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二三章 比如

無線電子書    大明新命記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楊振想為部將爭取的所謂總兵職務,可以是一城一地的團練總兵,可以是邊鎮之下某個協的總兵,還可以是邊鎮下面某個營頭的總兵。

  這樣的總兵職務,并非九邊各鎮那種配有將軍印的總兵大帥職務。

  類似前東江鎮、現遼東鎮這樣的一鎮總兵官,都有自己標配的將軍印綬與稱號。

  比如前東江鎮總兵大帥,一開始佩的是征虜前將軍,進一步立功之后,則佩征虜將軍印。

  而遼東鎮總兵大帥,比如現在的祖大壽,佩的是征遼前鋒將軍,同樣,有大功之后,也會往上一步,佩征遼將軍印。

  此外,薊鎮總兵官佩平遼將軍印。

  當然了,后來薊鎮名存實亡,山海鎮地位日重,這個平遼將軍印由鎮守山海關的總兵佩帶。

  至于宣府鎮的總兵官,則掛鎮朔將軍印。

  一路往西去,大同鎮、延綏鎮等等,基本上各有相應的將軍稱號。

  這樣佩將軍印的總兵職務,就是平常所謂的邊鎮大帥,是比較少的,一共也沒有多少個。

  楊振想為麾下副將們爭取的所謂總兵職務,當然不可能是這類鎮守一方的掛印總兵,而是次一級的總兵職務。

  總兵官這樣的職務,明朝初年乃至是萬歷以前,那都是非常稀有、非常貴重的,一般都是由公、侯、伯、都督們出任的。

  而且多數都是臨時設置的,戰爭結束以后,是要取消的。

  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總兵官的職務,逐漸開始成為一種常設的職務,再往后,就開始泛濫了。

  至少,總兵職務泛濫的這種情況,在崇禎末年的時候,是大范圍存在的。

  無將軍印、無將軍號的總兵,在崇禎后期已經多如牛毛了。

  比如薊鎮,屁大點地方,除了薊鎮總兵官以外,還有薊鎮東協總兵,薊鎮西協總兵,薊鎮中協總兵,等等。

  此外山海鎮、遼東鎮,皆是如此。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楊振的這個請求或者說想法,其實并不過分。

  而且除了這些請求之外,楊振借著這個機會,請陳新甲、王德化等人幫忙進言的還有其他一些問題,比如招募流民的問題,比如屯田自給的問題。

  這些問題,都需要崇禎皇帝的首肯。

  因為遼東半島本地已經沒有多少人口了,楊振想要招募流民,只能從河北、登萊、山東等待招募。

  這些地方可不在他現在的地盤上,沒有崇禎皇帝的旨意,他想從上述幾個地方招募流民,過海到旅順、金州以及遼東半島東西兩側的海島上開荒屯墾,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眼下既然人在京師,楊振當然希望,一次把這些麻煩問題全都解決了。

