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八百四十五章 煉鋼

無線電子書    明公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她接受了柳安的提議,同意去寒門學府做一名導師。

  二少爺那邊,跟小環似乎也談的很不錯,從一開始的小環不愿意跟他正面交談,一直到現在愿意聽他傾訴了,這是很大的進步。

  柳安并沒有去打擾他們,而是站在院口遙望了一會兒后,便帶著微笑離去了。

  有些事情,順其自然就好了,不需要過多干預。

  下午的時候,柳安來到了寒門學府,打算看看進度怎么樣了。

  到目前為止,前來報名的學生有一百二十人,其中三十人選了軍器局所在的建造學院,三十人選了醫學院,剩下的則很是分散,從事木匠、紡織的都有,唯獨自己所在的化學院,一個學生都沒招到。

  對此,柳安表示太正常不過了,化學院,對絕大部分人來說都是極為陌生的,很多人在這之前連化學二字都沒聽說過,又怎么會來報名呢?

  他的學生,目前也只有陸慧霞她們幾人,就這還是大半年前招的。

  他并不著急,只是讓人多散布了幾篇,想著依靠自己的名氣,說不定能招攬到幾位慕名而來的學生。

  每隔幾天,他都會抽出時間去一趟西苑,教導趙宇、王平、陸慧敏、陸慧霞和王堅他們知識,這大半年過去了,幾人也已經有了入門的跡象,不再是剛開始自己說什么都聽不懂的時候了。

  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很多事情,只要入了門,后面的進展就能快上許多。

  為此,柳安也將他們從西苑挪到了寒門學府中,臨時買下了一間空蕩的民房作為化學院的教學樓。

  建筑學院是最搶手的,報名的人數超過了五十人,這給趙方鼓足了信心,都紅光滿面的帶著一群稚氣未脫的少年扛著家伙走來走去,指點江山,然后看著他們揮汗如雨。

  這給了他一股極大的滿足感。

  至于二狗,也被柳安臨時從工部抽調來了,河間府的水泥路鋪設計劃已經完成了大半,工部派出去的人手也已經熟稔,不再需要二狗都在那里盯著。

  二狗是屁顛屁顛跑回來的,他說自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雖然給工部賣力,但他的心始終都在富通基建。

  趙方當時就踹了他一腳,說人家元直是不給曹家出一謀一劃,你倒好,天天上趕著釘在那兒,還好意思自比徐庶?

  二狗當時就不樂意了,梗著脖子叫什么曹營,給朝廷出力能叫曹營嗎!

  對他們二人經常拌嘴的事情柳安早就習慣了,這就像是他們枯燥的日常生活里的一計調味品,生活已經寡淡如水了,總要加點鹽進去。

  規劃的圖紙早就下發,趙方只需要按照圖紙上進行建筑就可以了,好在人手充足,在柳安不知道的時候,富通基建的規模已經擴大了數倍有余,光是在京師的人手,就有幾百人。

  這讓柳安很詫異,這次要興建寒門學府,楊鈞是暫停了富通基建所有的生意,全力他,也將富通基建在外的人手全都召集了起來,這不看不知道,富通基建已經到了這個地步。

  儼然不遜色于后世某些大工程隊。

  有了這些人幫忙,柳安估計著完成的日期還能提前,畢竟有了紅磚水泥之后,建造房屋的成本下降,速度加快,人手足夠的情況下,原本要半個月的工程只用七天就能完成,當然,還得等著水泥晾干才行。

  寒門學府是未來大明的重器,可不能敷衍了事,所以柳安著重叮囑了他們要做到最好,不要為了節省成本而忽略了安全問題。

  趙方等人自然滿口答應下來,保證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而水泥在摻入了鐵渣等東西后,質地會變得極其堅硬,成為所謂的混凝土。

  混凝土有多結實柳安自然是很清楚的,但想要建造高樓,還需要一件必不可少的東西。

  鋼筋。

  現在時局平穩,柳安也覺得可以著手煉鋼了。

  大明有鋼鐵,不過產量并不高,最關鍵的原因就是想要鍛煉出鋼鐵要消耗極多的生鐵,雖然大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產鐵大國,但犧牲十倍的產量只為鍛造出更加堅硬卻沒什么用處的鋼來,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但柳安卻很清楚,鐵變成鋼之后,會發生怎樣的轉變,這是質的變化。

  鋼的用途更加廣泛,如果能大量造出鋼筋,那么混凝土的作用將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大明能夠制造出鋼鐵,這一點柳安已經看到過很多次了,在軍器局,基本上每幾爐鐵汁的熔煉都會出現幾坨硬邦邦黑乎乎的東西,這就是鋼,但這種做法太原始,所需成本太高,產量也極為不穩定,出產的鋼材質量也不夠好,所以始終沒有人注意到鋼的重要性。

  而早在宋朝,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三·辨證一·鍛鋼法》一文中就有所記載:世間鍛鐵所謂鋼鐵者,用柔鐵屈盤之,乃以生鐵陷其間,泥封煉之,鍛令相入,謂之“團鋼”,亦謂之“灌鋼”。此乃偽鋼耳,暫假生鐵以為堅,二三煉則生鐵自熟,仍是柔鐵。然而天下莫以為非者,蓋未識真鋼耳。余出使,至磁州鍛坊,觀煉鐵,方識真鋼。凡鐵之有鋼者,如面中有筋,濯盡柔面,則面筋乃見。煉鋼亦然,但取精鐵,鍛之百余火,每鍛稱之,一鍛一輕,至累鍛而斤兩不減,則純鋼也,雖百煉不耗矣。此乃鐵之精純者,其色清明,磨瑩之,則黯黯然青且黑,與常鐵迥異。亦有煉之至盡而全無鋼者,皆系地之所產。

  大明的炒鋼技術要遠遠超出他國許多,可物產豐富,即使不科技也能自給自足,過上富庶的生活,所以對一些技術,反而不怎么重視。

  而柳安想要使用的方法,就是在古人煉鋼的基礎上得以的貝塞麥轉爐煉鋼法。

  如果使用這種工藝,便能大大減少煉鋼時的成本問題,使得大規模煉鋼成為現實。

無線電子書    明公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