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52章 豬若安好,便是晴天

無線電子書    超級農業強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年中爆發的第一波豬瘟,貌似來得快,去得也快。

  隨著江右省和岷省發病的生豬相繼被處理后,局勢表面上得到了控制。

  因為是局部地區爆發,而且對疫情認識不足,在全國養豬界并沒有引起太大的恐慌——相對于隱性的豬瘟,持續低迷的肉價才是令養殖戶頭疼的問題。

  但有識之士已經敏銳地意識到,這波豬瘟不太尋常,醫療防疫的壓力隱隱提升,生豬養殖業內有一種風雨欲來的壓迫感。

  譬如高盛,其投資的生豬產業鏈下游的屠宰加工企業還好,無論豬肉行情怎么變,運營都相對穩定;但與上游養殖企業嘉谷農牧的對賭,就出現了極大的變數。

  就像胡志立擔憂的那樣,這可能只是一個開始。

  大規模生豬疫情的爆發,對高盛而言,有好有壞。

  如果真的出現大規模爆發的情況,豬肉價無疑會應聲而漲,“豬在天上飛”,而且可以預估上漲的幅度不會小。這樣一來,嘉谷農牧完成對賭指標的可能性大增。

  當然,除此之外,也會出現另一種情況——嘉谷農牧的養豬場也感染了豬瘟。

  雖然嘉谷農牧的養豬場在這一波突如其來的豬瘟中安然無恙,但花無百日紅,相信即使是嘉谷農牧,也不敢保證在下一波豬瘟中能有同樣的表現。

  養殖業就是這樣。可能一兩年的嘔心瀝血,一場疫情來襲,就連根毛都不剩了——這種情況下高盛甚至可以提前宣布嘉谷農牧養豬場的股份到手了。

  局勢因為一場看似不太嚴重的疫情變得撲朔迷離,輸贏與否很大程度上是要看各自的運氣了。

  同理,高盛的壓力有,嘉谷農牧的壓力更大。

  這是嘉谷農牧第一次近距離直面疫情,雖然幸免于難,還順手賺了一波快錢,但實實在在感受到了一波防疫壓力,以至于嘉谷農牧養豬場下一步的擴張計劃都起了波瀾。

“我覺得,嘉谷農牧養豬場‘大干快上’的計劃還得好好斟酌斟酌。”在討論養豬場未  (本章未完,請翻頁)

  來兩年發展路線的會議上,李東亮略顯猶豫地說道。

  按照原本的計劃,嘉谷農牧在融資后,將規劃建設一個年出欄生豬百萬頭的單體養豬場,這必將是國內最大的單體養豬場,沒有之一。

  這個養豬場建成后,嘉谷農牧的養豬規模將直接翻倍。李東亮在計劃出臺之初還覺得興奮不已,但親身經歷過這波豬瘟后,他的想法發生了一些改變。

  身在養豬業,方知養豬苦。都說養豬門檻低,進了這圈子的人只能無奈一笑。進入養豬業,不是隨便“擇一方地,建一個豬舍,進幾十頭豬”就可以安心把豬養大等著收錢了。

  在這場豬瘟中,李東亮看過太多的悲劇:養得肥肥的豬,想著明天或過幾天就可以變成付出的回報,卻不想一場豬病,就讓自己“竹籃打水一場空”。這種感受,不是養豬人,怎懂其中味?

  嘉谷農牧的養豬場是幸運地躲過了一劫,但無論是集團還是實驗室的分析,這波豬瘟都不是一般的豬病,雖然來去匆匆,但因為沒有適用的疫苗,后續傳播爆發的風險極大。

  非常時期,一切必須謹慎。

  李東亮坦言自己的擔憂:“我覺得可以適當地降低養豬場的養殖規模。單體百萬頭規模的大型養殖場,在養殖風險的分散上確實存在著較大的劣勢。”

  但是也有人不贊同改變原計劃。

  王昱業就皺眉道:“別忘了我們跟高盛還有對賭,時間拖得越久,對我們越不利。何況,我們嘉谷包括牧場和禽畜養殖場在內的養殖場,一直以來在疫病防治方面都做得極為出色,從來沒有在這方面出現過問題。”

  將單體百萬頭規模的大型養殖場,改為單體十萬頭或數十萬頭的養殖場,不單單是數量上的劃分,還要考慮到選址的分布、飼料原料的采購安排、銷售市場的規劃等等,還有管理協調上增加的難度…這對于要爭分奪秒謀發展的嘉谷農牧來說,不啻于增加了一倍的工作量。

王昱業要從整體上考慮,不管怎么說  (本章未完,請翻頁)

  ,他都不愿意讓嘉谷農牧養豬場的股份落入高盛之手,所以按照規劃完成發展目標,是贏下對賭的基礎。

  但李東亮搖頭說道:“上百萬頭的養殖規模,不比十多萬頭的養殖規模,風險將成倍地增加。”

  “舉個簡單例子,由于單一豬場養殖規模大,生豬對外銷售頻繁,每月甚至每周都需要對外銷售生豬,人員車輛來往密集,感染疫情的風險反而更高。一個年出欄萬頭的養殖場,假設平均出欄,每輛運豬車能夠容納頭生豬,則其每周僅生豬銷售就需要輛次的車輛往來。而運豬車由于頻繁與外界接觸,正是最重要的病毒攜帶群。”

  “更為重要的是,一旦出現防控漏洞,不論是疫情感染下對疫點的撲殺,還是疑似疫情下的清廠式出欄,都將對養殖場造成重大損失。到那時,一切都晚了。”

  齊政托腮聽著兩人的爭議,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他理解李東亮的心情,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豬若安好,便是晴天”。

  說到底還是嘉谷農牧的發展時間太短了,沒有經歷過什么嚴重的重大疫病,因此對于疫情防控的經驗欠缺,也缺少直面疫情的感受。

  雖然疫情爆發的第一時間,李東亮迅速將豬場的防范措施加強。豬場大門前,設有消毒池,內含氫氧化鈉,定期更換,用于車輛進入時輪胎的消毒。豬場內,工作人員被要求減少外出,一日三餐由外面做好后送入,每人各司其職,不準串舍。

  即使如此,面對著后面可能更嚴重的疫情,李東亮還是憂心忡忡。

  雖然不論是從瘟病的傳播路徑還是從防控體系的建設能力上看,相較于散養戶,大型養殖集團更具備防控優勢。但優勢能不能轉化為實際效果,還要取決于企業自身的執行及管理能力。

  李東亮對十多萬頭的養殖規模管理有把握,但是面對上百萬頭的規模,在這種形勢下,就有些麻爪了。

  齊政又不能直接跟他說:沒事,我能開掛,保證養豬場在疫情面前安然無恙,你大膽養。

  就在齊政頭大的時候,嘉谷農業的謝開濟旁觀者清,提出了幾個頗有見地的建議:“我覺得吧,豬瘟流行離不開三個因素: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動物。只要外部做好隔離防護,內部提高豬群免疫力和抗病力,加強防范,就能獨善其身,減少染病的可能性。”

  “你們看這樣如何?百萬頭規模的養豬場計劃不變,但是在具體的建設上,采取‘’的養殖場結構。即以每個萬頭母豬場帶動個萬頭育肥場。這種經營結構,有點類似于‘公司農戶’,將仔豬生產與生豬育肥相分離,并將育肥階段的生產規模分散化,有效降低疫病防控壓力。”

  “同時,對于提高豬群的免疫力和抗病力,我認識一個人,在運用中草藥預防禽畜疫病上面深耕了十多年,可能對我們的養殖場有幫助。”

無線電子書    超級農業強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