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三十六章 暴利的賣瓜者

無線電子書    沙漠中的農場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篇外話:今天喀什朋友打來電話,他說要到河北看小外甥,我說那到濱城來玩吧,因為他喜歡釣魚,我還把手機里海釣的照片發給他。

  他說那我給你帶伽師的瓜,阿圖什的木納格葡萄和四十二團的石榴。

  我說萬里路這么遙遠不好帶。

  他說開車來,

  我說那過烏鞘嶺隧道冷,容易凍壞。

  他說我用棉被裹起來。

  那好吧!

  我在濱城等待來自遠方的水果!

  朋友不在乎遠近!

  不在乎時間的長短!

  上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心里的喜悅,接下來言歸正傳。

  生活區這里現在是一片繁忙,商業街已經投入使用,沿街的商鋪大多都是飯館,參加開幕儀式的游客和來觀看的市民散場后都涌擠進這里。

  有了上一次的經驗,這次賽事籌委會做了充分的準備,參賽來的俱樂部成員是一律在農場的食堂就餐,別看名字還叫食堂,但是專為賽事隔出來的自助餐廳,不亞于魔都赟欣酒店的自助餐廳,這次為了賽事,老胡把他的大徒弟團隊派出坐鎮負責自助餐,中餐廚師、西餐廚師、面點師、糕點師、涼菜、砧板、還有學徒,來了二十多號人。

  把俱樂部的人分流出來,這還不夠,但是旅游公司組織的團隊游客早有準備,這次等有是沾了俱樂部的光,花和以前一樣的費用,但是享受的是五星級的自助餐,這自助餐據對是國內餐飲界高標準的自助餐,所用食材全部采用農場出品,蔬菜、水果、肉、蛋、魚、米、面、奶這些全部都是農場出產,為了這次的賽事,還專門從魔都調來丹尼爾家族漁場出產的海鮮。

  就是俱樂部這些吃貨都覺得這招待標準太高了,說實話,這樣的標準,在別處就是拿錢也吃不到,最起碼的沒這么新鮮,這里的絕對都是新采摘下來的。

  按照李赟的標準就是既然用了最好的食材,那就不要在廚藝上省功夫,要讓1+1大于2。

  李赟的這種觀點在集團里是普遍得到應用,要讓好上加好,而不是差不多了,湊合可以了。

  這樣的話在集團里是基本上聽不到,就是有的人有那想法,也不好意思說出來。

  生產的產品是同類最好,給的待遇工資是同類型企業中最高的,工作環境也是相比同行是最好的,你還有什么理由去湊合呢!

  這樣的氛圍和環境,讓你內心里不想湊合,讓你心甘情愿的做到自己的最好。

  李赟的用人標準就是不要求你比別人好,但是你要做到自己最好,這也是企業對員工的要求,時也是對你的尊重,有嚴格但不苛刻,有寬松但不放松。

  這才是人性化的企業制度!

  有的外資企業進來時,用的是高工資高待遇高福利吸引最優秀的人才,但是同時他也給你制定一個高標準的工作目標,這個目標給你定的是能看的著,但是完成不了。

  實際上你完成的工作目標已經達到了他內心的要求,但是他會拿制定的工作目標來卡你,讓你覺得自己是不是還是不努力,這就造成了不少這樣的外資企業員工,下班后自愿留下來加班,休息日在家還拼命的工作,慢慢的就變成了除了睡覺還是自己的,睜開眼睛的時間全是老板的,整個的變成了一個工作的奴隸。

  那種制度是把一個人用到了極致,拼命的榨取一個人的精力。這對于一個企業暫時來看是有幫助,但是長久后,還能一直這樣嗎?

  所以李赟不提倡讓員工和別人比,只要是做到自己的最好就可以。

  人不是機器,人和人不一樣!

  但是在集體上,李赟是高標準,本身自己是生產的最優質的食材,你自己發揮不出優質食的優勢就說不過去了,所以就有了老胡,有了洪大師,有了自己培養出的廚師隊伍,只有這樣的結和才能讓自己農場出產的食材占據著高端市場。

  不是李赟不重視普通市場,但是現在普通市場的糧食價格在老家都不夠邊疆運回去的運費。

  再說李赟的目標不是在國內占山為王,而是打出去,讓老外也知道華夏做什么都有頂端的,不是他們那可憐的飲食文化能相比的。

  就整天吃面包,烤個火腿,煎個雞蛋就當作一頓豐盛大餐的西方飲食文化,他們能知道煎蛋怎么煎才香嗎?知道雞蛋草雞蛋要要比養殖場里的好吃嗎?知道喂豬草長大的豬肉比養殖場里的豬肉香嗎?

  知道南疆這里的羊肉為什么會這么好吃嗎?知道為什么南疆的水果為什么會這么甜嗎?

  所以啊,李赟認為憑自己農場的產品品質,占領老外飯桌的高檔菜品不是問題。

  對于集團走出國門,全員上下很慎重,但是對于自己的品質,還是都有信心,重視的是人家市場的規則。

  參賽俱樂部和團隊的游客都是在食堂吃飯,商業街上的飯館接待的就都是散客和疏勒來的市民,不管那個飯館門口都是擠滿了人。

  籌委會準備的在充分,但是要做到突然接待這么大流量的客人,還是不可能的。

  通往疏勒市的公交車,不停的奔波兩地之間,去的車全是擠的慢慢的人。

  飯館擠滿了人,就連街邊做小吃的攤也都是圍滿了人,一個榨石榴汁的攤,一個專門扒石榴皮的巴郎,頭不抬,手里的皮夾克用的飛快,臉上的汗是滴嗒嘀嗒的往下掉,榨汁機哪里的巴郎子兩手飛快的忙活著,把扒好皮的石榴塞進榨汁機,動作嫻熟的壓下擠壓桿,他的手上已沒有勁了,靠的是身子壓在擠壓桿上,緋紅的石榴汁從榨汁機下方的出口流進放好的玻璃杯中,滿杯,緋紅的顏色特別誘人。

  這一杯的石榴汁其實不便宜,在這里賣20一杯,就這樣排隊的人是圍了里三圈外三圈的,有的怕巴郎子看不到他們,忘了給他們扎,就先給錢,不過兩個巴郎子忙的根本顧不上收錢,都是讓客人直接扔到桌子上的紙箱里。

  在賣瓜的灘上,也是圍了一圈,但是因為切瓜要比榨汁快,所以他這個攤還是相對來說人少點。

  只見他左手托著瓜,右手反握著皮夾克,從瓜的外頭方向朝自己懷里一刀就是一瓣,雖然他賣的瓜便宜,一瓣賣一塊,但是因為他的刀工太好了,切的瓜瓣真的是薄如蟬絹,可以看透瓜瓣。

  這樣一個瓜讓他切下來,能賣五十多塊錢,都趕上魔都的零售價了,在農場這里這是暴利。

無線電子書    沙漠中的農場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