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十二章 隔江對峙

無線電子書    漢當興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整個益州如法正這般有心推劉備上位的人絕對不少,往下數李嚴便是其中之一,乍看起來卻多是以益州士人為主,實際上荊楚士人卻也不在少數。

  是人都想著要往高處走,士人官吏更是其中佼佼者,現如今曹丕篡漢稱帝,由主公劉備繼承大統行漢帝之權立國號帝位,這自然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待到稱帝之后,再以天子之名大封群臣,到時候各級官吏自是應有調升才對,加官進爵便在此時,又豈是現如今一個區區左將軍府治下可以與之相比的?

  諸葛亮很清楚法正的心思,也沒說有多厭惡,這只不過是一事兩面而已,并且就連他自己其實也并不反對主公劉備稱帝,只不過這稱帝的時機卻是一定要好生把握才對!

  “眼下不成?”劉備有些疑惑的皺眉問道:“此時曹丕小賊篡漢稱帝,其內部人心未穩當是吾稱帝之時機才對,如此一應天時二合民意,孔明怎地說是時機不對?”

  雖然諸葛亮是近臣中的近臣,并且劉備也完全沒有懷疑他忠誠跟能力的,但要說在這稱帝一事上他卻是想要弄個清楚。

  若是諸葛亮真有什么理由倒也罷了,劉備聽進去了自然也就會打消這個念頭。

  可要只是單純的為了反對而反對,那劉備就不得不考慮一下諸葛亮如此做法的原因到底因為什么了…

  “主公切莫著急,待臣細細說來便是。”諸葛亮自信一笑,手中羽扇微微輕搖道:“如今天下三分局勢已定,而曹魏新立根基不穩,百姓民心所向猶記我四百年之大漢,可越是臨近曹魏腹地,這種民心便是越發的淺薄,須知曹賊號丞相封魏王爵后,冀州黃河以北便都相當于是曹魏的直屬地,其治下百姓多知曹而少知漢,這是現狀而非臣妄自揣測!”

  諸葛亮才說到這,劉備便已是露出了幾分思索的神色。

  沒錯,雖然曹丕篡漢稱帝在他們看來是操之過急的逆天之舉,照理來說也的確是有失民心的一件事。

  可問題在于,天下民心可不僅僅只在一處,劉備覺得自己此時稱帝是順應了天時人和,可卻未曾想過在曹魏真正的控制中心地域內,他的民心基本上是等于零的!

  眼見主公有了幾分異樣,諸葛亮微微笑了笑便接著說道:“是以主公若在此時稱帝,雖可繼承大統延續我大漢之名,然而不論是益州或者漢中,實則都沒有稱帝之根基,我等之地域也遠不匹配主公帝號之名!”

  這話說白了就是現在劉備的地盤還不夠大,還不足以匹配皇帝的尊號。

  雖然當年太祖高皇帝是為漢中王,是從漢中起的家。

  那此時以彼一時,情況不同所應該準備的手段自然也是不同。

  漢初之時項王天下分封,為楚所占之地焉有曹魏之多,太祖高皇帝能夠成功從漢中打出來進而楚漢分界,卻也少不了三杰之助,數十位名臣猛將的鼎力。

  現如今天下三分局勢,孫劉兩家正是聯盟的關系,若是劉備在此時稱帝了,那置江東孫權又該處在何等地位?

  表面上看起來是劉備與曹丕同為天子,孫權這不就自然而然的矮了一頭,到時候孫權再與益州聯手之時又該將自身處在何種高度,這可不是一時頭腦發熱便想要登臨帝位能夠解決的!

  聽完諸葛亮這話,劉備也是反應了過來。

  先前他被法正一攛掇,多少是被天子寶座給迷了心智,想法什么的過于單純了一些,并沒有考慮到那么多。

  現在被諸葛亮點醒,劉備也不是什么蠢人,這些年來風風雨雨都走過了,難道還真就差這一時半刻不成?

  要是在三年之前,其地盤兵馬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頂峰,那是劉備心態膨脹之余說不定還會做出這等沖動的事情來。

  但是現在三年沉淀心態已穩,一時的恍惚在清醒了之后自然也就不會再犯同一個錯誤。

  只不過劉備從諸葛亮話中,卻好似并沒有聽出來特別強烈的反對意思,貌似自己這位軍師反對的僅僅只是當下稱帝,而非是稱帝這件事本事!

