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三十一章 金汁

無線電子書    我的岳父是劉邦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守城利器,是什么東西?”趙離來了興趣,現在戰爭剛結束沒多久,人們對于用于戰爭的武器還是很重視的,如果有好的武器輕易不會給別人看的,更別說送人了。

  “這守城利器跟這煤炭也有關系。我準備送給樂桐幾口趙國鑄造的鐵鍋,然后再教給他燒煤的爐子的砌法,敵人來攻城時,在城頭上砌幾個爐子,上面架上鐵鍋,鍋里放上糞便等人的污物加水煮,等水燒開順著敵人爬墻的云梯倒下去,那場面的話一定很是精彩,我給起了個名字叫‘金汁’。”張敖這是從后世說評書的那里學到的守城方法。

  “確實很精彩,而且還很有味道。”趙離光聽就覺得自己脊背發麻,這得什么樣的腦子才能想到如此惡毒的守城方法,幸好自己不會與大王為敵,趙離覺得大王的敵人都會死的很慘。

  “樂桐如果覺得好用可以向我們買大鐵鍋和煤炭。”張敖要再薅韓國一層羊毛。

  “大王真是隨時隨地都可以賺錢啊。”趙離決定以后絕不再擔心大王會賠錢了,什么東西到大王手中都可以賣出錢來。

  “馬邑的冬天是十分寒冷的,煤炭和爐子會很有市場的,城內的趙國鹽店中也可以賣煤和教人砌爐子。說到這砌燒煤的爐子我可是高手。”說到這張敖想起了上小學時早起為學校生爐子的事。

  “這爐子還有什么講究?”趙離對爐子沒有概念。

  “最好的爐子可以用鋼鐵鑄造,缺點是價格貴,只有特別有錢的人家才可以使用,窮人家只要弄一堆磚頭砌成一個爐子,買點兒煤冬天的時候也可以將屋內弄的暖烘烘。”張敖本來準備賣鑄鐵的爐子著,后來想想還是算了,在這個年代,那么大一堆鐵還是很值錢的,非富貴人家是消費不起的。

  “在屋內用煤取暖?那煙霧還不把人都嗆出來?”趙離見過煤炭燃燒的樣子,對滾滾的濃煙印象深刻。

  “這個有辦法解決,也分有錢和沒錢,有錢的用鐵鑄的煙囪,沒錢就用陶土燒制煙囪,可以將濃煙和廢氣排到室外,保證了室內的舒適和安全。另外一定要宣傳使用燒煤的爐子必須安裝煙囪,要將廢氣排出室外,否則是會死人的。”張敖突然想到使用煤炭后就有個煤氣中毒的問題,即便現在就開始宣傳仍然會有許多人被煤氣奪取生命。科技的進步有時真的是雙刃劍。

  “好,我在與樂桐簽訂契約時順便把燒煤爐子的砌法教給他。”趙離覺得這是一件對大漢有利而且對富人和窮人都有好處的器物,值得大力推廣。

  “這下可以讓煤礦那邊努力開采了,到冬天應該能夠賣出個好價錢。”這本不在張敖賺錢計劃之內,為了燒磚意外的又開拓了一個財源。

  修建磚窯其實是沒有什么技術含量的事,只需堆起一個中空的大土堆留出窯門就行了,張敖前世小時經常到廢棄的磚窯去玩,對這種結構記得十分清楚。現在工匠們對這項技術掌握的已經很熟練了。

  張敖見自己沒有什么可幫上忙的,就安排下了專人對磚場進行管理,然后帶著趙離返回了住處。張敖覺得如果馬邑的城墻能夠被加固,韓王信堅守馬邑的信心將加強許多,應該不會被匈奴一圍就投降了,趙軍和劉邦行動迅速一點兒來得及將他救出來。韓王信不投降匈奴異姓諸侯王的命運沒準就改了。

  諸事安排停當,只等與樂桐簽訂賣磚的契約了。

  樂桐對買磚這件事很重視,親自出面與趙離簽約,趙離都拉上老爹趙午作擔保了,樂桐覺得只有自己出面才顯得對等。

  整個簽約過程很順利,當趙離給樂桐介紹了燒制“金汁”的煤炭爐子時,樂桐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仗竟然能這樣打,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其實在不打仗的時候鍋和爐子還可以炒個菜做個飯什么的。”在趙離介紹完“金汁”作法后,張敖在旁邊說道。

  在場的人覺得張敖說的對,可味道怪怪的。全都看著張敖沒有人回應。

  “看來大家對這個創意不喜歡,不多花一分錢,擴展了功能不是好的嗎?”張敖心中想卻沒有說出來,這次簽約趙離才是主角,沒有人注意張敖這個想法總是很奇怪的人。

  簽約儀式在歡樂聲中結束了,張敖帶人立即返回了趙國。

  大王歸來,趙國的大臣在貫高的帶領下出城迎接,信都城又鬧了一次。

  其他人退去,只剩下貫高、趙午、孟舒三位重臣在場時,張敖叫趙離過來大致講了一下此次大王出行所經歷的事,當聽到與匈奴人遭遇時貫高等人的臉都綠了。

  “大王,以后這樣的事不能辦了。”這次貫高三個的意見十分一致,讓張敖再這樣玩下去,趙國很可能就沒大王了。

  “以后我會注意的。”張敖雖然這么說心中卻沒當回事,不知什么時候起帝王就被困在了王城之中,每出一次王城都成了重大事件,文官還會跟君王巴拉巴拉講一大堆道理,張敖懷疑這是文人的謀,目的就是為了搶奪君主的權力。結果是王城中的君主一代不如一代,只有到了亡國時才被人從王城中拉出來殺掉。張敖其實更喜歡如今的君王,一個個都可以帶兵沖鋒陷陣的樣子。劉邦當了皇帝幾十歲了還親自討伐英布,最后中了箭而丟了命,說明劉邦親征可不是擺擺樣子,而是真的沖到第一線,連敵人的箭都可以到了。

  “大王現在朝中事務已經走上正軌,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只是有一個問題需要盡快解決。”貫高需要先向張敖匯報一下近期趙國的工作。

  “什么事?”貫高急匆匆的提出來肯定是要事了。

  “啟稟大王,現在趙國國內恢復了秩序,官府要管的事越來越多,設立的部門也越來越多,如今官員的數量嚴重不足。”趙國現在面臨了新問題,不但缺錢,而且開始缺官吏了,一個國家官吏缺少,管理能力下降是要出大問題的。

  “這確實是個難題,能夠當官吏的多少應該讀過一點兒書,認識幾個字,可大部分文人都去了關中投靠了皇帝陛下,覺得那里更有發展前途,愿意留存趙國的更少了。文人固執想讓他們轉變看法是很難的事,從哪里去弄那么多識字的人去呢?”張敖也感覺問題很棘手。

無線電子書    我的岳父是劉邦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