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60章 本土公豬頭頂綠

無線電子書    超級農業強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嘉谷農牧年出欄百萬頭生豬的養殖基地,母豬和仔豬的來源主要有兩個:公司育種擴繁和外購引進。

  其中外購引進的才是大頭。

  因為公司內部育種擴繁的數量不夠,而時間上又等不及,只能從市場上外購引進。

  生豬育種這件事吧,不僅燒錢,而且還燒時間。

  養豬是個技術進步緩慢的行業,慢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豬存在較長的生長周期,母豬從懷孕到生產,少說也要百來天。另一方面在于豬有著獨特的生物性。

  就算搞個飼料配方的改進,設個實驗組和對照組來驗證效果,最快也要半年多,技術迭代自然很慢。

  投入大,回報慢,處于初級階段的生豬企業,要不是投不起,就是不敢投。

  長期以來,我國在豬育種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而且實際上投入到豬育種改良方面的資金也大大低于引種投入的資金。

  嘉谷農牧已經算是在育種上投入巨大的養豬企業了,也不過是堪堪滿足公司內部所需,面對著突然擴充了一倍的規模,育種供應立刻就麻爪了。

  至于育種改良上的進度,更是緩慢了。

  嘉谷的起家之地,普誠縣。

  這邊的第一個嘉谷養豬場,已經被改建為嘉谷農牧的生豬育種擴繁基地。

  齊政和李東亮就回到這邊了解一下嘉谷農牧在生豬育種上的家底,以便制定新養豬基地的引種規模。

  基地內,配種間。

  明晃晃的燈光下,一頭母豬安安靜靜的站在房間中間,一頭公豬在旁邊轉悠——不是用來交配,自然交配效率太低了。

  公豬的作用相當于“毛片”,僅僅是安撫——有它在身旁,發情的母豬會表現靜立反應,刺激排卵。

  在母豬身旁,全副武裝的技術人員帶著厚厚的口罩、厚厚的手套,拿著一袋豬,蹲在地上,神情嚴肅地為母豬進行人工授精。

  齊政和李東亮隔著玻璃窗看著這常人難見的一幕。

大家以為現在的公母豬  (本章未完,請翻頁)

  還都是通過自然交配來進行繁殖的嗎?想太多了。

  公母豬自然交配的效率相對太低了,1頭公豬只能負責2530頭生產母豬。而相比之下,人工授精體系的1頭公豬則可以對應300500頭母豬。

  當然,也只有大型養殖場的公豬才能有這份以一當百的殊榮。

  俗話說沒有耕壞的田,只有累死的牛。但以后也沒有累死的豬了,人工授精這一現代技術的出現,完成了讓公豬躺著生豬崽子的愿望——從此公豬活著的意義只剩下死亡了。

  李東亮淡淡地說道:“超10倍的公母豬比例減少了養殖場的成本,大大提高了公豬效率。在世界商品豬養殖場,人工授精已經成為主流。豬人工授精的比例幾乎都在75以上,在丹麥更是達到9095。放眼世界,有性生活的豬已經不多了。”

  “在國內,現在這個比例還比較低。但在大型養豬場或育種基地,也已高出50。人工授精在成本、效率和品種控制方面有巨大的優勢,對于規模化、標準化程度較高的豬企而言更是如此。”

  齊政眨眨眼,問道:“使用的是本土公豬的還是國外運進來的?”

