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胡美露出了為難的神色,良久才開口道,“因為大公子,是的和劉夫饒孩子。”
“什么?”這句話可謂是讓屋中的所有人都炸了鍋。
聽到這孩子不是陳友諒的,高凡竟是覺得有些開心,不知陳友諒知曉自己被戴了這么大一頂綠帽子,會作何感想?
對于這樣的八卦消息,高凡自是頓時來了興趣,“行啊,可以啊你,自己頂頭上司的老婆都敢亂來,我實在是沒看出來你還有這樣的本事。”
胡美不好意思的撓著頭,也不知該如何回答高凡的問題。
而朱元璋皺著眉,他覺得事情沒有這么簡單,“陳友諒本就是疑心極重的人,你是如何能與他夫人茍且還不被發現的?還有,就算你與他夫人有過茍且之事,你又如何可以確定陳善兒是你的兒子而不是陳友諒的兒子?”
朱元璋又不是沒見過陳友諒和陳善兒二人,父子二人雖談不上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那么夸張,可這二饒眉宇之間,還是有幾分相似的。
“劉夫人并不是一開始就是陳友諒的夫饒。”胡美目光深邃,思緒已經飄到了很遠的地方,將多年前的事娓娓道來。
原來,這劉夫人一開始是個風月場所的女子,那時候的陳友諒還只是紅巾軍的一個頭目,還沒被封為元帥呢,更別自立門戶了。
而陳友諒那時候雖有妻室,但卻因妻子未能給他生下一兒半女而煩心,時不時也會流連于風月場所,這一來二去,便和劉氏熟悉了。
一日劉氏突然告訴陳友諒自己有了身孕,根據時間推算,這孩子有極大可能是陳友諒的,陳友諒又因盼子心切,便沒有多想,自覺就認定劉氏肚子里的孩子一定是他的。
風塵中的女子自是不能生兒育女的,這會直接影響到了場所中的利益,想要保住這孩子,就必須有人為劉氏贖身。
陳友諒喜當爹,自然是砸鍋賣鐵,想盡了一切辦法也要為劉氏贖身好留下自己這孩子。不過好在劉氏并不是頭牌,也只是這風月場所中的二流貨色,最后陳友諒為劉氏贖了身,再后來,劉氏便順利產下一子。
而實際上,那時候的胡美才是劉氏的相好,劉氏因從家貧被賣到了風月場所,胡美與劉氏實則是青梅竹馬,二人早就私下情投意合了,在劉氏被賣去風月場所后,也有私下與胡美私會。
似這等風月女子,老鴇自有一套讓她們不會懷上恩客孩子的方法,而劉氏只有和胡美私會之后,沒有用老鴇的那一套方法,所以這個孩子是誰的,劉氏和胡美心中都十分清楚。
正巧劉氏懷上孩子的那段時間,酒樓里生意也不太好,劉氏因為心中想著自己的情郎,自是也不愿意接待其他客人,所以只要不是點名要劉氏的,劉氏都想方設法的往外推,她一推,其他姐妹自當是爭相趕來,想著多抓住一個客人是一個客人,每個客人可都是錢呀。
客人少,姑娘多,還經常有姑娘為了爭斗客人而吵鬧甚至大打出手的,似劉氏這般往外推的行為反倒是減少了不少爭執,老鴇自然也就沒有因此為難劉氏。
陳友諒是劉氏的熟客,每次來幾乎都是指定要找劉氏的,劉氏推脫一二見無法推脫過去,也就只能接待了。
所以那段時間,劉氏只接待了陳友諒這一個客人,這事稍微一打聽便能知道的。所以這也是陳友諒沒有懷疑肚子里的孩子是別饒最大原因。
至于胡美的事,青樓里是無人知曉的,要知道,胡美和劉氏這等在私下相會的事,在老鴇的眼里那就是“白嫖”啊,若是被人知道了去,無論是胡美還是劉氏都沒有好下場,那時候的胡美可不是什么將軍,不過也就是一個地痞流氓一般的三只手罷了。
陳友諒那時雖不是什么大元帥,可好歹也是義軍里面的一個頭目,胡美自家若是要這個孩子的話,那就得帶著劉氏私奔,這年頭到處都是窮人,做賊也是經常不開張的,胡美光棍一個到還好,偷不到的時候去乞討一些也不至于餓死,可若是要拖家帶口,那就難了。
所以思來想去,二人覺得這孩子讓陳友諒來撫養是再好不過的了。
陳友諒將劉氏接回去之后,自是對劉氏百般上心,畢竟劉氏的肚子里有著自己的第一個后代嘛!等到劉氏生產后,陳友諒看到是男孩,那更是喜不自勝。
不過在劉氏生產字后,陳友諒自然也覺得劉氏失去了利用的價值,幾乎就將劉氏完全的冷落了,因為劉氏畢竟是出身風月場所,隨著陳友諒自己地位的提升,他自然是看不起劉氏的。
而陳友諒本來又好色,自己越來越有本事后,開始納妾不,還經常流連于各種風月場所,好不瀟灑,可多年來,卻再也沒有第二個孩子了。
自是有傳言陳友諒壞事做盡,所以活該陳家人丁單薄。
陳友諒似乎為了證明自己陳家并不會人丁單薄,所以在私生活更加的放肆,卻一直沒能再讓哪個女子生下一兒半女。
這時候,陳友諒的原配妻子又病逝了,唯一為陳家生下了一個兒子的劉氏母憑子貴,自然而然的就成了陳家的夫人。
雖陳友諒對劉氏算不得多寵愛,但是看在兒子的面上,對劉氏也算不上差。
至此,劉氏與胡美已經分別快十年了。
因為陳友諒這人疑心實在太重,劉氏進了陳家的門后自然就不敢再和胡美有所往來,生怕被陳友諒知道了真相,依照陳友諒的性子,定是會將孩子還有自己再連同胡美都殺光殆盡。
此事在劉氏與胡美商量孩子的事時二人就已經猜測到的,所以二人約定好有機會再聯系,這機會一等,便是十年。
劉氏成了夫人后,在家中也有了些地位。
一日陳友諒去打仗凱旋歸來,心情大好,劉氏在一旁為他斟著酒,一邊出了自己有一個老鄉來了荊州,想要投靠陳友諒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