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123 打探消息

無線電子書    我是咸魚會翻身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方正睡得很沉,鬧鐘響了兩遍,他才聽見。百度筆趣閣MM,更多好免費閱讀。

  他隨手拿起手機看了看,才五點半。

  他掙扎半天,不想起床。

  但考慮到昨晚的兇險,還是強迫自己起來,穿上運動服之后出去跑步了。

  跑完步后,照例到門口的餛飩店吃飯。

  他特意刷了刷朋友圈,同時也看了看各個媒體群,并沒有發現昨晚打架的消息。

  這既讓他放心,也讓他不解。

  放心的是,他不用因為昨晚那件事惹上不必要的麻煩。

  不解的是,昨晚那么大的動靜,又哭爹喊娘,又吆三喝四,還有不少路人在遠處拍照,竟然沒有收到一點消息,實在蹊蹺。

  他只能理解為時間太早,知道這件事的人還太少,沒有傳播開來。

  于是,他給他一個在市公安局宣傳處干科員的老鄉發了條信息。

  大體意思是,他聽說昨晚在苗圃路和西園街發生了一起斗毆事件,鬧得挺大,看看市局宣傳處有沒有收到這方面的消息。

  他老鄉叫馬鵬,同縣不同鎮,最早在特警隊工作,后來調到了市局宣傳處工作。

  方正當記者的時候,曾對接過市公安局宣傳處的王處長。

  王處長將具體工作安排給了下面分管紙媒的王姓副處長,其中,馬鵬就在王副處長手下負責各局的信息、新聞收集。

  在聊天時,方正才知道馬鵬和他是老鄉,兩人的關系又加深一步。

  每當發生什么案件時,馬鵬都會及時告知方正,為他提供稿件來源。

  馬鵬當初聽說過方正犯錯誤那件事,但是打心底里是不相信的。

  他在宣傳口工作,知道各個黨政機關的新聞通稿的嚴謹性,除非有人故意去改,否則,是不可能出現那種低級錯誤。

  他更不相信方正拿著自己的前途開玩笑。

  所以,他在事情發生后的第一時間就聯系方正,征求方正的意見要不要報警。

  方正當時還不想把事情鬧大,更不想給報社造成不良影響,所以,沒有報警。

  這次,方正突然聯系馬鵬,令馬鵬有些驚訝。

  他先是說暫時沒有收到此類消息,他上班后可以讓各分局將轄區內的案件、活動或會議之類的內容發給他,他查看以后再說。

  然后,他詢問方正最近如何了。

  方正說自己已經回報社上班了,不過換了部門,可能不久之后又要跟市公安局宣傳處打交道。百度筆趣閣MM,更多好免費閱讀。

  馬鵬表示歡迎,并說收到方正所說的消息后,一定會及時跟他溝通。

  同時,他說苗圃路與西園街隸屬于順安路派出所轄區,方正如果急的話,可以直接聯系轄區派出所。

  方正如果不方便,他可以幫著給順安路派出所打個招呼。

  順安路派出所,方正自然熟悉,因為李茂就在那邊當副所長。

  他告訴馬鵬說自己聯系就行。

  吃完飯,方正趕緊回家收拾,然后開車去了單位。

  上班前,他先是給順安路派出所副所長李茂打了個電話,咨詢昨晚上是否在苗圃路和西園街附近發生過一起群毆事件。

  李茂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方正是怎么知道的。

  一聽這話,方正便猜出順安路派出所已經知道了那件事。

  方正便說自己昨晚回家的時候,路過那一片,聽路人說的。

  李茂也沒多想,因為,方正住的小區離事發地的確不是太遠,路過那里也很正常。

  他便告訴方正,說昨天晚上的確有群眾報警說,那個地點發生了打架斗毆的事情,110指揮中心便給附近的特巡警以及他們派出所下達了出警指令。

  只是,在他們趕去的時候,附近只發現了一些斷裂的棍棒。

  隨后,他們立刻走訪調查了周邊群眾,大部分人反映的確聽到了一些吵鬧和嚎叫的聲音,但是很快結束了。

  至于實際情況如何,李茂也沒說,只是說還在調查之中。

  方正特意問了一句,這是不是普通的打架斗毆事件。

  李茂說,這種可能性的確存在,不過,在這附近打架斗毆,只要查查相關有前科的人員就能問個大概。

  方正又問是否有什么重要線索之類的。

  李茂有些警惕,問方正為什么問的那么清楚。

  方正則笑笑說,自己的職業習慣,養成了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毛病,他也想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有用的新聞線索。

