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十三章 就事論事

  爭辯不休的結果是裁判親自下場,諸葛亮和劉禪師徒二人也是順坡借機停下了爭論,順便也是讓自己的大腦冷靜一下,畢竟剛才的爭辯多少已經是有些為了爭辯而爭辯,失了原來的本意。

  騎馬難下一時間不管是劉禪還是諸葛亮都沒辦法停下來,爭辯道上頭了也是少見,多虧劉備開口的及時,不然的話天知道這場辯論還要持續多久…

  劉備一邊說一句自是兩不偏幫,甭管是兒子劉禪還是軍師孔明,實際上他們二人各自的結論都沒有問題,劉備也是看的清清楚楚,甚至對二人的建議也都是相當的贊同。

  可凡事總要有個解決的辦法才對,照目前這個情況來看,誰前誰后好像都不是很合理,那大不了就折中著來吧!

  “眼下孔明與阿斗你二人的想法意見如此不統一,而且又是誰都說服不了對方,哪怕是我也一樣難以做出取舍,如此到不是將你二人的建議綜合一下可好?”

  劉備笑著給出了自己的提議,這番話直接是讓劉禪跟諸葛亮當場愣住了。

  他們倆剛才爭辯了半天,為的就是誰先誰后的問題,可現在劉備一言出卻是想著把他們倆的計劃揉捏在一起進行,這樣也就自然而然的不用特意分出來個前后關系了!

  還沒等兩人回過神來呢,一旁插不上話看了半天戲的法正卻是飛快的開口道:“主公之言甚妙!既然孔明與少主之法皆可行,那又何必分出個高下先后來呢,大不了便是同時進行,左右北伐與謀算世家這兩件事本質上也并不沖突的!”

  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在劉禪跟諸葛亮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法正卻是已經想明白了劉備話中的意思。

  既然你們二人一個是支持北伐為先,一個是想著先要鏟平可能會危害益州利益的安全隱患,那就一起并駕齊驅不就好了嗎!

  北伐大軍出征便自去攻打曹魏即可,劉禪想著清算世家,那就老老實實的坐鎮益州便是,完全沒有必要非整出個你死我活的結果來,因為這兩件事情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過度重疊的地方。

  如此淺顯的道理正常來講不論是諸葛亮還是劉禪,其實都應該早就想到才對,畢竟以他二人的聰明才智敏捷頭腦,這種問題難道還算是什么難題不成?

  可偏偏入局者迷惘,尤其是兩人還處在高強度的爭辯當中,一面是要飛快的運轉大腦構思言路,一面還要觀察對方言語中的破綻好進行反擊,爭辯的越激烈他們二人對外界的關注實際上就越小,如此疏忽之下完全想不到合并而行倒也是十分正常的情況。

  這不,在法正話音剛落之際,劉禪跟諸葛亮二人亦是猛然回過神來,均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

  二人張著嘴互相對視一眼,卻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出來一些無奈跟好笑。

  師徒二人的第一場爭辯意見分歧,便是在這樣有些奇怪的情況下結束了,但好在最終的結果算是好的,畢竟只要是動腦子想一想,北伐與清算世家這兩件事情,一同著手進行自是完全可能的…

  反應過來的劉禪跟諸葛亮二人也明白了,敢情他們倆剛才唾沫星子滿天飛的爭辯了半天,卻都是忘記了這樣一個簡單且行之有效的辦法。

  看書福利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自覺慚愧還要跟自己學生吵架的諸葛亮尷尬的用羽扇遮面,微微搖了搖頭便是重新坐了回去。

  至于劉禪倒沒什么不好意思的,臉皮厚就是放得開,反正他這本事是跟自己老爹學來的,旁人難道還能說三道四不成。

  再者他認為自己在這件事上也并無什么錯誤,至多算是有些失禮而已,畢竟與師長爭辯不休多少有些不尊之意,但諸葛亮本人都沒在意這件事呢,在座的又沒有什么外人,劉禪自然是更加不會在乎,十分自然的歸于本座之上。

  原本還回蕩著爭辯聲音的大殿,突然之間就是陷入了莫名的沉寂當中,就連剛才一直在說悄悄話的黃忠老爺子跟趙云都不吭聲了。

  這時候誰發出動靜來誰尷尬,除了裁判劉備例外…

  眼看著事情貌似是和平解決了,劉備默默地松了一口氣,他這個法子想到是想到了,可能不能成功的勸下兩人還是沒有十足把握的。

  畢竟吵著吵著就容易吵出真火來,那時候外人之言下意識的屏蔽掉不入耳中也完全是正常的,不在意什么其他的建議,完完全全就是固執己見,這樣的情況劉備可沒少見。

  當年在求學的時候,自己那位大儒先師跟其他人討論古今文學之爭的時候,場面可是要比現在激烈的不止百倍多。

  那種情況下什么所謂的當朝大儒,什么天下聞名的學者啊名士啊,在各自堅持的學派理念面前,都是戰斗力爆表的斗士!

