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520.封神榜上名

  得知周軍已經建好了靈臺,還掛起了封神榜之后,子受久違的出了壽仙宮。

  他需要思考。

  現實已經變得和原著大不相同,已知的部分也變得越來越少。

  這是個好現象,說明自己的出現已經成了所謂的變數,或許真的能打穿天道原地飛升。

  申公豹偷雞搶到的半張封神榜,就是自己多年努力的最好回報。

  原本封神榜是在姜子牙手里,由應劫之人姜子牙掌握封神,現在封神榜有一半在自己這里,同樣自己這里也還有另一個應劫之人申公豹。

  這么想來,封神是有轉機的,要么你封封你的神,我封我的神,要么兩方365路正神五五開,總之,肯定和原著的流程不一樣。

  不過變數這么多,也說明以后的商周之戰封神大劫,不能再依照原來封神的發展軌跡,去考慮謀劃。

  “封神榜…”

  其實系統里也有個封神榜,還有配套的打神鞭,金光閃閃的看起來比正版都要牛逼一些。

  當然,所需要的昏庸值也是個天文數字,子受暫時沒有兌換的想法,畢竟法寶再強,還得看自身實力,硬懟圣人打穿天道才是正途,所以他一直都在換取丹藥,而且還得留一些昏庸值以備不時之需。

  幾次結算期的正值只是將以前倒扣的給扳回去了,這邊用點那邊用點之后,手頭并不寬裕。

  話說回來,這正版的半張封神榜,子受當時就看過。

  什么榜上有名人,壓根一個名字都沒有。

  三教共簽封神榜,理當是有名字的,可上面真就連一個名字都沒有,一片空白。

  而最后商周大戰結束,姜子牙封神之時,又是按著榜上的名字才一一封神的。

  子受想到了一句話,原著里通天所說的“彌封無影”。

  也就是簽了榜后,圣人老爺們又用法力貼了道封條。

  不過這簽上榜的名字,大概率只是一些根性差的,無望仙道的,上榜去給天庭打工吃蟠桃,說不定反倒是一件好事。

  畢竟通天一開始還讓弟子們全都緊閉洞門,靜誦黃庭三兩卷,說明老老實實待在府中修行,誦經打坐不入劫,管他封神榜封人榜,那都屁事沒有。

  現在的局面也是一樣,呂岳、羅宣、趙公明之流入了大商,其中肯定是有通天授意,要是通天真把這些人的名字給寫上封神榜了,怎么可能放他們外出?

  那不是送人頭嗎?

  原著中趙公明、三霄死了之后,通天才發現事態不可控制了。

  而趙公明、三霄等人,都是上了封神榜被封作正神的。

  這些都足以說明封神榜上可能有幾個名字,但絕對不全。

  而且子受還記得,除了“彌封無影”外,原著有關封神榜還有四個字“死后方知”。

  也就是說,除了哪吒這種圣人法寶轉世欽定的之外,大多數情況,得人死了,才能確定上榜不上榜。

  就好比度厄真人收哼哈二將中的哼將鄭倫為弟子的時候,理由是鄭倫榜上有名。

  鄭倫那時候真的榜上有名嗎?顯然不太可能。

  那是度厄真人能推演天數,算出未來的封神?

  更不可能,換做圣人來都算不到,度厄自然也不行。

  再說了三教供簽封神榜,鄭倫當時不屬于任何教派,只是個凡人,更不可能被簽名上榜。

  那是為什么?

  很簡單,這是一個邏輯問題。

  鄭倫雖說得度厄真人授藝,但也就只傳了竅中二氣的鼻煙神通,以及烏鴉兵這種道兵的練兵方法,除此之外,啥法寶也沒有。

  而度厄真人卻還催著他下山投效冀州討人間富貴,明擺著是要他上戰場。

  到了戰場上,又窮又弱的鄭倫顯然打不過身家豐厚的修士,肯定死翹翹,這一死,不就上榜了嗎?不就成了榜上有名之人了嗎?

  燃燈打架,逢人就說“你只修法力,不修德行,合該上榜”也是一個道理,別人打不過他,被他打死了,也就上榜了。

  很顯然,封神榜上神位都是定好了的,也有一部分名字或是完全空白,但到底哪個人該上榜,神位最后到底落在誰的頭上,還要等封神之后才能知曉。

  也就是說,三教共簽封神榜,簽的只是個草稿,還不算正式文件,所以要特意“彌封無影”,把內容藏起來,還得加個“死后方知”,留個最終解釋權。

  捋清楚有關封神榜的一切之后,子受也有了定計。

  他筑臺,我也筑臺。

  他封神,我也封神。

  “立即遣國師申公豹于新城中心筑一高臺,賜名鹿臺,其上高懸封神榜。”

  三日后,鹿臺建成。

  這是個大興土木的好機會,但鹿臺flag太強,子受怕立著立著就把自己給架上去烤了,所以三日即成的鹿臺,其實是個爛尾工程。

  整座鹿臺只有骨架,地基也不怎么深,反正也沒指望上面站人。

  除了申公豹能飛上去掛榜以外,尋常人最多只能吐槽一下這爛尾工程有多丑。

  而且這爛尾樓是在新城中央,正好破壞城市形象、浪費土地資源、對新城即將入駐的居民,帶來極大的生活不便。

  與此同時,正式的西征圣旨也頒布了下去。

  出征的理由倒是并沒有說太多,子受生怕羅列過多罪名,西征太理直氣壯,所以只是順嘴提了一句西岐不臣,也就是失臣禮。

  既然失臣禮,那就必須打他。

  事實上這是個最站不住腳的理由,諸侯與商王并沒有實際上的臣屬關系。

  西征旨意一下,朝歌朝野全部動了起來。

  城外左右屯營的兵馬整裝待發,戶部迅速調撥籌備數月的糧草,民夫也一并提前西行。

  在此之后,宮中又發了一道圣旨。

  這道圣旨顯得意味深長。

  魯雄掛帥親征,紂王為表心意,決意相送百里。

  如此一來,紂王不在朝歌的這段日子,自然要留下最信任的人留守監國。

  此前有過殷郊、殷洪共同監國、武庚監國,這倒不是什么意外事。

  可這次圣旨上指明監國之人為殷洪,輔臣為商容,伯夷,萬年等。

  這道圣旨令人震驚的程度,不亞于紂王寫小劉備。

  殷郊、殷洪共同監國,那時朝中大臣都已經知道了,是紂王在考察繼承人,武庚監國,大臣們也知道紂王的用意,妲己是紂王最喜愛的妃子,對武庚自然也有些偏愛,而且紂王年紀尚輕,足以等到武庚成長起來。

  可現在卻是殷洪獨自監國,并且旨意中對長子殷郊,小子武庚一字不提,這就不得不令朝野上下猜疑揣度。

  監國之人可不是隨隨便便拎一個出來的,而且三位皇子都有過監國的經歷,這次若是由某個皇子單獨監國,紂王的用意就很明顯了。

  有資格監國的,必然是有力繼承人。

  可殷洪性子跳脫,貪玩,雖說不是紈绔子弟,但一旦上頭,做事容易失了分寸,遠遠比不得殷郊,便是才三歲的武庚,也表現得比殷洪好得多。

無線電子書    封神之我要當昏君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