  李茂就說那件事已經轉交了分局治安大隊接手,至于有什么新的進展,他也不清楚,即便他清楚,也不能隨意外露。

  方正表示理解,簡單說了兩句后,就掛了電話。

  看來,昨晚上那幫人在他離開之后,也是迅速離開了現場。

  也正如他之前所料,那幫人被挨了打,只能啞巴吃黃連,不敢聲張。

  既然這件事沒什么麻煩,方正也就放心了。

  上班后,他讓張優秀、楊明開始提報昨天拓展網點時遇到的各種問題。

  他們所反映的問題比較多,也都是方正所預料到的。

  其中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很多人不知道城市周報是干什么的。

  很多超市、商店的老板最多知道這可能是一份報紙,但是報紙上刊登了什么內容,他們便一概不知。

另外,他們還提出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現在已經是網絡時代,誰還看報紙  高速網絡信息時代,某地一旦發生新聞或事件,網絡最先傳播出來。等報紙刊登出來,已經是明日黃花了。

  方正認可這種觀點,但是,也正是因為網絡高速發展,才讓新聞或事件喪失了權威性和公正性。

  大部分傳播某個事件或新聞的傳播者,并沒有受到過嚴謹而系統的新聞培訓學習,他們對事件或新聞往往具有很大的主觀性。

  真正的新聞記者,首要做到的就是客觀性。

  也正因為傳播者的水平參差不齊,很多影響較大的新聞或事件被傳播之后,誕生了很多不同的版本,乃至于讓新聞或事件本身往相反的一方面發展。

  也正因為這樣,才出現了很多造謠者。

  他們對所發布的視頻進行剪輯、嫁接,為了流量,引導了輿論導向。

  而作為報紙,白紙黑字印刷,如果做不到權威性、真實性,那簡直是在自尋毀滅。

  所以,報紙仍舊具有一定的市場,只不過,市場在縮小而已。

  另外,一些專刊、行業類的報紙,也是具有很大的生存空間的。

  現在,受沖擊最大的還是傳統的,刊登新聞時效性的報紙。

  正因為報紙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時效性”,所以,無論日報,還是晚報,都比不上網絡的時效性。

  再者,報紙的版面非常有限,而網絡新聞的存儲量幾乎可以用“無限”二字來形容。

  所以,一定要知道兩者之間的區別,揚長避短。

  老百姓和讀者能考慮到這些問題,作為報社從業者更應該考慮到,并尋找應對方式。

  好在,城市周報是一份周刊類報紙,并不以時效性見長,他有自己獨特的內容。

  經過這三年的發展,報紙發行量在逐步上升,便證明城市周報有生存下去的可能性。

  對于紙媒來說,在一二線城市,競爭壓力可能會很大。

  但是,像濰州市這個二線半城市,紙媒的市場還是挺大的。

  房產、汽車、金融、醫院、商場等行業,都有在報紙上宣傳的習慣。

  而且,當地人也有一定的讀報習慣。

  再者,很多紙媒也開始推出電子報刊以及新媒體陣營,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所以,短期內,報紙還不會完全退出歷史舞臺。

  許多與報紙內容有關的方案,方正之前曾經做過深度調研并做了規劃。

  不料,一個黑鍋下來,直接將他打趴下了。

  現在,雖然又恢復到正常狀態,但是,他已經不在采編部,無法干預采編部的工作。

再者,他的本職工作還沒有做好,又怎么好意思去多管閑事  現在,他盡量做好本職工作,以后再慢慢找機會去提升報紙的內容質量。

  經過一上午的時候,他與張優秀、楊明將昨天收集的問題進行了多方面討論,匯總成了十二個問題,并給了答復話術。

  然后,他安排楊明將這些問答話術形成電子版,并打印一份,他決定給王建設看一下。

  另外,他又安排楊明再把昨天所拓展的所有網點都形成電子表格,并按照剛才討論的優先級別進行劃分。

  方正拿到那份問答話術之后,去了王建設的辦公室,但王建設已經外出。

  于是,他直接把電子版發給了王建設。

  不久后,王建設回了一句:很好,按此執行。讓辦公室統發學習。

  與此同時,系統獎勵給方正180個小時的生命。

  方正便直接把電子版發給沈萍,同時把王建設的微信答復截圖一并發了過去。

  沈萍回了個ok的手勢,立刻統發郵件后,在報社微信區內艾特了所有人進行學習。

  當所有人看到這份問答話術后,頓時對方正佩服不已。

  他們昨天遇到的問題,竟然被形成了統一而標準的答案,而且說得非常到位、貼切。

  于是,有些人開始思考他們與方正之間的差距。

  尤其是那些和方正年齡差不多的人,覺得自己跟方正一比,差遠了,怪不得方正那么年輕就當了報社的主任。

  看來,同樣的工作,不同的人去做,結果完全不一樣。

無線電子書    我是咸魚會翻身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