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205 隱秘山谷

無線電子書    金烽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七月末,初秋的光景已過,田地里的糧食基本收割完畢,大抵都已經上市。

  隨之而來的是豐收的喜悅逐漸消散,百姓們只得面對現實,今年的糧食產量大減,現在還能有幾口吃的。

但今年的這個年,恐怕是過不好了  天色將黒,一匹奔馬從城門悄然奔出,躍過汶河,穿過草地,一路向西,朝著遠處的山林走去。

  山中林木漸黃,層林盡染,隨著山勢往上,樹木越來越密,林間小道也越來越窄。

  這深山之中,居然有一座山谷。

  道路終于在這里斷了蹤跡,騎士搖頭苦笑,只得下馬步行。

  這時,遠處灌木晃動,傳來幾聲黃鸝的鳴叫聲,一長兩短,聲音干凈清脆。

  騎士聞言,眉頭一喜,扣指在嘴間一吹,相同的鳴叫聲便傳了出去,聲音極為相似,如同兩只黃鸝在谷間相互呼應著,此起彼伏。

  沒過多久。

  谷中出來幾人,大笑著將那騎士給迎了進去。

  從這里望進去,一座座帳篷在視野之中鋪散開來,從山谷之中,一直蔓延出去,人來人往顯得格外的熱鬧。

  如果這時候能從天上望進去,便能發現這隱秘山林之中居然隱藏著一座山谷,里面還藏著不少人馬。

  篝火的光亮被茂盛樹葉遮擋,旁邊還堆放著刀槍。

  帳篷上幾面旗幟隨風飄著,金絲“劉”字繡在中間,無不說明了一件事。

那就是  之前南下的那群賊寇,此時正潛藏在濰州附近!

  不過這場景,外人自然不能得見。

  刺史衙門內,辛刺史正在犯難,連同一旁的李全,臉上也很糾結。

  最近前來濰州城的流民越來越多,城外搭著的密密麻麻都是草棚子,里面住的全是流民,而且還有繼續增加的趨勢。

  濰州本地的百姓還好,刺史府收到糧食過后,給下轄的另外兩個縣都分發了用于賑災的糧食。

  目的就是將百姓留在家里,讓他們不要四處流動,以免增加不穩定性。

  但其實影響不大,各地官府最喜歡的便是賑濟本地災民,因為這能看到政績、能收獲名聲、還能讓本地士紳納糧捐款。

  當然后者已經被搜刮一空,如今大抵都是沒有能力的了。

  可就算只有前面的政績、名聲也不錯啊!

  總好比賑濟外地的災民來得痛快,自己若是賑濟得好了,糧食肯定會被吃光,災民退去,本地只留得一地雞毛。

  濰州的百姓說不定還要多生埋怨,說是刺史大人將自己的口糧,送到了外人的嘴里。

  而要是賑濟不好的話,那可就不止會有前面的情況,還會被治個失職的罪名。

  可謂是吃力不討好,怎么做都不當人。

  而且,這些外來的流民胃口可不小,從七月初到現在,雖然才養他們一個月,但被他們吃去的糧食已經有一萬多石了。

  何況先期來的流民,人數不多,大多都還帶著基本口糧,卻也吃掉了這么多。

  但現在濰州城外的流民數量,已經在三倍以上,一個月四五萬石絕對沒有問題。

  得益于朝廷政策的關系,濰州只要還有一粒糧食,這些流民就能心安理得的在濰州住下,不將濰州的最后一滴血吸干,他們是不會走的。

  現在七月底,要想他們主動回去,那得將他們養到入冬。

五個多月的時間  三十萬石估計都不夠吃!

  現在濰州城內明面上的糧食,也不過二十萬石左右,真要是這么耗下去,那濰州絕對是耗不起的。

  辛刺史看著賬目上流水般的糧食,愁眉苦臉地望著李全。

  “地主家也沒有余糧啊,這么大的窟窿,光靠咋們濰州可填不下去。”

  “按慣例是這樣的。”李全點點頭道,“以往年受災的流民都是一路橫掃,將所到之處的糧食吃得精光,然后再趕往下一座城,一直等到開春之前,才各自回去。”

  “哎,本官也知道。”

  辛刺史嘆氣一聲,然后期待地望著李全,“難道就沒有什么辦法了嗎?”

  因為朝廷異地就食的規定,這些流民就如同蝗蟲過境一般,將各州府禍害一空,等時間一到,便心滿意足地回到家里。

然后明年再來  “辦法自然是有的。”李全點頭笑道。

  他之前給李革送去的冊子上就明確寫著應對的辦法,但不知怎么的,李革并未將具體的措施公布出來。

  或許是其中有很多阻力,不過具體的情況,李全就無從得知了。

  “嗯?”辛刺史眉頭一抬。

  李全略微思索:“現在這些人看起來是負擔,但如果能利用起來的話,還是一筆很大的財富。”

  “這些閑人能有什么用?”辛刺史有些疑惑。

  他對于這些難民倒沒什么貶低的意思,畢竟都是因為天災的原因,但這些人前來濰州,終究都是跑來為難他的,一點牢騷無傷大雅。

  李全搖搖頭:

  “其中壯勞力不少,甚至還有大量的婦女,如果能給他們找點事做,或許還能緩解下目前的局勢。”

  辛刺史不以為然道:

  “如今局勢不穩,城內的很多鋪子都停了工,恐怕沒有那么多的事情給他們做。”

  這話是沒錯的,因為之前糧價動蕩的原因,很多商家利益損失很大,只得關閉大半鋪子,用來緩解自己的資金壓力。

  因此,城內的很多工人都沒有事情可做。其中的很多工位,不是熟手的話,那些外地人也做不了。

  不過李全想得并不是這個:

  “大人可想過今年的災情明明不大,為何會造成這么大的影響?”

  “嗯?”

  辛刺史先是不解,一看李全的模樣,這才恍然般地擦擦汗,

  “還不是水利的問題!田地里沒有澆種的水,糧食就不生長,沒有糧食,人就活不下去,無限循環。”

  “不錯!就是水利的原因!”

  李全斷然說道,“濰州城內,河道是不缺的,所轄的三縣都有自己的河道,用來基本的灌溉其實已經夠了。”

  濰州共有河道三條,分別分布在昌邑、北海、濰縣,剛好一縣一條。

  若是能將這些河道充分利用起來,即使再遇到這樣的大旱天氣,造成的危害也不會像現在這么大的。

無線電子書    金烽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