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八十一章 新農作物

  秦國,司庫。

  這里是秦國中央的谷物、金玉貯存之國庫。

  司庫前門外,已停滿了無數輛運送物質的大車,這些車輛之多,一直排至宮外的咸陽城的街道。

  因為大家都知道這些車輛運送的東西是來至萬里之外的少昊,所以司庫門前已經圍滿了許多大臣,他們都想知道徐福從少昊帶回來的新物種,到底是些什么,長什么模樣?

  很快,李陽和扶蘇在紀偕的陪同下,來到了司庫前。

  “見過殿下,鎮國君!”眾人紛紛行揖禮。

  “諸位不須多禮,快隨孤一起來看看少昊運回來的好東西!”

  扶蘇可沒心思跟這伙大臣們寒磣,看著這一眼望不到盡頭,滿載少昊物資的車輛,兩眼放光,既興奮又好奇。

  “快,快打開看看!”

  扶蘇一到車前,便迫不及待的命令道。

  紀偕立即示意押運差吏,趕緊將車中的麻袋打開。隨即,露出了一粒粒的金黃色東西。

  “這是何物?它居然比谷栗大了數倍!”

  一看到這種大顆粒的糧食,扶蘇和眾人全都亮起了雙眼,一臉的驚異之色。

  紀偕也大感好奇,趕緊伸手抓了一把,仔細的瞧了起來,同時好奇的問道:“院長,這是糧食嗎?”

  而李陽一見到這些金黃色的果實,自然一眼就認出來了,這可不就是玉米么!

  李陽笑道:“殿下,此物名曰玉米,種于旱地、高山。少昊州無谷栗,便是以它當作主食,所以它自然是糧食。”

  “糧食?如此大一粒粒的糧食!”

  眾人一聽這話,無不震驚。

  “神奇,實在是太神奇了!這世上竟有如此大一粒粒的糧食!”扶蘇也驚嘆不已,不敢置信。

  而紀偕作為主管錢糧財賦的戶部尚書,今年糧食產量要增長三倍的擔子全壓在他的身上,如今見到這種糧食,對他來說恍如看到了希望,興奮之色溢于言表嘴巴都咧得合不上去了,笑道:“如果大秦大面積種植此物,糧食產量定能大增!”

  扶蘇也點點頭:“不錯,太傅說它可種于旱地、高山,如此一來便不受水利的限制了,好,實在是太好了,哈哈!”

  扶蘇連連叫好,然后又將目光移向了另一輛車,催道:“全部都給我打開!”

  一聲令下,所有車輛的麻袋都被一一打開。

  接著,大家就看到了另一種東西,如雞蛋大小的一種薯。

  “太傅,這是何物?”扶蘇拿起一個,高興的問道。

  李陽一看,笑了笑:“這是土豆,亦可作為主食。”

  “什么?這…這也是主食?”

  扶蘇和眾人再次驚呼了一聲,因為這種東西可比玉米還大。

  紀偕聽到這話,趕緊放下手中的玉米,又跑了過去,拿起一個土豆,雙眼放光,轉頭問道:“這土豆也不須水田種植嗎?”

  李陽點點頭:“亦是旱地種植。”

  “這又是何物?”

  “紅薯!”

  “也是旱地種植?”

  “正是!”

  “這是…?

  “花生!旱地種植!!”

  “辣椒干…”

  看著這諸多的新奇農作物,大家不得不深深感嘆一句:“徐福之功勞,甚偉!”

  李陽也是興奮的不得了,因為徐福這次帶回來的農作物實在是品種豐富,種了玉米、土豆、紅薯、花生、辣椒,竟然還有向日葵、番茄、利馬豆、菠蘿、番木瓜、煙草等數十種。

  而且,不僅是品種繁多,數量亦是不少。

  瑯琊郡運送物資的押運官早已統計了數量,玉米粒700石(秦朝1石約現在的60斤,700石即4.2萬斤),土豆550石(約3.3萬斤),紅薯600石(約3.6萬斤),花生等其它數十種總共亦有500石(約3萬斤)。

  如此多的農作物,只要種植下去,經過一兩年的培養,就可以在大秦的土地上開始量產,大大的提高糧食種類多樣化及產量。

  扶蘇激動地道:“有這么多適合旱地種植的農作物,糧食增產已然不成問題了。”

  眾人無不紛紛點頭,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只要這些農作物一但在秦國普及種植,那么秦朝的溫飽問題一定可以得到解決。

  不過,紀偕則更關心這些農作物的種植方法,問道:“院長,這些東西都應該如何種植?”

