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一十一章 少府

無線電子書    三國騎砍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馬謖心神不寧回到成都,沐浴后帶著公文、樣品來丞相府述職。

  正在側廳等待傳見用茶之際,相府長史李邵闊步而入,與馬謖四目相對,見李邵神色肅重,馬謖心中一涼,面露訝色。

  若事情暴露,也罪不至死,大不了丟官而已。

  官位么,沒什么了不起的。

  馬謖不至于惶恐,驚訝之余,就是為董允感到傷心,自己最好的朋友也沒了,不由悲愴,眼睛當即就濕潤了。

  李邵見他反應過來,嘴唇顫了顫:“幼常,丞相…丞相有話問你。”

  “是,謖這就去正廳。”

  馬謖也不帶樣品,拿了公文就往邊上的正廳走去,這時候天色漸陰,頭頂鉛色的云積聚。

  正廳里,一些屬官正收拾手頭的公文,先后不一抱著文牘離去。

  馬謖突兀站在廳內,有些抬不起頭來,感覺有負丞相的信任。

  一開始就應該把董允交給丞相,讓丞相來處理,出面斡旋,說不定還能保住命。

  哪像想在,董允竟然在南中被捕。

  諸葛亮面前擺著一卷竹簡,見馬謖進來,其他人先后退出后,諸葛亮伸左手拿起竹簡,卷起,有氣無力舉起遞出:“看看,這是休昭的伏罪書狀。”

  “休昭?怎可能,是誰審問的?”

  馬謖翻開竹簡有些不相信,這么大的案情,地方官吏誰那么不長眼,竟然去審問?逼迫董允寫認罪書狀。

  諸葛亮不回答,右手羽扇無力輕搖。

  按照程序、情理、法律來說,自然不會有人去審問董允,可董允長途奔波身體撐不住,患了重病呢?

  臨死前,董允也坦蕩,學習費祎將許多罪名攬到自己身上,為其他人開脫。

  馬謖淚水掛在臉上,挽袖擦拭,半響說不出話來。

  諸葛亮見外面打雷,開始落雨,手里的羽扇隨意丟在桌上,苦惱揉著自己太陽穴。

  董允能一路逃到建寧郡…這其中肯定有幫兇,這種出于義氣、友誼幫罪犯出逃的事情,自先秦、兩漢以來已成為風氣。

  這個事情要查,要給關羽一個交待,也能把李嚴、廖立的嘴堵住。

  見馬謖漸漸控制住情緒,諸葛亮說:“江都事變時,休昭在城外。李正方提議封鎖四方關津樞要,以管控出入,防止休昭出逃。云長公為休昭開脫,認為休昭罪小,不至于出逃,故駁回李正方提議。”

  結果董允還是跑了,董允本身在益州就有人脈在,通過其父遺留的人脈聯系馬謖,見都沒見一面就聽馬謖安排去南中避禍,等待朝廷大赦。

  江都那邊,一天抓不住董允這個核心人物,就很難給董允定罪。

  費祎自殺謝罪,承擔了很大責任;關羽也沒有貿然給董允定罪,只是海捕董允,要抓住審問明白。

  董允不是阿貓阿狗能通過其他人的證詞進行判罪,董允本人的口供和認罪態度至關重要。

  所以現在董允是棄官而逃的罪官,具體什么罪,始終沒個說法。

  如果遇到皇子出生或別的什么事情,皇帝是可以例行赦免罪犯的。董允這種罪名不清楚,又不上不下,躲過風頭的罪官,混一個赦免也非難事。

  可長久逃亡帶來的身體負荷,還有費祎自殺等等心理壓力,終于壓垮了董允。

  關羽那里已經盡力了,還有李嚴、廖立的追責,諸葛亮想著就沖心。

  李嚴是江都尹,緝捕罪官是職權之內的事情,他要封鎖江都范圍內的關卡、碼頭、渡口也是職權之內的事情;他向關羽申請,關羽駁回…不出事還好,現在出事了,李嚴肯定要借此攻訐關羽。

