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1054.要當老大啊

無線電子書    音樂系導演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無間道宣傳方面的待遇,可以說和當初的夏洛特煩惱完全是兩個概念!

  哪怕是暗戰當初的宣傳方面的待遇,也不如無間道!

  無間道能有這樣的待遇,也可以說是運氣使然了。

  盡管影視圈對阿貍傳媒,特別是老牌巨頭們,對阿貍傳媒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搞事情,很是不喜歡,但是阿貍傳媒不愧是互聯網巨頭,資源方面,的確讓人眼紅不已。

  其實說實話,王逸凡都有些搞不明白阿貍傳媒的騷套路。

  照理說,阿貍傳媒,其實實力是真的很強悍。

  再加上有新光的底子在,阿貍甚至可以說,依托于背后的母公司的龐大的資源,完全可以穩扎穩打,就算無法超越華新,但是在華國影壇卻絕對能夠坐穩巨頭的位置,甚至有希望成為巨頭當中前三甲的存在。

  畢竟,雖然大導演的確很牛,可以說當前的華國影壇,市場上的電影,賣的好的,基本上分為兩種。

  一種是巨頭和大導演領銜的大制作,這也是當前的華國電影的主流,大導演們的電影每年斬獲的票房,能達到國產電影票房產出的60以上。

  而另外一種是小成本電影當中的黑馬,每年都會出現一些小成本黑馬。

  不要小瞧這些小成本電影,很多導演其實還是相當有實力的。

  而且,因為他們敢于創新,所以往往能夠帶來相當令人驚喜的結果。

  阿貍或許在大導演層面,暫時處于弱勢,可是這年頭,人才真的是到處都是。

  阿貍有不錯的發行渠道,又有龐大的宣傳資源,只要穩扎穩打,如果大量投資小成本電影,再扶持嘗試大制作,照理說,基本上不會失敗。

  可是結果呢?

  阿貍傳媒做了什么?

  剛收購新光傳媒,就直接來了一發要顛覆整個影視產業的大數據電影戰略。

  其實阿貍推行大數據電影戰略,本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畢竟,互聯網公司,來電影圈搞技術類,引入互聯網思維,這沒問題。

  哪怕是失敗了,其實問題也不大。

  但是阿貍這個時候,又出了昏招,為了擴大大數據電影戰略的影響力,居然想著搞針對。

  而且還針對的是大導演這個群體。

  什么大數據電影戰略,一旦成功,完全可以取代大導演的作用。

  結果就導致了,阿貍想著是,的確是很有錢。

  但是結果,卻沒有哪個大導演愿意投奔阿貍的。

  為什么?

  因為,阿貍的態度很成問題。

  其實國內的大導演雖然有數,但是還是有不少無限逼近大導演的地位的導演。

  可是阿貍的態度,卻讓很多比較知名的大導演們,在合作的時候,更愿意選擇比如華新,萬盛環宇,盛唐九州這些老牌巨頭。

  為什么?

  因為天知道,阿貍哪天會不會為了更大的利益,來拿他們的電影祭天?

  別的電影巨頭,搞電影,都是為了利潤,所以,每一部電影,都會照著商業規則來走,為獲取更多的利益,投入大量的資源。

  這對于巨頭和導演來說,都是雙贏的局面。

  可是阿貍不同啊,阿貍傳媒,人家喊出的口號就是三年內不盈利都沒有問題。

  不差錢的公司,照理說,應該很受歡迎才對。

  但是阿貍一直都有一個去導演核心化的思維。

  這和他們的互聯網基因有很大的關系。

  互聯網產業,阿貍經常做的就是這種東西,大多數時候,阿貍看中了某家公司,先投資,然后步步蠶食,最后吞進去,這本來也沒什么問題。

  可是問題就在于,阿貍對于這些公司的創始人團隊,都相當的不友好。

  阿貍的產業都已經趨于成熟,現在可以說,整個阿貍集團,少了任何人都可以玩得轉。

  這就是去人才核心化的模式。

  這樣可以讓公司不會因為人才的流失,不會因為某個位置上的人的變動,而產生什么大動蕩。

  所以,他們自然而然地就將這套模式用到了阿貍傳媒上面來。

  其實電影行業,導演核心化,由來已久。

  沒辦法,大導演的號召力在一步步地加強,王逸凡更是將這個模式推到了最高。

  可以說華新看起來繁花錦簇的,但是這是建立在王逸凡這個定海神針的基礎上。

  王逸凡本人,可以說是華新的大核。

  其他的幾家巨頭,雖然沒有華新這么離譜,但是盛唐九州,內容方面的門面導演,卻依然,或者說一直都是陳航這個大導演。

  時代光影為什么花那么大的籌碼籠絡曹蒙?

  其實也是這個道理。

  雖然說離開了大導演,時代光影還是時代光影,盛唐九州還是盛唐九州,但是無疑,在影響力方面,會弱勢不少。

  影響力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卻會嚴重影響到外界投資者的信心。

  當然了,還不僅僅是這個問題,阿貍傳媒最大的問題,還是在于,他們不管是做哪一個行業,都希望能夠成為行業的霸主級別。

  想要成為華國電影產業的霸主,穩步發展,徐徐圖之的策略,顯然很難,他們也不可能有那么好的耐心。

  因為華新就會是橫在阿貍傳媒面前的最大的敵人。

  以前阿貍的做法就是,如果取代不了,那就收購了。

  可是偏偏華新是阿貍不可能收購的了的,因為華新的股東之一是不比阿貍差的互聯網巨頭華訊。

  華訊雖然在投資方面相對來說比較溫和,大多數時候,都是更傾向于戰略投資,而不是像阿貍那樣直接吞并。

  阿貍這么做和他們的公司的基因有很大的關系,在阿貍人看來,任何一個行業,他們都可以做到比原來的更好。

  所以,自然要吞并,讓吞并的公司成為阿貍商業帝國的一部分。

  而華訊不同,按照華訊的發言人說的,他們相信,任何一個行業,該行業的人對這個行業的理解,都不是外行人能比的。

  所以,他們更愿意相信原有的創始團隊。

  華訊的做法,可以說給華訊帶來了巨大的好處,至少,很多公司,在接受華訊的投資的時候,都不會那么的擔心引狼入室。

  但是相反,對于阿貍的投資,就會比較警惕了。

  因為,一著不慎,就有可能被阿貍直接用錢砸暈了。

無線電子書    音樂系導演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