  李陽道:“玉米于春季之時,于地上一步之距種兩三粒,自會發芽長苗,后施肥除蟲,夏秋之間便可產出。土豆…”

  這一講,就是大半天,紀偕聽得是又驚又喜,因為他發現這些農作物,有些品種的培育不僅僅只是一生一,而是一生五,一生十的繁衍。

  比如,那個叫紅薯的東西,只要取一個埋于土中,它并不是埋一個,長一個,而是等它長出藤苗來了,取其一截藤苗來種植,而一個紅薯將來可以長出來的藤苗將有數米長,可截成十數段來種植,而后這一截短短藤苗將來便可結若干個紅薯出來。

  也就是說,眼前這一個個的紅薯,它將來可以變成數十個,甚至上百個紅薯出來。

  更重要的是,聽李陽所述,這些紅薯于荒山野嶺也盡可種植,簡直就沒有比這更好的東西了。

  此時,眾人終于明白,為何李陽敢說今年要讓糧食增產三倍了,有這些從少昊帶來的新糧食,顯然這三千石的農作物種子,不久就可以變成三萬石、四萬石(近兩百萬斤)。

  可以想見,一但這些從少昊帶來的農作物全國普及之后,百姓家除了種谷物之外,再于荒地、菜地中種上一畝土豆、紅薯或玉米,那么溫飽將不再成為問題,甚至還可以過上一日三餐的富裕生活。

  要知道,此時的秦朝,普遍都是一日兩餐,只有少數的貴族才能享受一日三餐的生活。

  秦時,人均的糧食有多少呢?

  秦朝,畝產谷物五石左右,約現代的200斤。

  交完稅賦,其實最后自留的糧食少之又少。

  李悝的《漢書食貨志》中記載,五口之家,全年食糧90石,全年人均食糧18石。什么意思呢,就是一個人一年的食糧只有一千斤,這還是原糧。去了殼之后,也就只剩不超過800斤了,普通百姓每天幾乎是一個半饑的狀態。

  而如果有紅薯和土豆、玉米的補充,那么半饑將成為過去式。

  當天,李陽就讓紀偕,做好準備工作,然后盡快將這些新農作物分發給各個行省、郡縣去種植,讓每個行省、郡縣都成立新農作物育種區。

  在這些劃規為新農作物育種區的郡縣,規定除了水利充足的良田繼續種植谷栗之外,其它的旱田、荒地,通通種上玉米、土豆、紅薯等少昊帶來的新農作物。

  當然,為了保證百姓種植這些新農作物的積極性,以及認真對待的態度,李陽還提出了幾點指導意見。

  一是,新農作物的種植戶,今年產出的新農作物,統一由朝廷用谷栗置換,一石玉米,可置換谷栗十石,一石土豆、紅薯,可置換谷栗五石。也就是說,只要種出一千斤土豆或紅薯,就可以從朝廷換來五千斤谷栗,這幾乎比他們種谷栗還劃算數倍。

  以此辦法,來激勵大家種植這些新農作物,同時又能很好的保證這些種植出來的新農作物不被吃掉,全部用于明年全國性的大面積普及種植。

  當然,他們要吃也無所謂,只要你舍得吃,吃一斤紅薯,等于吃掉了五斤谷栗,可以說普通百姓幾乎不可能大量食用。所以,今年產出的新農作物,就足夠作于明年全國普及種植之用了。

  二是,這些新農作物,按三倍谷栗之數,計入各行省、郡縣的糧食總產量。

  什么意思呢,就是今年各地方要保證糧食增產三倍,而種植了新農作物的地方,一斤土豆就可以當三斤谷栗,計入為當地郡縣的糧食增產功績。

  也就是說,只要大力種植這些新農作物,保證這些新農作物的收成,朝廷下發的關于今年糧食增產三倍的政令,就能很輕易的完成,并在政績考核中得到一個“優”的評級,大大利于升遷。

  這個辦法,等于是直接將下面各地方官員最近心中的怨言打消。

  至于這些從少昊帶來的新農作物,夠不夠分發給二十個行省來種植培育呢?

  這么說吧,就拿玉米來舉例,一畝地需四斤玉米種子,那么徐福這次運回來的四萬斤玉米粒,就可以種一萬畝地。

  紅薯三萬六千斤,約百萬個紅薯,一個紅薯可長出數米的藤苗,取二十厘米一小段的藤苗就可以種植,這些紅薯的種植面積就更大得去了。

  還有辣椒干里面的辣椒種子,亦是可以足夠分給若干個行省去種植。

  何況,各地方原本就要保證水稻、栗米的種植,新農作物只是于荒地、水利不足的旱田種植,所以分發給二十個行省,去培育完全足夠。

  得到了李陽關于新農作物的培育意見,紀偕嘴巴都笑到合不攏了。

  他已經可以想像得到,今年百姓增產三倍,賦稅足額征收,國庫充盈,幾乎沒有問題了。

  作為一個主管國家賦稅錢糧的戶部尚書,眼下有如此利好消息,又怎會不喜出望外呢?

  當天,所有在場的大臣,終于明白李陽之前所說的糧食增產三倍,并不是天方夜譚。

無線電子書    大秦從獻仙藥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