  帶著些許的好奇,劉備不由得出言問道:“孔明之意備已了解,可孔明方才之言卻好似并不反對稱帝之事,更像是極力再否決此時此刻稱帝一般,這卻又不知為何?”

  “稱帝乃主公身為漢室宗親的責任,是皇親貴胄延續我大漢江山的擔當,此事臣怎可會阻止呢!”諸葛亮笑了笑道:“臣所反對,不過是此時此刻主公倉促之間的稱帝,但倘若此番我軍北伐大勝謀奪關中之地勢成,則主公可還漢于舊都,待到那時天下疆土主公得占三分,民心所向亦在正時,稱帝一事才是真正的順應天合民意,主公登臨帝位才正可以讓世人拜服!”

  言罷,諸葛亮躬身一禮,劉備見此忙是伸手扶住了他道:“孔明所言備已了然,多虧了孔明點醒于吾,不然吾恐怕真要做出這等糊涂事來了!”

  諸葛亮的說法劉備打心底里已經接受了,事實上若是能夠在長安洛陽這等大漢帝都稱帝,這其中的政治意義可就非同一般了。

  如此不論是正統性還是威懾力,都要遠遠比之在漢中這個狹小的地方稱帝要強出去太多太多。

  至于在成都稱帝,其實本身就不是第一選擇,蜀中雖好但卻過于溫和,陷于成都再想要出去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這也是為什么劉備一開始就比較看好漢中而非是成都的原因。

  當然,治所安排在成都這是沒辦法的事情,漢中南鄭不管怎么說,比之當初劉焉有心稱帝而命人重建的成都城而言,都是差了不止一星半點的。

  劉備稱帝的念頭被打消了下去,法正那邊自是不用多說,至于李嚴一干人等卻是難掩失望的神色,但誰也沒有站出來跟主公劉備唱反調的意思。

  建言是建言,但要真說在主公主意已定的情況下還要跑出來胡說一通,那就是再給自己找麻煩了!

  等劉禪得知老爹差點沒稱帝的時候,這已經是好幾日過去了。

  不過好在老師諸葛亮還是看的清楚,將老爹給勸住了,不然在眼下這個算計江東曹魏的節骨眼上直接稱帝,哪怕是好端端的一個盟友就會被自己給推到別人的手里了。

  劉禪不反對自己的父親稱帝,實際上他也同樣很清楚老爹內心的一些想法,這么些年來匡扶漢室的心愿自然是從來沒有忘記,可要說登臨高位問鼎至尊的心一點都沒有,那就未免太假了一些。

  有的時候這人是會變得,就算不變那些跟隨著你的從屬臣下也會推著你做出改變,事不由己己不由心基本上就是這么來的。

  更何況天子帝位何其誘人,劉禪試問就算是自己在面對這等誘惑的時候也不一定能夠把持的住,更何況是已經年過六旬的老爹劉備呢。

  不過好在這件事沒有走到最壞的那一步,劉禪倒也沒太在意,眼下整個益州自然是以北伐為中心全力在運轉著,自己手頭上的事情除開針對世家豪族的方面,卻也有著不少政事需要處理的。

  這會兒也根本就沒有偷閑的時間,大軍的調動已經開始,蜀中兵馬南中募兵還有征發的蠻夷山岳兵都已經陸陸續續的往漢中去了。

  糧草軍械什么的更是早就準備齊全提前出發,可以說北伐之事已成定局,哪怕是江淮一地曹孫兩家打不起來,他們這邊出漢中爭奪關中的打算卻也不會就此停止!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此戰若勝,則大漢復興機會自是平添三成,手握涼州關中等地,一可威懾并州二可居高而下東出中原,三可獲取優秀的戰馬資源,四可打通絲綢之路接連西域諸國通商互市以充財資國庫,數不盡的好處便全在這關中大地上,如此焉有不重視的道理…

  益州這邊在緊鑼密鼓的籌備著,而江淮一地卻也完全沒有辜負劉禪的期盼!

  建安二十七年,也是曹魏黃初元年秋,在各地糧食都收攏了之后,曹丕的十五萬大軍是終于匯聚到了合肥等地,準備就此一舉渡江擊潰江東奪占揚州剩下的那半壁!

  而在長江以南的孫權自然也是不甘示弱,根本就不虛跟曹丕正面硬碰硬的較量,一心的想要報當年合肥城下的血仇,他這次卻是調集了整整十萬大軍兵臨江岸,雙方隔江對峙大戰卻是一觸即發。

  雙方此番姿態跟昔年曹操與孫權之間的那次交鋒倒是有些相似,只不過這一次孫權的對手變成了曹丕,而原先攔在他面前的那些曹氏名將,現在卻也凋零的七七八八了。

  可能這也是孫權膽氣起來的一方面原因,但卻也肯定少不了他近幾年有發育了起來,想要報仇雪恨的緣故!

