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87章 一座城市的決心(上)

  新年過后,嘉谷的總部駐地基本確定。

  隔壁江南省的安市贏得了嘉谷的青睞。

  “第一輪評選時,說什么我也想不到嘉谷總部最終會選擇落地安市。”王昱業對齊政如是說道。

  齊政略顯得意地說道:“可不是,在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的夾擊下,不起眼的安市差點在第一輪就被淘汰出局了,要不是我慧眼識珠啊…”

  在國內,大多數雄心勃勃的創業者和管理者,公司總部可選擇的地方除了北、上、廣、深,頂多再加上杭城、長安、金陵等幾個為數不多的二線城市。

  嘉谷的高層剛開始也是同樣的想法。

  越往外走,越是看了天下,就越發覺得南開市甚至岷省的“狹小”。

  如果是大鵬鳥,不會只在一角天空展翅;如果是真龍,不會只在一處深潭潛伏。

  齊政知道,自己和嘉谷集團遲早要走出來,根據實際發展需要設置總部,同時淡化地域性,不做南開嘉谷、不做岷省有道,而是做中國嘉谷。

  岷省境內峰嶺聳峙,丘陵連綿,在交通上是一大劣勢;無論是經濟環境還是人文環境,都不適合做大企業的總部——尤其是人力資源。去年出于發展的需要,嘉谷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招聘,結果岷省的人力資源劣勢暴露無疑,優秀的人才不是北上長三角,就是南下珠三角,本省根本留不住。

  但一線大城市真的好嗎?

  在我國,絕大多數的世界500強企業的總部都位于大城市,其中總部位于首都的就占了一半。

  不像美國,不少大企業在選擇總部時對小城鎮情有獨鐘。沃爾瑪總部設在一個只有不到三萬人的小城本頓維爾;“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帝國總部設在一個內陸小城;微軟公司的總部設在雷德蒙德市,美孚石油總部設在歐文市——兩者的名氣小得基本聽都沒聽說過。

  當然,這也有國情上的差異。

  經過多年的城鎮化過程,美國的城鄉基礎設施差別已經不大,很多在大城市能滿足的條件在小鎮也能滿足。而且更重要的是,小城鎮與“大城市病”基本絕緣,大城市缺乏的優美自然環境在小城則隨處可見。

  而信息時代的到來,城鄉差別進一步縮小,足不出戶即可“運籌電腦之前,決勝萬里之遙”。

  但在我國,優質教育和醫療等資源大多集中在一些大城市。所以,大城市生活成本這么高,生活壓力這么大,大家罵歸罵,卻沒看見幾個真正逃離“北上廣”的——不是不想逃,實在是無處可逃啊。

  在國內的小地方,年紀輕的,孩子上學的問題解決不了;年紀大的,醫療保健的問題解決不了,你說誰還愿意去小地方工作?

  嘉谷目前所在的普誠縣甚至是南開市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地方。

  但北上廣深,水太深了,三六九等讓人不自在。

  齊政更希望的嘉谷總部所在地,可以是一個不大的城市,但要有現代科技帶來的各種便利,又能最大化地融合進自然環境,草青樹綠,花開鳥飛,一派田園牧歌的景象;如果再加上地方的人情深厚,地產便宜,而大城市又在一兩個小時的車程之內,那就更是別無所求了。

  當然,想的倒是挺美,但如果有這樣的地方,那簡直是天堂了。

  直至江南省的安市進入齊政的眼簾。

  安市在國內最多只能算一個三線城市。

  那么是安市環境優美嗎?

  恰恰相反,現在的安市人,頭頂一片烏煙瘴氣的天空,鼻子呼吸著污濁的空氣,腳下踩著沾染了污染物的土地。

  但前世去過安市旅游的齊政知道,安市在以后不到十年的時間里,就從一個“全省十大污染城市”,蝶變成了一個全國生態宜居城市。

  因此齊政力排眾議,將安市列入總部進駐地候選之一。

  隨著深入的了解,嘉谷高層體會到了安市鳳凰涅槃式的蛻變決心,也理解了齊政為何將其列入候選地之一。

  安市的自然環境資源十分豐富,在上個世紀末全國“無工不富”浪潮的沖擊下,安市發展心切、不甘落后,同樣走上了一條工業立市的道路。

  由于受到產業基礎和科技能力等因素的制約,安市引進的多是建材、化工、印染等污染重、能耗高的行業,雖然效果顯而易見,一舉捧到了“小康”的牌匾。

  然而,高強度的開采和資源消耗,排放嚴重的項目,讓青山綠水逐漸變成了白山灰水,清清溪流開始變得渾濁不堪。

  到本世紀初,安市污染達到了臨界點:每年直接排放的上千萬噸污水,造成水質變成了劣V類;鄉鎮林立的煙囪排出紅、黃和黑色的煙氣;林木礦產資源的過度開發,造成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發…

  安市因環境破壞嚴重受到了國家發出的黃牌警告。

  振聾發聵的警鐘猶如醍醐灌頂,讓安市人冷靜了下來,開始審視自身的發展之路。

  新一屆的安市決策者經過反復研討,安市的未來發展之路逐漸清晰起來:走生態立市之路,以生態提升區域經濟。

  安市決策者痛下決心,啟動“藍天碧水凈土靜音行動”,對全市的污染企業做出綜合治理,強制關停污染企業一百多家,淘汰落后生產線近百條,復綠了兩百多處礦山…

  安市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系列化的關停行動對當地的工業和經濟帶來了致命的后果,GDP直接縮減了二十余億元,財政收入的1/3化為烏有,簡直是痛徹心扉。

  但恰恰是這份“痛割二十億元換取藍天碧水”的決心,打動了嘉谷高層的心。

  喊出“生態發展”口號的地方政府不少,但能有安市這樣的決心并切實付諸行動的,著實少見。說到底,誰又不希望在一個山巒青翠、河流清澈、空氣清新的地方工作生活呢?

  而對于現代企業總部來說,交通通訊尤為重要。

  在這一點上,安市也具有優越的區位優勢。安市地處長三角腹地,與滬市、杭城、金陵、蘇城等一二線城市均在兩三個小時的交通圈內,完全可以成為長三角城市的“后花園”。

  安市同樣在一邊鐵腕治理環境生態問題,一邊大力發展接續替代產業。

  因此,面對送上門來考察的嘉谷集團,安市決策者的眼睛都綠了。

超級農業強國

無線電子書    超級農業強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