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50章 技術碾壓

  別人能不能造出這樣的磚頭,施奕文不知道,但一塊不怎么起眼的耐火磚,讓他體會到了工業,從來都沒有那么簡單。

  工業從零開始,往往需要克服很多困難。

  隨著耐火磚的問題解決之后,鐵廠終于投產了,成車的精選鐵礦石,通過運料的坡道被推到爐頂,然后再倒入爐膛,鐵礦石、焦炭以及石灰被倒進了爐膛。

  當那座高爐噴吐出灼熱的煙霧時,趙士禎看著坡道上散落的一些石灰,有些不解的問道。

  “致遠,這煉鐵為什么還要用石灰?”

  “煉鐵時,被還原出的鐵在高溫下變成液體,而二氧化硅熔點很高的顆粒雜質混在煉出的鐵水中。為了除去這種雜質,選用石灰石作熔劑,石灰石在高溫下分解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氧化鈣在高溫下與二氧化硅反應生成熔點比鐵水溫度還低的硅酸鈣,而液態硅酸鈣密度比鐵水小且跟鐵水不相混溶,便浮在鐵水上。打開高爐上的出渣口,液態硅酸鈣先流出去,凝固成高爐渣。”

  隨口回答著這個問題時,見趙士禎一頭霧水的模樣,施奕文這才反應過來,什么二氧化硅、氧化鈣、二氧化碳,對于他來說無異于天書,于是趕緊轉移話題說道。

  “那些爐渣,我還有其它的用處。”

  那種高爐渣可以粉碎了配制成水泥,這些水泥施奕文來說很重要,尤其是蘆溝橋附近盧溝河邊正在建的火銃廠,就需要水泥。在他一心撲在鐵廠研究著耐火磚的時候,京城那邊的生產火槍的鐵工廠同樣沒停下來,為了利用水力,施奕文把工廠建在了盧溝(永定河)河邊,那里的建設需要一些水泥。

  在水力大風箱的推動下,高爐的火焰噴涌著,煉一爐鐵需要一天一夜的時間,第二天出鐵的時候,隨著廠里的工匠吆喝著“出鐵了”,在扒出了爐渣后,出鐵口流出了液狀的生鐵,火紅的生鐵流進的鐵水車的時候,那邊施奕文就喊道。

  “快點,把它送到攪煉爐…”

  攪煉爐就在高爐旁邊一丈遠的地方,所謂的鐵水車其實就是一個倒扣的大鐘,內部徹有幾層耐火磚,可以裝1噸鐵水。為了運輸鐵水,施奕文特意從空間里的工廠里拆來十幾米鋼軌鋪在攪煉爐與高爐之間,在工人們推著鐵水車到攪煉爐,把鐵水倒進攪煉爐后,工人就開始在施奕文的指導下,用鐵棒攪動著鐵水。

  這就是另一個時空中,1783年,英國人亨利·柯特發明的攪煉法,主要是在反射爐的爐床上攪拌熔融的生鐵。攪用鐵棒攪拌使生鐵中的碳燃燒、去除,從而使碳含量達到熟鐵的成分要求,在爐中攪拌是其特色.所以稱之為攪拌法。由于熔融生鐵與煤沒有直接接觸。所以煤中的硫成分不致于化成品的材質。

  攪煉法的缺點在于攪煉爐的底部要使用砂石。砂石中的二氧化硅與氧化鐵化合,容易形成酸性過強的爐渣,以至于無法吸收用普通含磷鐵礦石煉制的生鐵中所含的磷。由于需要維修被酸性渣腐蝕的砂層,會使煉鐵爐減產,從而造成相當大的損失。而現在施奕文改用耐火磚來代替砂層,就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因為沒有軋機,所以煉成的鐵塊不能像另一個時空中的英國人那樣,取出后在赤熱狀態下用軋機軋成圓材、板材、型材、成形使用。但是卻可以鑄成鐵板坯,盡管還需要進一步的鍛打才能成為可用的板條,可即便是如此,當幾百塊鐵板板坯冷卻后,看著滿地板坯,趙士禎早就驚得目瞪口呆了。

  “這,這樣熟鐵就煉出來了?”

  “對,就是一個爐子產量有點少,一天不到4000斤熟鐵,不過就現在來說,差不多也夠用了。”

  4000斤熟鐵至少可以造500支燧發槍。

  “似乎多了點。”

  就在施奕文的心里冒出這個念頭的時候,趙士禎卻在那里算了起來。

  “現在廠里煉1000斤鐵,差不多要1500斤焦炭,再算上人工,咱們廠的鐵價就是…”

  突然,趙士祉睜大眼睛,看著施奕文,又看著周圍的鐵廠,想著過去兩個月里,他們對這里大興土木建新高爐的不解,甚至冷嘲熱諷。忍不住說道。

  “恐怕不出半年,遵化鐵廠就只剩下致遠這一家了,你這鐵價太便宜,別人千斤要賣十兩,頂多只有二兩的利潤,擱你這也就是本錢,這一爐出鐵近兩萬斤,而且鐵質也遠非其它各廠所能相比,自此之后…”

  搖頭感嘆著,趙士禎又一次看著周圍的鐵廠。

  “遵化鐵廠只能姓施了!”

  呃…這一點,施奕文還真沒想到,原本他也就只是想要煉點鐵而已。現在被趙士禎這么一提醒,他才反應過來,確實有這種可能。

  相比于傳統的煉鐵方法,新式的高爐產量更高、成本更低,質量更優,即便是不打價格戰,僅僅只是憑借著質量,就能讓遵化的其它鐵廠陷入絕境。

  “這…士吉,這也是意外吧。”

  意外。

  這當然不是什么意外,任何新技術的涌現,對于使用老技術的一方,造成的打擊都是致命的。這一切從來都是不可避免的,對此施奕文也是無能為力。

  “致遠,那你接下來準備怎么辦?”

  面對趙士禎的問題,施奕文先是沉默片刻,然后說道。

  “自然是再建一座高爐,這座爐子一天的產量也就不到40000斤,再建一座的話,70000斤鐵,差不多就是全遵化的產量了,既然是落后的產量…”

  頓了頓,看著瞠目結舌的趙士禎,施奕文笑道。

  “那總歸是要淘汰吧,畢竟,礦石、燃料都是有限的,與其讓他們這么浪費,不如留給我們生產更好的產量!”

  幾天后,當施奕文把工廠交給了趙繼生離開遵化的時候,他又一次回頭看了一眼鐵廠,這座堪稱原始的工廠,或許才是他在這個時代建立的第一家工廠吧,至于南京那邊,不過只是小打小鬧而已…

無線電子書    回到明朝開工廠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