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幾天前,肅省某地發生了一起嚴重車禍事故,一輛裝載著很多人的小型普通貨車與一輛泥石車迎頭相撞,16條鮮活的生命在那一刻就永遠地留在了那里。
之所以說是與嘉谷有關,是因為,車禍中死傷最嚴重的十幾人,都是為了前往嘉谷沙漠綠洲打零工。
天還沒大亮,他們就鉆進了那輛擁擠的小貨車里,或許上車前,他們只是想著,多干點活,給家里添點補貼,給孩子攢點學費。可他們還什么都沒來得及做,就消失在了路上。
事實上,沒有人因此對嘉谷有任何譴責。
因為很明顯,一輛小型普通貨車就敢搭載十幾個人,這是嚴重的違規超載。看到這樣的新聞,甚至有人說這樣的行為就是作死,為什么不開自己的車或者搭客車去,然后引以為戒——你看,這就是超載的下場。
但嘉谷派人深入調查后,反饋回來的信息讓人心情沉重。
理論上,責任似乎都在違規超載上,但這無疑忽略了這群“零工”面對的真實環境。
且不說從他們的家里到嘉谷綠洲沒有直達的客車,就算坐客車到最臨近嘉谷綠洲的明勤縣,可能就需要花上幾十塊錢——他們打零工就只賺個辛苦錢,每天再花幾十塊,剩下來的錢又有多少呢?所以最省錢的超載貨車對他們來說,幾乎是最優的選擇了。
那些說為什么不自己開車的,就更搞笑了。自己家里有車,哪怕是摩托車,誰又愿意和十幾個人擠在貨車的狹小空間里面?
這種現象在農村地帶其實十分常見,小小的貨車,把防水布往上一罩,再放幾條長凳在里面,就成了村里唯一的“客車”。
乘客也不是不知道這樣有危險,但以大家的收入條件,并沒有更好的選擇——民生多艱,無奈卻又現實。
那么,這種情況反饋回來后,嘉谷又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嘉谷不可能強制要求前來打零工的農民不許乘坐超載車。
在農村,乘坐農用車發生意外的,乘坐小貨車發生意外的,乘坐改裝車發生意外的,還少么?
也有很多相關部門來糾正這件事情,嚴防貨車坐人,不準農用車改造,但防不勝防,因為你根本不可能監督所有人。每次發生意外的時候,人們總是唏噓不已,但又無力改變。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就是這么現實。
其次,嘉谷也不大可能自己承擔零工們的交通費用。
本就是因為綠洲的肉蓯蓉收獲忙碌期,人手短缺,才需要零工。
每天100元人的勞動力成本,在肅省并不算低了。沙漠開發團隊的目標是盡可能降低開發成本,而非相反。
綠洲開發本就是一件善事,也為附近的很多人提供了多賺一點的機會,沙漠開發團隊得先保證自己活下去,才能惠及更多人。
嘉谷本可以不對這起車禍事故做任何表示。但在感情上,嘉谷并沒有這樣做。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綠洲負責人李章用這句話,輕易地說服了所有人,對受害者家庭進行了人道主義上的“補償”。
但誰都知道,受害人家庭的痛苦,不是用錢就能彌補的。而且,如果根子上沒有得到改變,這樣的悲劇很可能會繼續發生。
最好的改變方法,其實就是讓當地發展起來。
譬如東北黑省,以前,乘坐超載貨車出車禍的情況,在當地也時常可見。
但如今,這種死傷嚴重的車禍事故率下降了一倍都不止。
原因在于嘉谷在當地大規模推廣種植高產國產大豆,同時引導大豆深加工企業進駐,當地的經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農民家家戶戶的腰包鼓了,甚至有了自己安全出行的小汽車,那種改裝貨車或農用車,就很少有人乘坐了。
再近一點的,就是晉省這個例子了。
之前就算晉省大力整頓煤礦私挖盜采行為,死灰復燃的情況也屢見不鮮——這不只是行政問題,它還是經濟問題、社會問題,因為全省經濟下行,出路更少了,自然有人想方設法盜采煤礦。
但晉省的能源林計劃相繼在各地鋪開后,存在很大安全隱患的小煤礦非法偷采現象,不敢說絕跡了,但被查處的數量明顯減少。
大部分的問題都可以用錢解決,比如說坐更安全的汽車,比如說選擇更好的職業…發展才是硬道理,不外如是。
但地區與地區又是不一樣的。
上述兩個地區,要么有較好的土地資源,要么有較好的政策資源,從投入產出的性價比來說,嘉谷都更有意愿大展拳腳。
但窮山惡水之地就不同了。
嘉谷不是沒有改造過窮山惡水之地,相反,案例還不少:嘉谷在山多地瘠的甘禹縣種藍莓;嘉谷在連綿鹽堿化的鹽杉縣種稻養蝦;嘉谷在坡陡谷深的涼山地區種紅豆杉;嘉谷在環境脆弱的環首都貧困帶搞田園綜合體項目…
值得嗎?齊政不止一次的問自己。
若是講利益,肯定是不值得的。
改造窮山惡水之地固然也是能賺到錢的,但花費的時間精力太多太多了——嘉谷要與惡劣的自然環境做斗爭,嘉谷要絞盡腦汁為這些地區尋找合適的項目,嘉谷要忍耐項目產生效益之前的長久虧損…就拿上述的項目來說,短的三四年才開始產生效益,長的五六年過去了卻還在投入。
若是講等價值的話,齊政能用相同的時間和精力,賺到不知道多少倍的錢。
但人是不能純粹講利益的,嘉谷之所以有今天的聲望,而不只是一家大一點的公司,就因為嘉谷并不純講利益。
而在利益和情懷的平衡點之間,齊政通常是選擇中間偏左的路線的,可這一次,似乎是中間偏右的站位。
貧窮和死亡,這個話題太沉重了!
為了間接關聯嘉谷的十多條生命,嘉谷也應該投注精力到當地中去,以減少類似悲劇的發生。
而易拼的閆超做出同樣的決定,就更好理解了——那就是他的老家。
…“超級農業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