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十二章 大江東去

無線電子書    重生之文壇大師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說起諸葛亮,那么不可避免的就要提及吳國的一位,那就是周瑜。”

  講臺上,方景繼續說著。

  “而說起周瑜,那邊不得不提及三國歷史中最被人廣泛提到的一場著名戰役——赤壁之戰。”

  “而赤壁之戰當時的情形是怎樣的呢?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幾份資料。”

  方景指著投影儀,說道。

  投影儀上是方景這幾天來找到的這個世界中一些有關三國歷史的資料。

  “赤壁之戰打響的時候,曹操已經基本上統一了北部中國。我們知道曹操是一個亂世英雄,他以微弱之身起兵靖難,討董卓、伐袁術、殺呂布、降張秀、滅袁紹、征劉表,獲得了當時北部中國的統治權,這個時候他決定南下,一舉剿滅盤踞在江東的異己力量,這就是孫權的軍事集團。這對于曹操來說,是他一統天下、九合諸侯的一個戰略舉措;而對于孫權集團來說,那可謂危急存亡之秋。”

  “當時曹操親提大軍十幾萬人,號稱八十萬沙奔江東而來,列陣于長江的西北岸,地點是現在北湖省的CB市附近。當時曹操的軍隊在長江西北列陣,戰艦連成一片,軍旗在江風中飄拂,虎視眈眈,雄心勃勃。而江東的君臣談虎色變,魂飛魄散,膽顫心驚,紛紛向孫權提出立即投降曹操。”

  “但是34歲的青年將領周瑜卻不把曹操的幾十萬人馬放在眼里,他頭上戴著青絲做的頭巾,手上拿著羽毛做的扇子安之若素、指揮若定,談笑風生之間曹操的幾十萬人馬就灰飛煙滅了!不可一世的敵人就立即遁逃了。”

  “而在流傳下來的有關周瑜的故事中,每每被提到的便是周瑜臨死前的那句話——‘既生瑜,何生亮!’而在我所寫的小說三國演義中也會引用這一橋段。”

  方景笑著說道,順便替自己的三國演義打波廣告。

  “這些故事說明了周瑜是一個氣量狹小的人,而真實情況是怎么樣的呢,大家請看。”

  方景再次指向投影儀。

  “周瑜24歲的時候就被孫策任命為建威中郎將,吳中呼為周郎,就是當時他們這個地方的人都管他叫周郎,叫孫策為孫郎。“郎”是小伙子的意思,這個時候呼他們為郎有贊美的意思,所以孫郎就是孫帥哥,周郎就是周帥哥,帥哥都是招美女喜歡的,帥哥也都是喜歡美女的。”

  “哈哈哈!”

  教室內,學生們紛紛笑著表示贊同!

  “我們古人有兩句話,自古美女愛英雄,自古嫦娥愛少年,所以美女最喜歡的那就是少年英雄,周瑜和孫策恰恰就是這樣的少年英雄。而且,他們也都娶到了江東最美麗的女孩子,那就是喬公的兩個女兒,大喬和小喬。這個時候的周瑜真可謂官場、戰場、情場場場得意。”

  “想想看吧,一個24歲的年輕人,擔任了一個地方的高級將領,馳騁戰場,建功立業,而且娶得這個地方最美麗的女孩子為妻,作為一個男人還有比這更令人羨慕的嗎?”

  方景搖了搖頭,感嘆道:“反正我是羨慕的很,同樣的年紀,為啥他就這么牛b呢!”

  教室內又是一片笑聲。

  “所以這樣的一個人他怎么可能會去忌妒別人呢?我們忌妒他還差不多。他又怎么可能因為忌妒別人而會被別人氣死呢?那是不可能的。”

  “事實上,歷史上的周瑜氣量是非常大的,大家看這個資料。”

  方景指著投影儀上的一篇明朝時候的文章周郎小記說道。

  “文章中對周瑜的評價是“性度恢廓”,就是氣量大,品質好;當時的人對他的評價也非常高,劉備說他“器量頗大”;蔣干說他“雅量高致”。順便說一句,蔣干這個人也是受冤枉的,蔣干確實到過周營,因為蔣干和周瑜是同學,但是蔣干沒有盜什么書。看來歷史有時候離我們真的是非常地遙遠啊,我們已經很難弄清楚歷史的本來面目是什么樣子了。”

  教室內的同學們聽著方景的講課,都是一陣陣發怔。

  “周瑜是個少年英雄?”

  “他不可能嫉妒諸葛亮而死?”

  “性度恢廓?”

  “器重頗大?”

  “雅量高致?”

  所有的同學原先心中對于周瑜的印象都有些動搖,方景老師說的,似乎有些道理啊!

  方景看著教室內思考的所有人,知道根深蒂固的印象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便反轉,但自己只要把把事實跟邏輯講出來,引導他們自己去思考便好了。

  “事實上任何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都有三種形象。一種是歷史的本來面目,我們稱之為歷史形象,這是歷史學家主張的樣子,比方說各種史籍的記載。第二種是文學藝術作品當中的面目,我們稱之為文學形象,這是文學家、藝術家主張的樣子。還有一種,是一般老百姓主張的樣子,我們稱之為民間形象,比方說民間信仰中歷史人物的形象,以及我們每個人心目中歷史人物的形象。”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自己的歷史人物的形象,因此一個歷史劇,電視連續劇,或者電影拍出來以后,我們的觀眾會發表評論說某某演員演得不像,這個誰演得不像,這個誰演得也不像。你怎么能說不像,你見過嗎?可見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形象,這個我們稱之為民間形象。”

  “三種形象,各有各的道理。因為歷史畢竟是歷史,歷史就是過去的事,也就是故事。故事里的事,說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今天的課便是這樣了,而下次的課我將會講述一個在歷史上爭論最大、意見最分歧、形象最多樣的人,那么這個人是誰呢?”

  “曹操!”

  有同學立即喊道。

  “看來大家都猜出來了。”方景笑道。

  “那么下次的課我們便講一下真假曹操。”

  方景看了看時間。

  “至于今天,還有五分鐘便要下課了,我便用一首詩詞來為這節課做一個結尾。說的不好,大家也別在意。”

  “方景老師又要作詩詞了?太棒了!”

  “期待!”

  方景站在講臺上,想著三國的紛爭,三國的風流,三國的人物、三國的故事。

  一切都好像一場夢境一般,隨風遠去,不復存在。

  眼中露出一絲感嘆,方景開口。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墻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教室內,掌聲雷動!

無線電子書    重生之文壇大師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