  楊振已經請托了陳新甲和王德化,希望他們居中進言,而他們也都滿口答應,接下來,就看崇禎皇帝怎么想了。

  卻說一行人到了皇極門外,陳新甲、王德化又對楊振囑托了一番分別離去,只留下張若麟陪著楊振出了午門。

  祖克勇、張臣一干人等,仍舊候在午門外聽命,看楊振出來,連忙過來相見。

  他們在楊振軍中,雖然也是數得著的大將,可是到了京師地面上,到了皇城根下,他們幾乎等于啥也不是了,沒有資格陪著楊振進宮面圣。

  楊振進去之后,沒什么消息傳出來,他們也只能在午門外的冷風里干等著硬挺著。

  如今楊振出來了,他們一臉關切,連忙來見。

  楊振與他們會合以后,只說移駐旅順、金州和復州的事情已經定了,并且朝廷讓征東先遣營從此轉隸京營,歸天子直領,由兵部調遣。

  祖克勇、張臣等人,對這個事情包含的重大意義一時把握不到,但是直覺告訴他們,從此歸天子直領,當是一件好事。

  至少從今往后,糧餉問題應該不成問題了吧。

  跟著祖克勇、張臣一同在午門外等候的那些軍中將士,一時皆滿臉喜色。

  至于其他的,楊振沒有多說。

  崇禎皇帝雖然金口玉言說了要封楊振為金海伯的事情,但畢竟沒有見到圣旨詔書,楊振也不便多說。

  楊振在午門外會合了祖克勇、張臣等人以后,跟著禮部郎中吳旌、兵部郎中張若麟一路出宮,根據事先的安排,準備到宣武門內的一處京營駐地暫時安置。

  但是行至端門下,崇禎皇帝又派了一個乾清宮的內官追上楊振一行,傳諭禮部安置楊振到東華門外的光祿寺住宿候旨,說圣上隨時可能再次召見楊振。

  于是,已經到了端門下的楊振,跟祖克勇、張臣交代了一番,便跟著禮部郎中吳旌折返回東華門,從東華門出宮,往光祿寺安置去了。

  祖克勇、張臣等楊振軍中將士,則繼續由兵部郎中張若麟親自領著,到宣武門內的那處京營駐地駐扎。

  楊振本想等到出了皇城以后,先到京營駐地安頓下來,然后帶著運送禮物的大車,再去單獨拜見陳新甲、王德化等人一番的,現在也只好把這事委托給張臣去經辦了。

  好在此時的京師之中,還有一個精通此道的方光琛在。

  當天夜里,楊振由禮部郎中吳旌陪著,在紫禁城東華門外不遠處的光祿寺里一個供大臣歇息的小院內下榻。

  而張臣則由方光琛陪著,換了便裝,押著從松山運進京師的一車車重禮,連夜奔走于京師幾家權貴宅邸之間。

  楊振不方便去做的事情,只好由他們去做了,楊振不方便去說的話,也只好由他們去說了。

  至于祖克勇,楊振給他交代的任務,則是嚴格管束這一次帶進京師的軍中將士,在京營駐地好好休整,就地歇息,不得外出。

  第二天上午,楊振在東華門外光祿寺的住處老老實實地等了半日,但卻毫無消息。

  一直等到過了午時,方有一個中年太監領著幾個小內侍,急匆匆地從東華門出來,一路直奔光祿寺,找到楊振,向他傳達了崇禎皇帝在乾清宮召見他的旨意。

  這個前來傳達崇禎皇帝召見口諭的太監,自稱是提督兵仗局辦事太監褚憲章。

  楊振一聽這個名字,腦海中便隱約記起一個人來。

  這個人就叫褚憲章,乃是崇禎十七年春奉命守京師的太監之一。

  與當時許多大臣、內官紛紛投降不同的是,褚憲章在城破之后沒有選擇投降,而是持刀率眾,猛沖賊陣,最后力戰而死。

  一個太監,能做到這一點,那真是非常不容易了。

  如果崇禎皇帝能夠早幾年重用這樣的人,而不是重用曹化淳、高起潛、王德化、王之心這種,或許就不會在崇禎十七年不得已上吊而死了。

  楊振得知這個被崇禎皇帝派來傳達口諭的太監,竟然就是褚憲章,一時間對他自是恭敬有加。

  而這個不明就里的褚憲章,見最近捷報頻傳、名聲大噪的新封金海伯征東將軍楊振,對自己恭恭敬敬,頗有些受寵若驚的感覺,從此也記住了楊振。

  就這樣,午門獻俘的第二天未時前后,楊振跟著褚憲章一行,走東華門,再次回到了紫禁城中。

  而且這一趟,不僅再次行經建極殿后、乾清門前的平臺所在,而且更進一步,越過了平臺所在,直入乾清門,進了乾清宮。

  推薦下,我最近在用的小說app,安卓蘋果手機都支持!

  乾清宮大殿重檐廡頂,面闊九間,進深五間,座落在一層厚厚的漢白玉石臺基之上,顯得高大巍峨,金碧輝煌。

  自從建成以來,就是明朝皇帝的居住之所。

  楊振跟著褚憲章來到乾清宮大殿外面的時候,崇禎皇帝仍在大殿中召見重臣議事。

  褚憲章讓楊振在外等候,而他則徑直進殿奏報,不大一會功夫,就聽見乾清宮門口值守的內官依次叫道:

  “奉旨,宣楊振覲見!”

  楊振聽見這個動靜,趕緊整理了一番衣冠,快步拾階而上,來到大殿門前,然后跪下,沖內叩首稟道:

  “臣,楊振,奉旨覲見!”

  這個時候,就聽見大殿中崇禎皇帝的聲音傳來:“好了,今日朕與卿等且議到這里,卿等散了吧。——楊愛卿,進殿說話!”

  先前一句聲音不大,顯然是對已在殿中的大臣們所說的。

  到后來聲音大了一點,則是專門針對殿門口跪著的楊振所說。

  崇禎皇帝的話音一落,楊振便即起身,此時正當殿中幾個重臣出來。

  照面之下,楊振連忙閃到了一旁,垂首等待那幾個重臣離開。

  走在前面的幾個人物,皆滿身朱紫,儼然一副朝廷重臣模樣,只是楊振一個也不認識。

  而這幾個朝廷重臣顯然也沒怎么把來自遼東的楊振放在眼里,一走一過,并不理會楊振。

  走在后面的幾個人物里面,卻有兩個,楊振認得,一個是洪承疇,另一個是陳新甲。

  洪承疇行經楊振面前的時候,見楊振躬身讓道,當即止步,沖著楊振也抱拳頷首為禮,然后方才離去。

  等到陳新甲行經楊振面前的時候,來到楊振面前,止步不前。

  楊振抬頭,卻見陳新甲仍舊只是目視前方,并不看他。

  楊振心中正暗自生疑,卻又見陳新甲好似有意又似無意地點了點頭,然后便抬步離開了。

無線電子書    大明新命記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