宋公大將軍又如何?執宰又如何?你總得講道理吧  還有廖立,以退為進辭去侍中、北府護軍一職,身上官職枷鎖一去,搖身一變就成了湘州士民的民意代表人。

  按著陳公國三司制度,廖立儼然就是一個沒有官印的湘州議政廳的議長。

  廖立混在陳公國編修字典團隊里,整日指點江山,點評時政,除了沒有指名道姓外,各種攻擊關羽、諸葛亮的執政權威。

  湘州問題一日不解決,那湘軍、交州、廣州、武昌問題就跟著無法解決。

  武昌地區的賀齊,老而不死,手握一支脫胎于吳軍的割據武裝,是目前江都周圍唯一一股不受關羽控制的武裝。

  偏偏,賀齊這輩子打慣了大仗、爛仗,根本不怕關羽的‘威名’。

  賀齊的軍隊釘在那里,李嚴、廖立的膽量格外的大;也因為賀齊的軍隊始終處于緊繃狀態,讓江都的衛軍、中軍、前軍無法松弛、投入生產…可謂影響深遠。

  就江都附近的形勢之復雜,已經不是關羽一個人能擺平、收拾的了。

  現在又出現董允病死于建寧郡的事情,那丞相府就必須給一個說法,得堵住李嚴、廖立的嘴,還要給關羽一個體面的說法。

  特別是北府搏命一擊,竟然趕在秋雨封鎖南山之前打贏了關中決戰,更是讓形勢復雜到了極限。

  水太渾濁了,董允、費祎才忍不住下場,想反制田信。

  這種事情沒有說服關羽支持,本身就失敗了一半;關羽的中立態度,是默許董允、費祎,也等于在鼓勵關姬反抗。

  事情就這么爆發了,諸葛亮望著馬謖:“幼常啊,如今情勢危急,我有意征調季常入朝,拜為太常卿;再使楊威公入朝,拜為少府卿。就關中、涼州官吏調動,想必云長公也有應對。”

  大司農國庫,不能再跟少府卿管理的帝室內帑混淆了,雖然客觀增加了財政效率,可也留下了許多隱患。

  重設少府卿衙署,那么山林湖澤、礦藏開發…這些法理上都是皇室的私產,其他人要開采,要么交錢買一個許可特權,要么就是違法行為。

  馬謖聽著回過神來,這是要逼著楊儀去跟北府要錢。

  法理上來講,山林開采、狩獵、寶石采集、象牙、寶珠、銅鐵礦開采,甚至是南海最近開始流行的捕撈海魚,都屬于開發山野湖澤,這都是少府管理范圍之內的事情。

  北府不論開發關隴,還是開發交廣,都繞不過少府衙署這道坎兒,要么給錢合法開發,要么不給錢違法開采。

  少府,本就是給帝室撈錢的機構。

  少府衙署規模龐大時,在全國各地自己搞開發,盈虧自負;現在沒能力,去買采集開發盈利的許可特權,去拿職權交換分成抽稅…怎么看,都是符合情理、律法的好事。

  朝廷最大的問題是日益擴張的北府,擴張除了軍功外,還有經濟方面的快速發展。

  重建少府衙署,將遏制北府經濟發展,并給朝廷撈取大筆的收益。

  有了這筆錢,再轉手發展朝廷直轄區域的經濟,或者以豐厚賞賜邀買軍心,朝廷的控制力、威信,自然與日俱增。

  這年頭,有錢就有威信。

  金銀戰劍的威力,誰都清楚。

  馬謖擦干眼淚,聲腔干啞:“丞相,謖該當如何?”

  “代我入朝述職,年內轉任湘州刺史。”

  諸葛亮盯著馬謖,囑咐:“少府衙署一事,以及幼常轉任湘州一事,二者中有一事達成,自能裨益朝廷。”

  御史、侍御史、治書御史、刺史,都屬于御史中丞徐庶管理,有徐庶支持和關羽配合,將現在湘州刺史甘述換掉…真的不難。

  即將年底,諸葛亮、張飛、田信要派人入朝述職…北府的軍功賞賜,最遲也就拖到這個時候協商處理。

  起碼,關隴十四個郡,朝廷要拿走最少五個。

  而少府衙署的設立,就是一層針對北府的枷鎖,足以換來許多談判時的優勢。

  畢竟田信本人不可能入朝述職,嚇住這個入朝的代表,只要協議公布,自然沒有后悔…縱然想后悔,也要付出代價。

無線電子書    三國騎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