  李東亮輕咳一聲:“是國外運進來的冷凍豬,沒辦法,本土公豬的確實不如國外運進來的冷凍豬質量高。”

  齊政聞言痛心疾首道:“唉,國內的公豬不爭氣啊,連最后一道尊嚴線——人工授精的資格都即將失守了。這頂帽子,都不是綠油油這么簡單了,簡直是綠得發光了。”

  李東亮聞言笑噴。

  齊政也搖頭笑了起來。

  實際上,說笑歸說笑,即使是引進的豬種,在繁殖上也有各種各樣外行根本無法想象的細節。

  譬如說,丹系豬。

  所謂“養豬技術哪家強,歐洲大陸找丹麥。”丹麥豬的PSY(每頭母豬每年所能提供的斷奶仔豬頭數),世界頂尖,奉行拿來主義的我國,引種了不少丹系豬,但總是喂不好。

  主要原因就在于精細化管理水平差。

  (本章未完,請翻頁)

  比如眼前的配種,母豬喜歡開燈“約炮”,而且要一定的光照強度——公豬的刺激及光照的強度不夠,都會導致發情整齊度不理想,發情不穩。

  嘉谷農牧也是吃了不少虧,才將活產仔數和年產胎次這兩個指標提上去,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還有其他獨特的門道和訣竅,而正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往往決定了企業的生死存亡。

  但總的來說,經過幾年的發展,嘉谷農牧已經掌握了較先進的生豬繁殖技術。

  看完配種后,兩人走出配種間,來到了育種改良場。

  豬舍內,全身黑溜溜的豬群在自由漫步,這是本地土豬的標配。

  這是嘉谷農牧為了改良選育豬種而從川省引進的成華豬。

  說起國內土豬,那是一把辛酸一把淚。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國內一場兇險的攻守城戰進入白熱化的程度:守城一方是以金華豬、榮昌豬、太湖豬、寧鄉豬四大明珠為首的國內88個地方豬種,堅守華夏大地千年,熟悉地形,但弱在戰術體系落后;攻城一方是以“杜長大”(英國的大白豬、丹麥的長白豬、和美國的杜洛克豬)為首的洋種豬,作戰技術先進,持續作戰能力強。

  這場曠世大戰延續二十余年,最終以攻城方大獲全勝落幕,戰敗方國內土豬豬種非滅絕即瀕危。

  幾千年養豬史的大國在與洋種豬的作戰中潰不成軍,二十年前,本土豬占據市場的90以上;而現在,只剩下不到10。

  指著豬舍內的成華豬,饕餮李東亮介紹道:“川菜口味清鮮醇濃并重,以善用麻辣調味著稱。川菜之首回鍋肉更是征服了無數人的舌與胃,但現在的回鍋肉基本已名不副實。”

  “回鍋肉的標配,就是眼前川省土生土長的成華豬,3.5的肌內脂肪含量使得豬肉呈現出鬼斧神工般的大理石紋理,俗稱‘雪花豬肉’。較高的脂肪率能使肉在二次入鍋時達到登峰造極的美味,是正宗回鍋肉最地道的的食材。”說完還咂咂嘴。

  齊政一臉無語。

  李東亮呵呵一笑,才繼續道:“可惜,對養豬戶來說,正宗與否都是邪門歪道,豬長一公斤的肉要吃多少飼料才是重點,專業來說就是料肉比。目前稱霸國內市場的洋種豬料肉比為23:1,而成華豬料肉比高達6:1。”

  養一只成華豬夠養兩只洋豬,換你怎么選?不言而喻。

  本土豬的好口感和高營養敗給了洋種豬只有一半的出欄時間,在效率為王的市場驅逐下,本土豬漸漸喪失了“生存權”和“配偶權”——洋種豬在國內市場縱橫八荒,本土豬卻是一頂帽子綠得發慌。

  國外的種豬,國外的豬,在國內反客為主,洋豬種豬場遍布全國各地。

  李東亮最后總結道:“我們嘉谷農牧正在積極保護本地土豬豬種資源,并利用它們培育優良品種,但這個進程注定不會快。在當下與高盛對賭的關鍵時期,還得大力引進國外優質種豬為主。”

  “嘉谷農牧目前擁有杜長大品種的能繁母豬數量5萬頭,后備母豬2萬頭左右。這個規模至少還需要擴充兩倍才能滿足公司自身養殖所需,如果想要外銷,規模自然要更大。”

  齊政摩挲著下巴,若有所思。

無線電子書    超級農業強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