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過江龍”嘉谷糖業的沖擊?
這不僅是桂省制糖企業深思的問題,還是全國制糖行業的困惑。
打不過,就加入?
老實說,沒有一家糖企考慮這樣做,尤其是今年這樣的形勢。
——目前可是糖業牛市啊!意味著大家都有錢賺啊!
更何況,經過上一個五年的整合,目前行業內剩下的制糖企業,實力和經驗都得到了顯著提升。如果沒有達到山窮水盡,沒有誰會考慮向嘉谷糖業屈服。
不過嘛,競爭歸競爭,合作也不是不可以談。
桂省很多糖企都知道了,嘉谷糖業的甘蔗資源綜合利用鏈條已初現雛形。而其中,對于蔗渣的需求是無限的。
目前,桂省除了少數幾家大型制糖企業能利用自身剩余蔗渣制漿造紙,確保企業可以“東方不亮西方亮”外,其他制糖企業的蔗渣平均利用率還不到20。
說白了,不是誰都有資金和技術能力去建設制糖循環經濟產業鏈的,蔗渣大部分都是粗放處理。既然如此,還不如賣給嘉谷糖業,還可以額外賺一筆錢。
嘉谷糖業對此自然是來者不拒,外人不知道,嘉谷可是估算過,對蔗渣的綜合利用,產值占到全廠的70以上。也就是說,嘉谷糖業的食糖業務作為農產品加工業,已經真正擺脫傳統脆弱的特征,哪怕全行業虧損,其業績也不受大影響。
此外,嘉谷糖業還可以借此與這些糖企產生聯系,為日后的行業兼并變局做準備。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短視的。
那些有志于成為中國糖業龍頭的糖企,拒絕這種“慢性死亡”,在嘉谷糖業的刺激下,紛紛開啟了各自布局。
“看來我們這條‘鯰魚’當得不錯!”收回同行的反饋后,鐘華志頗有幾分得意。
嘉谷糖業進軍國內市場后,如愿產生了“鯰魚效應”,真正刺激了一些同行業企業活躍起來,積極參與競爭。
這樣一來,誰是真正的競爭對手,就一目了然了。
“站在百萬噸級平臺上等待我們的是南糖集團,這是目前國內的糖業龍頭,也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循環經濟產業模式。我得到了準確消息,南糖集團正在謀求上市,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它就有更充裕的資本鞏固其行業龍頭地位。”鐘華志首先關注了行業龍頭的行動。
齊政若有所思:“無論企業選擇何種方式擴張,都離不開資金支持。我估計,南糖集團擬上市,預示著更多糖業巨頭將進入資本市場融資,屆時獲得資本支持的國內食糖業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鐘華志認同地點點頭,繼續道:“另一方面,國糧屯河不但繼續尋求收購對象,還將全面接手中糧集團旗下的食糖進出口業務及相關資產,有意建立橫跨國內、國際食糖生產、進口原糖深加工的大食糖業務版圖…”
齊政撇撇嘴,國企的優勢,這種時候就體現得淋漓盡致了。
國糧集團是國內最大的食糖進口貿易企業,一旦國糧屯河全面接手國糧集團旗下的食糖進出口業務,必將成為國內最大的食糖貿易商,其進出口渠道優勢將更有助于其進一步布局海外市場。
這種天然的優勢,是嘉谷目前難以比擬的——嘉谷糖業的國內外業務板塊,目前還是割裂的呢!
“光明糖業也不甘示弱,借助光明集團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優勢,將逐步構建糖業供應鏈一體化的經營格局,以避開原料和生產環節的激烈競爭…”
也就是說,有雄心壯志的未來糖業巨頭們,都在學習嘉谷,積極打造全產業鏈。
不過,這才有意思不是?
齊政饒有興致地說道:“我們充當‘鯰魚’,自然有人不愿意當‘咸魚’,糖業部門還真的要打醒十二分精神才好!”
這世間,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
如果只是充當一條“鯰魚”,嘉谷糖業現在可以滿足了;但如果想成為行業龍頭,如今不過只是開始。
而要推動國內食糖產業的改革,糖料種植還是第一源頭。
桂省省委大佬在參觀了嘉谷的甘蔗間種黃豆技術示范基地后,單獨與齊政就此進行了對話。
“與國內其他省區相比,我們省制糖效益最好、單位面積產糖總量水平最高,而且蔗糖產業科技水平總體來說也位于全國領先水平。但如果放在全球糖市中卻并不占據優勢,與世界產糖大國相比,我們省的甘蔗收購成本和蔗糖生產成本都高出很多…”制糖產業作為桂省的支柱產業之一,省大佬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
兩人都知道,國內外的食糖價差,有賴于國家的保護政策和對糖進口的嚴格控制。
如何降低糖產業的生產成本,提升國際競爭力,才是省大佬想要的,也是在海外產糖大國擁有較強產業的齊政所思考的。
而齊政給出的答案是,以糖廠為主體,建立合作社,流轉土地進行集約化生產、規模化生產,提高糖料的產量,提高含糖率,才能有效降低成本。
齊政指著示范蔗田:“之前這里甚至沒有路,車都開不過來。在嘉谷糖業的建設中,通過挖高填低,適當調整蔗田坡度和平整度,清理出露石芽;將小塊地變大塊田,按格田化要求,完善灌溉系統,建設機耕道路,為甘蔗種植全程機械化作業創造了條件,后續降低的成本頗為可觀…”
嘉谷利用資本和技術的力量,解決困擾桂省蔗糖業發展的零散問題,這沒有出乎省大佬的意料。
當然,資本和技術,無論哪一樣都是瓶頸,還是那句話,不是誰都是嘉谷。
但省大佬對這點還不是最頭疼的——資本和技術的瓶頸,通過慢慢整合,終究還是能解決的。
作為全局思考的大佬,他不得不考慮另一個問題:“如果實現了甘蔗種植、管理和收割全程的全機械化,那么現在以此為生的大批蔗農,出路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