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專注艦載機二十年

  幾個人讀者讀者就讀不下去了,沒辦法,實在是被運—15Min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的基本情況給驚到了。

  正如湯莉莉所說,若是以陸基飛機去衡量的話,運—15Min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的性能只能說是一般,因為隨便拎出一款輕型運輸機都要比運—15Min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強得多。

  可如果應用環境放在空間狹小,寸土寸金的航空母艦上那就不一樣了,要知道航母那是一個完整的作戰體系,而不是簡單的浮動機場,既然是作戰體系就必須擁有支援保障類飛機作為航空兵的力量倍增器,從而強化艦載戰斗機的戰斗力。

  這也是美國航空母艦戰斗群真正強大的原因所在,不單單是艦載戰斗機性能優良,更是有E—2C“鷹眼”艦載預警機、S—3“北歐海盜”艦載反潛機、C—2“灰狗”艦載運輸機、SH—60“海鷹”艦載搜救直升機、CH—53E“海種馬”重型艦載運輸直升機等一大批輔助機種的配合,才能讓以F—18系列艦載戰斗機的眼睛瞄得更遠,拳頭伸得更遠,力道打得更狠…

  世界其他海軍就沒有這么豪華的配置,唯一能夠與美國航母戰斗群比肩的蘇聯紅海軍到是可以努力一下,也為此發展出一系列的艦載支援機種,奈何蘇聯最后自己把自己給玩兒死了,以至于好不容易憋出來的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的戰斗力總給人一種外表勇猛精進,實則小頭不舉的尷尬之感。

  而這也是海軍乃至上層對瓦良格號比較糾結的地方,畢竟海軍是要應對東南沿海軍事斗爭的主力,同時也是反介入作戰的核心,這就要求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編隊能夠前出第一島鏈,在某島以東的公海上擺開陣勢,即可以應對西來的干涉力量,又可以配合陸上力量對某島進行東西夾擊。

  因此海軍對航母的定位很簡單,就一句話,那就是要具備極強的獨立作戰能力。

  可問題是簡單的話落實起來卻一點兒也不簡單,要知道截止目前,能夠實現獨立作戰能力的除了美國海軍的航母便對外,根本就找不出第二家。

  正因為如此,海軍對航母的期望更多的是類似美國“小鷹”號這類排水量更大,擁有彈射器且具備極強獨立作戰能力的大型航空母艦;而不是瓦良格這樣排水量不上不下,只能搭載一般的艦載戰斗機,幾乎沒有任何輔助作戰飛機配套的半白板航母。

  奈何“小鷹”號航母雖好,可海軍這輩子估計都拿不到;瓦良格盡管差,卻總比啥都沒有要強。

  最起碼做個訓練艦,培養培養航母方面的人才還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

  正是在這樣的糾結心態下,海軍和上層半推半就的接受了瓦良格,但要說有多滿意還真就談不上,就好比父母包辦的婚姻,雖然勉強擠在一張床上搭伙過日子,可心里還是渴望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一樣,矯情的不要不要的。

  然而就在海軍方面不想湊合,卻因為瓦良格號先天不足而不得不在某些方面只能湊合之時,中國騰飛的運—15Min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卻讓海軍那顆因為包辦婚姻而枯寂的心,重新體味到一股名叫愛情的滋味。

  因為運—15Min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最大的特點不是短粗的機身,也不是機翼可以折疊存放,更不是事宜改裝的特性,而是能夠在瓦良格號遠距起飛點(也叫重載起飛點)實現滿油滿載的正常起飛。

  這對海軍的意義之大簡直不可估量。

  不說其他的單說用運—15Min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改裝成的艦載預警機把,都不用裝備太多,只需要兩架,憑借著運—15Min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7.5小時的續航時間以及艦載雷達探測設備的輔助,足可以對以航母為中心,半徑600海里的廣大海域進行有效監視和控制。

  以此為基礎,海軍艦載航空兵的戰斗力將會得到一個質的提升。

  至于運—15Min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如何實現這項壯舉的,其做法著實有些簡單粗暴,那就是在運—15Min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最大起飛重量不過30噸級的輕型運輸機上,裝上兩臺足可稱為中型運輸機的大功率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再加上其本身就優良的適合短距起降的氣動布局,明目張膽的詮釋了什么叫做大力出奇跡。

  這要是換做是其他航空產品制造商根本就不敢這么任性,先別說成本方面有多高,就算真的有錢任性,上級部門也不會同意這么干,要知道國內航空制造商手頭不少機型都缺性能優良的航空發動機。

  不說其他的,航空工業集團下屬的西北航空集團的拳頭產品運—8運輸機就對這類高功重比,低油耗率,高功率的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可謂趨之若鶩。

  沒辦法,西北航空集團對運—8各個環節都有著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改進方案,可偏偏就是因為缺少性能優良的航空發動機,一系列方案無法落地,最后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本來屬于他們的部隊運輸機業務被中國騰飛的運—17、運—18慢慢蠶食。

  西北航空集團不是沒想過找中國騰飛合作,畢竟他們之前在FBC—7A項目上有過很不錯的成功經驗,奈何西北航空集團上屬單位航空工業集團非要把中國騰飛視為最大的競爭對手,非要在重型航空發動機上打壓中國騰飛。

  這樣的氛圍下,西北航空集團就算有心合作,也沒那個臉去開口,更何況鐵了心要賭企業運道的航空工業集團也不可能允許下屬企業在這個時候拆自己的臺。

  最后只能是不了了之。

  所以就算運—15Min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出現在其他企業,也不可能配備功率強大的WD—70Jneo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但中國騰飛就不同了,他們本身就是品質優良的航空動力制造商,手握航空動力霸權自然是就更豪橫。

  但這并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湯莉莉用激光筆在身后屏幕上點了幾下,鏗鏘有力的說的一句話:“我們中國騰飛專注艦載機二十年,正因為如此,沒人比我們更懂艦載機,更沒人比我們更舍得在艦載機上不計成本的投入…”

無線電子書    騰飛我的航空時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