  就劉備記憶中,先師盧植就曾經參與了不下三次的斗毆事件,每每都是因為古今文學的爭辯出現了不可調和的分歧,以至于最后雙方誰都說不服對方,那就只能是動用最原始的辦法,誰的拳頭硬就聽誰的了。

  雖然這種事看起來是極大有失禮節的事情,名士大儒的身份何等尊崇,焉能如市井之徒一般拳拳相斗。

  可事實上名士大儒也是人,想想光是劉備自己就見過三次至多,那更別說他沒有見過經歷過的場景該有多少。

  相比之下,眼前自己的軍師跟兒子劉禪的所謂爭辯話題,實際上都是小兒科根本算不得什么…

  稍待片刻,劉禪跟諸葛亮平復了一番情緒之后,殿中氣氛又是逐漸恢復到了正常的狀態。

  劍拔弩張的緊張爭辯環節已過,僵持不下的問題有了一個相對而言還算合理的解決辦法,那這件事就可以翻篇過去了。

  同時進行說起來容易,具體如何執行和計劃,卻還是需要仔細商討確認的。

  但就此事而論顯然已經是偏離了今日的議題,議定北伐戰略才是今夜討論的真正主旨,眼下矛盾的地方暫時緩解了,議題卻也正應該恢復到正常的狀態才是!

  眼看著場面漸漸平靜,可是卻又顯得有些冷場,畢竟劉禪跟諸葛亮才爭辯完,這個時候冒然開口并不合適。

  而法正剛才說起來也算是參與了進去,和事老做一次就夠了,這會兒他再開口就多少不是那個意思。

  所以乍一看他們三人是眼觀鼻鼻觀心的誰都不吭聲了,劉備一打眼就知道指望不上他們仨,下意識的轉過頭去看了看趙云跟黃忠這兩個武將。

  結果倒好,正正巧巧是跟兩人的目光對上了,劉備一瞬間便從他們二人的目光當中看到了疑惑的神情,頓時就知道這倆應該也是指望不上的。

  事實上劉備也的確是沒在趙云跟黃忠身上抱有多大的希望。

  爭辯不休的結果是裁判親自下場,諸葛亮和劉禪師徒二人也是順坡借機停下了爭論,順便也是讓自己的大腦冷靜一下,畢竟剛才的爭辯多少已經是有些為了爭辯而爭辯,失了原來的本意。

  騎馬難下一時間不管是劉禪還是諸葛亮都沒辦法停下來,爭辯道上頭了也是少見,多虧劉備開口的及時,不然的話天知道這場辯論還要持續多久…

  劉備一邊說一句自是兩不偏幫,甭管是兒子劉禪還是軍師孔明,實際上他們二人各自的結論都沒有問題,劉備也是看的清清楚楚,甚至對二人的建議也都是相當的贊同。

  可凡事總要有個解決的辦法才對,照目前這個情況來看,誰前誰后好像都不是很合理,那大不了就折中著來吧!

  “眼下孔明與阿斗你二人的想法意見如此不統一,而且又是誰都說服不了對方,哪怕是我也一樣難以做出取舍,如此到不是將你二人的建議綜合一下可好?”

  劉備笑著給出了自己的提議,這番話直接是讓劉禪跟諸葛亮當場愣住了。

  他們倆剛才爭辯了半天,為的就是誰先誰后的問題,可現在劉備一言出卻是想著把他們倆的計劃揉捏在一起進行,這樣也就自然而然的不用特意分出來個前后關系了!

  還沒等兩人回過神來呢,一旁插不上話看了半天戲的法正卻是飛快的開口道:“主公之言甚妙!既然孔明與少主之法皆可行,那又何必分出個高下先后來呢,大不了便是同時進行,左右北伐與謀算世家這兩件事本質上也并不沖突的!”