  秋意晚風臨至東初。

  曹丕選擇在秋收之后出兵,為的便是保證大軍糧草的充足,同樣也是讓軍屯的士兵能夠空出閑來,如此大戰也能夠心無旁騖。

  此時十五萬大軍已經陸陸續續進駐了合肥周邊,曹丕本人更是親臨合肥城中準備率軍與江東一戰高下。

  這一戰關乎到了他曹魏的聲名,關乎到他曹丕的個人威望,自然是要慎之又慎得勝為先。

  不過曹丕較之當年的孫權卻很聰明,他雖然比孫權經歷的戰陣多些,但近些年來卻是一心投在了政事上,少有在親歷戰陣的時候。

  以前還能夠在父親曹操身邊隨軍,后來父親為公封王后,他這個做世子的便只能是坐鎮后方統籌后勤。

  是以曹丕心里很清楚,自己作戰指揮的能力比手下的那些個大將們自然是不如的,可他本人親至這合肥城中,便是天子親臨有著極大激勵士卒士氣的作用。

  此番曹丕本人的象征作用都要大過實際的指揮作用,這一點曹丕明白也沒什么好反對的,反而是將指揮作戰的事情都交給了各部將軍們去負責,中軍自有統籌指揮之人,而這人卻并不是他這個天子。

  司馬懿,作為曹丕的心腹重臣,這一次卻是以代天子為帥在合肥統籌只會大軍的行動部署。

  當然,他也不過是其中一人而已,整整十五萬大軍曹丕不可能讓司馬懿一個人負責,不說他信不信任司馬懿,也不是司馬懿有沒有這方面的能力,但是曹氏宗親的那些老臣老將們就不可能點頭同意的!

  大軍的指揮權都在一個外臣的手中,這種事放在當下的曹魏就根本不可能出現。

  哪怕此番曹丕為了方便司馬懿行事,特意是將曹魏內部的外姓大將調過來不少,但在曹洪曹休這等長輩面前,司馬懿還是只能恭恭敬敬的縮小自己存在感。

  此次曹丕想要大勝一場甚至打算完成自己父親沒有完成的心愿,將江東孫氏一族給滅掉,將這揚州徹底納入進大魏的版圖之中。

  是以此番在江淮一地統兵的武將,卻是匯集了曹魏中絕大多數的良將!

  除了已經逝世的張遼,還有在南陽坐鎮的徐晃之外,曹丕敕封的五子良將中其余三人卻是一個不拉的全都到了。

  張郃,樂進,于禁三人皆在此處,曹氏一族的將軍也不少,大將軍夏侯惇親至中軍,其余二代小輩等亦是不少。

  而文謀方面曹丕連已經程昱都給搬出來沒有放過,剩下則是陳群蔣濟等人隨軍!

  此陣容乍一看可謂是相當的豪華且隆重,不說其他,就但是那些將帥方面,無一不是在當世都聞名的曹魏名將良將,文謀一眾也皆是當世大才,曹丕一戰而定江東的決心可見一斑。

  然而曹丕的重心雖然是放在了江東,可他卻也沒有忘記另外一個威脅!

  益州劉備會不會在他們兩家交戰的時候坐看風云?

  這種異想天開的事情簡直可笑,只要不是益州出了什么捅破天的大事,劉備必是會選擇出兵,這一點都曹丕根本就不用懷疑。

  但來往漢中益州的密探實在是太過艱難,從涼州走漢中一路上全是關口,現在早就被封鎖的情況下曹丕也根本不知道益州到底有什么動靜。

  而荊州方面雖然可以探查到,但實際上關羽那廝也完全沒有瞞著他們的意思,大軍老老實實的在江陵附近駐扎著沒有調動,好像劉備一方對此次大戰并無半點參與的想法似的。

  可就算是如此,曹丕卻也不敢放下心中警惕,依舊是命令族親大將夏侯淵率涼州兵馬鎮守長安,叔父曹仁領五萬大軍坐鎮襄陽,糧草供給一應不缺,曹丕更是嚴令緊密盯防。

  料想在此等布置下,就算是劉備有意出兵,也應是賺不到什么好處才對!

無線電子書    漢當興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