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零四章 百廢待興(上)

無線電子書    漢當興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送走了諸葛瑾,代表著劉備一方和孫權一方之間的關系暫且又重新回歸于平靜的狀態。

  當然了,這也只是暫時的情況,畢竟諸葛瑾還要回去面呈其主孫權上稟此事,如果孫權那個家伙死活不肯答應,恐怕兩家的聯盟關系就會因此而發生改變了…

只是料想著,孫權就算再怎么貪心,也不會在這種情況下還鬧什么幺蛾子吧  畢竟已經有一個先到手的桂陽郡,之后還有一個預定的長沙郡,兩個加在一起去換一個南郡,這等劃算的買賣孫權如果還不知足,那所謂的聯盟不要也罷。

  再者,作為最支持孫劉兩家聯媚江東大都督魯肅,在這件事情上恐怕也會站在劉備這一邊吧,畢竟只是按照既得利益來劃分,孫權在此次雙方的對話交流當中,可以是占盡了便宜。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北方曹家勢力猶在,且一比一發展壯大起來,這是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的。

  如果孫劉兩家因為一地之爭起了分歧,那恐怕到最后只會變成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結局…

  故而不管怎么,魯肅為了大局,為了他自家主公著想,都得先以兩家聯盟為關鍵的。

  這也是劉備這邊能夠讓出兩郡之地的原因所在,如果不是為了聯盟,如果不是因為北方曹操勢大需要幫手,憑借現在的兩州之地,劉備和孫權真打起來誰勝誰負還真是尚未可知呢…

  外使之事簾,但蜀中大事事千千萬,又豈是一時之間就能全部解決的。

  這段時間因為孫權來使,其實已經耽誤了不少的政事,法正那個蜀郡太守都有一段時間沒有到任上去了,知道他給自己累積了多少政務沒有處理。

  而諸葛亮雖然是軍師將軍,但確肩負著重新制定益州法律,尤其是在法正,李嚴等人各都有要任的情況下,原本被劉備任命的五人組,現在有空閑時間的只剩下諸葛亮和伊籍劉巴三人了。

  這其中諸葛亮不論是身份地位還是能力方面,自然是作為制定蜀中法律的頭號人物,這一點其他四人自是沒有反對的意見。

  只不過新法又豈是那么輕易就能制定的,雖然不及變法那般嚴峻困難,但更正法規重訂法紀,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

  尤其是之前益州還在劉焉父子治下的時候,這二位一個是野心勃勃但時運不濟,一個卻是能力有限收拾不了前人留下來的爛攤子,這也就導致益州境內的法律一直都處在一種十分松散的狀態。

  這等亂世的時候,漢家正法自然是沒有什么太大的約束了,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自己的法規,益州自然也是如此。

  而劉備作為新任的益州之主,自然是不希望自己的治下處在一片混亂的狀態,更不想他手底下的百姓被無盡的欺凌,根本做不到民生安穩的情況。

  要知道以前多是世家大族地方豪強欺凌弱,強占土地隱匿人口的事情數都數不過來。

  這也是為什么在劉璋治蜀時,益州內民家十戶有八戶是想著要造反了,純粹就是因為活不下而已。

  試問如果能夠安安穩穩的繼續生活,誰又會冒那個風險將自己的腦袋別在腰上,跟掌握著兵權的朝廷勢力對抗呢…

  表面上看起來劉焉父子治理蜀中是寬容無為,但實際上卻是他們根本沒將更下層的百姓當一回事,完完全全將心思放在百姓之上的豪強世家身上。

  在劉焉父子的心里,或許是認為只要掌控了這些世家豪強們,那益州全境也就安穩了。

  但他們父子兩人卻沒有想過,世家豪強也不是那么好相與的,平白無故的就想要掌控人家,這等事情談何容易啊…

  結果就是,在劉備之前的益州,那就是一個字‘亂’!

  等到劉備來到益州,執掌益州后,他自然是想要改變這種非常不利于以后發展的不良現狀。

  故而才會有諸葛亮,法正,李嚴,伊籍,劉巴五人共同制定蜀中新法一事…

  亂世重寬容,弛世用重典,這在諸葛亮看來是以偏概全相當不完備的一種想法。

  亂世之中重典亦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如若中央不行震懾,沒有威嚴,那下屬官吏陽奉陰違之余,一切不還是跟原來一樣混亂嗎。

  所謂行法和教化合一,一味的忍讓寬厚自然是不行,一味的強壓暴政亦是不可,只有綜合起來以威信,德望等齊并而用,才能真正的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來…

  治理一州之地不是光靠嘴那么簡單的,諸葛亮為此事忙前忙后秉燭不休,連頭發都不知道熬白了多少根啊。

  這也是為什么劉禪佩服諸葛亮的原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種話可不是人家而已,那是真真切切付諸于實際行動上的…

  只是五個饒工作交給三個人來處理,終歸還是有些力不從心。

  諸葛亮看著手中的竹簡,案己一旁那已經制定好的一部分新法新規,還是頗感滿意的。

  雖然眼下自己的幫手只有伊籍和劉巴兩人,但最起碼大家都是一心在此別無旁騖。

  但如果法正和李嚴也在的話,那自然是更好的了,只不過這兩位一個是蜀郡太守,一個則是犍為太守,身上的擔子可是一點都不比他們三人輕的。

  而且這兩位也不是一點都沒有參與到新法的制定當中,要知道就算人不在成都,那也一樣可以寫信交流提出自己的建議,尤其是遠在犍為的李嚴,更是三一五一大,動輒便是長篇大論送到諸葛亮這邊來。

  雖然諸葛亮也知道這是李嚴的一番好意,畢竟都是為了公事。

  但每當他看到李嚴那密密麻麻的書信時,都會下意識的覺得頭疼不已,心中苦笑連連。

  反倒是作為蜀郡太守的法正在這方面就很正常了,只是偶爾提出自己的一點建議,但卻大多都是行之有效一陣見血的那種。

  如果非要讓諸葛亮在兩個缺中選擇一個的話,那他也定然是會選中法正法孝直的。

  因為在諸葛亮眼里,簡潔明了又十分有效的辦法,才是最省時省力的,也是效率最高的那一種。

  畢竟在工作狂人勞動模范的眼里,忙忙碌碌做了一堆閑事。也比不上只做一份簡單但完成度十分高的一件事……

無線電子書    漢當興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