  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在劉禪跟諸葛亮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法正卻是已經想明白了劉備話中的意思。

  既然你們二人一個是支持北伐為先,一個是想著先要鏟平可能會危害益州利益的安全隱患,那就一起并駕齊驅不就好了嗎!

  北伐大軍出征便自去攻打曹魏即可,劉禪想著清算世家,那就老老實實的坐鎮益州便是,完全沒有必要非整出個你死我活的結果來,因為這兩件事情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過度重疊的地方。

  如此淺顯的道理正常來講不論是諸葛亮還是劉禪,其實都應該早就想到才對,畢竟以他二人的聰明才智敏捷頭腦,這種問題難道還算是什么難題不成?

  可偏偏入局者迷惘,尤其是兩人還處在高強度的爭辯當中,一面是要飛快的運轉大腦構思言路,一面還要觀察對方言語中的破綻好進行反擊,爭辯的越激烈他們二人對外界的關注實際上就越小,如此疏忽之下完全想不到合并而行倒也是十分正常的情況。

  這不,在法正話音剛落之際,劉禪跟諸葛亮二人亦是猛然回過神來,均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

  二人張著嘴互相對視一眼,卻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出來一些無奈跟好笑。

  師徒二人的第一場爭辯意見分歧,便是在這樣有些奇怪的情況下結束了,但好在最終的結果算是好的,畢竟只要是動腦子想一想,北伐與清算世家這兩件事情,一同著手進行自是完全可能的…

  反應過來的劉禪跟諸葛亮二人也明白了,敢情他們倆剛才唾沫星子滿天飛的爭辯了半天,卻都是忘記了這樣一個簡單且行之有效的辦法。

  自覺慚愧還要跟自己學生吵架的諸葛亮尷尬的用羽扇遮面,微微搖了搖頭便是重新坐了回去。

  至于劉禪倒沒什么不好意思的,臉皮厚就是放得開,反正他這本事是跟自己老爹學來的,旁人難道還能說三道四不成。

  再者他認為自己在這件事上也并無什么錯誤,至多算是有些失禮而已,畢竟與師長爭辯不休多少有些不尊之意,但諸葛亮本人都沒在意這件事呢,在座的又沒有什么外人,劉禪自然是更加不會在乎,十分自然的歸于本座之上。

  原本還回蕩著爭辯聲音的大殿,突然之間就是陷入了莫名的沉寂當中,就連剛才一直在說悄悄話的黃忠老爺子跟趙云都不吭聲了。

  這時候誰發出動靜來誰尷尬,除了裁判劉備例外…

  眼看著事情貌似是和平解決了,劉備默默地松了一口氣,他這個法子想到是想到了,可能不能成功的勸下兩人還是沒有十足把握的。

  畢竟吵著吵著就容易吵出真火來,那時候外人之言下意識的屏蔽掉不入耳中也完全是正常的,不在意什么其他的建議,完完全全就是固執己見,這樣的情況劉備可沒少見。

  當年在求學的時候,自己那位大儒先師跟其他人討論古今文學之爭的時候,場面可是要比現在激烈的不止百倍多。

  那種情況下什么所謂的當朝大儒,什么天下聞名的學者啊名士啊,在各自堅持的學派理念面前,都是戰斗力爆表的斗士!

  就劉備記憶中,先師盧植就曾經參與了不下三次的斗毆事件,每每都是因為古今文學的爭辯出現了不可調和的分歧,以至于最后雙方誰都說不服對方,那就只能是動用最原始的辦法,誰的拳頭硬就聽誰的了。

  雖然這種事看起來是極大有失禮節的事情,名士大儒的身份何等尊崇,焉能如市井之徒一般拳拳相斗。

  可事實上名士大儒也是人,想想光是劉備自己就見過三次至多,那更別說他沒有見過經歷過的場景該有多少。

  相比之下,眼前自己的軍師跟兒子劉禪的所謂爭辯話題,實際上都是小兒科根本算不得什么…

  稍待片刻,劉禪跟諸葛亮平復了一番情緒之后,殿中氣氛又是逐漸恢復到了正常的狀態。

  劍拔弩張的緊張爭辯環節已過,僵持不下的問題有了一個相對而言還算合理的解決辦法,那這件事就可以翻篇過去了。

  同時進行說起來容易,具體如何執行和計劃,卻還是需要仔細商討確認的。

  1秒:m.23xsw.cc

無線電子書    漢當興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