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李想寫的這部《縣城青年》在不知不覺間引起了關于“縣城青年”的話題討論,這樣的話題討論引得無數網友心生感觸。
不管是對于故事里面的角色情節,還是現實生活中的縣城青年真的有太多的共鳴和觸動。
因為很多網友和李想筆下的角色一樣,也都是離開縣城的青年,又或者是還留在縣城的青年,不管是留下或是離開,那些故事都太過鮮活,讓他們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想到自己的朋友。
隨著這樣的話題熱度,更進一步引得銷量上升,對于新人這樣的銷量真的就是刺激到了不少圈子里面的人。
不管是因為什么原因,文學圈子里面有人對于李想的作品,或者說李想本人十分不屑,有的沒有宣之于口,有的卻是直接在微博上暗諷李想。
知名作者王鄒在微博上直接寫道:“雖然現在是一個全民寫作的時代,但是沒想到有些所謂青年作家會靠著自己的色相和人設賣書,名氣與實力嚴重不符,實在是可笑。”
很顯然,這個所謂青年作家現在指的就是李想,因為現在熱度最火的就是李想這位作者。
如果有些話不當面說出來可能還好,現在一旦捅破,直接在公眾平臺上暗諷,無疑是會被網友,還有一些媒體放大。
根本就不需要直接點名,王鄒的微博下面直接就有網友很多在評論——
“這是在說李想嗎?”
“哈哈,王老師這是公然diss李想啊!”
“太直接了吧。”
“我知道王老師說的是誰,但是很顯然現在文學界就是這樣的有些青年作家真的只知道炒作,搞得像網紅一樣。”
“我知道王老師說的是誰,但我不說。”
不得不說,王鄒這在微博上一暗諷,營銷號和媒體網友自然就抓住了。
“王鄒暗諷李想:靠色相賣書。”
“王鄒微博diss青年作家李想:靠色相和人設賣書,實力嚴重不符。”
“王鄒炮轟青年作家,名氣與實力嚴重不符。”
“王鄒點名批評青年作家李想出賣色相賣書!”
這一個接一個話題自然就隨之出現,而且變得越來越刺激,很顯然這樣的話題,直接就把李想這位當事人置于非常尷尬難堪的處境。
李想的粉絲和看過《縣城青年》的讀者自然就不樂意了,紛紛跑到王鄒的微博下面毫不留情地開罵。
“你有病啊,你全家是不是有病啊?是眼紅李想的新書銷量嗎?”
“神經病啊,是不是想蹭熱度,炒作呀,恭喜你,垃圾!你成功了!”
“傻x作者,聽都沒聽過你這號人,別在這里丟人現眼,嘩眾取寵。”
“垃圾作者,滾!”
“你憑什么攻擊李想啊,有本事把話說清楚啊,李想怎么就出賣色相賣書呢?”
“真的沒想到一個老前輩居然會嘴上如此惡毒,這話聽著都覺得惡心,這么對一個新人作者你好意思嗎?”
“你有看過《縣城青年》這本書嗎?我勸你好好去看過這本書再來評價!”
“總有一些自命清高的作者寫著那些狗屁不通的文章,自認為曲高和寡,沒有辦法能夠接受別人的成功。”
“赤裸裸的文人相輕啊!擺在明面上來了,這嘴臉實在是有些可笑。”
“能夠看出有些所謂傳統作家究竟有多么自命不凡的不要臉,真的就是人品問題,作者中的垃圾。”
“其實,很多時候文學存在爭議無可厚非,畢竟不是所有的文學都能夠讓所有人都滿意。但沒看過作品,就攻擊作者也是可笑。”
有些時候矛盾也會這樣更進一步地激發,原本沒有指名道姓,現在卻是直接就把所有的一切給挑明了。
王鄒也沒有想到李想的那些粉絲會如此瘋狂,攻擊力實在是太過強悍,罵得他狗血淋頭。
王鄒趕緊把微博評論給關閉,要是再真被罵下去,整個評論區都會氣得他心肌梗塞。
可是被罵得這么慘,王鄒自然更有火氣,一股文人的風骨更加讓他不能夠屈服,毫不留情地又在微博上攻擊道:“奉勸某些作者不要帶著自己的粉絲在這里攻擊辱罵,我不怕!是什么樣就是什么樣。”
很顯然這一系列的話題在某種程度上會降低李想的路人好感,因為在很多時候一些前輩攻擊總會讓網友們認同。
其實王鄒暗諷的那些所謂青年作者可能不僅僅針對他一個人,但是現在就是沖著他來的,因為他現在就是熱度非常高的作者,之前也參加過選秀節目,那話里最直接的靶子打得就是李想這個招風的紅人。
路人好感度會因為李想的那些粉絲二變得反感,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粉絲在看到自己的偶像受了委屈,被人罵了,怎么能忍,當然要不管不顧,沒有理由地對著王鄒就是一頓猛捶。
網友們對于李想粉絲的反感,也就會轉移到李想身上來。
“沒看過《縣城青年》,但李想不是一個偶像藝人嗎?還退賽了?”
“難道說之前退賽,參加選秀節目也是炒作?”
“他居然出書了?之前好像在朋友圈都看到過他的那個燒香祈福的轉發,難道說也是炒作?”
“王老師說的沒錯,我之前就說李想他打著燕京大學的旗號去參加選秀節目就是在丟燕京大學的臉,好歹也是一個研究生,居然能夠做出這樣的事來,真的是太功利了。真的不知道他,好好的燕京大學研究生參加什么選秀節目。””
“本來就不喜歡李想,一個沒什么作品的,不知道為什么之前會上熱搜,還挺火的?不知道又是什么網紅公司推出來的炒作營銷。”
“支持王鄒老師,現在有些青年作家真的就是實力與名氣嚴重不符,作家最重要的就是文學作品,別搞那些有的沒的,真的就是可笑。”
就是這樣,李想現在的新書挺火,話題熱度也很高,爭議其實無可避免,現在就這樣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