒歌。

  教員唱一句,孩子們重復一句。

  雖然每一句都會有孩子出錯,但教員很有耐心地指正,然后唱下一句。

  不知道為什么,趙啟明此刻超想吟詩一首,但腦海中瞬間浮現出來的只有‘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種詩句,而當下也不適合‘一句臥槽行天下’。

  ‘所以,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在這一刻無限被放大,著實影響到我裝逼的質量。’

  趙啟明不免在心中哀怨自己文化程度偏低…

  看小孩子上課其實很有趣,尤其是抱著愉悅的心態來看待的話,其實也挺殺時間的,特別是看到孩子們笨拙又認真的表現,總會讓人忍俊不禁,心情也自然明朗起來。

  十幾分鐘后下課,工作人員和那位教員溝通了一下,然后跑過來回復趙啟明。

  按照課表,孩子們下節課應該是美術課,其實就是畫畫課,教員也交不出什么高超的繪畫技巧。

  趙啟明被安插到班級里,輔助教員監督孩子——其實也談不上監督,孩子們對繪畫的熱情度很高,而且對于趙啟明的存在也不意外。

  ‘或許,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被觀察的突兀感。’

  上一秒心情還明朗的他,下一秒就晦暗起來,很有少男少女在青春期一般的‘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

  不過看著看著,趙啟明心情又好起來了,畢竟孩子們筆下的畫作也很有趣,那明明畫成肥鴨,卻硬說孔雀的畫作,真的會讓人心情愉悅,尤其是孩子臉上帶著認真與天真的神情,最是打動人心。

無線電子書    慈善家的日常生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