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十三章 塔

無線電子書    三國騎砍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又是一日天明,樊城守軍饑腸轆轆,在城墻、屋頂上煎熬了一夜。

  糧食、被服、器械多被水淹,取不出來。

  曹仁有心逃遁,他回到許都,立馬就能組織起一支新軍抵抗關羽;他若陣亡在這里,對各軍士氣打擊十分嚴重。

  滿寵則勸他,指明關鍵:“若失襄樊,黃河以南不復為國家所有。”

  這么大的責任,也不是曹仁能承擔的,跑回去不見得能活。

  于是,天亮之際曹仁召集軍吏,當眾淹死自己心愛的神駿白馬,以示守城決心。

  洪水煙波上,荊州水師分三面緩緩壓來,樓船戰艦隱隱比城樓還高。

  田信所部在樊城東面,見水面比昨日降低了四五尺,他不由長嘆。昨天若集結主力猛攻樊城,說不好戰船反復沖擊,能撞塌部分城墻,甚至船騎到墻上,成為漢軍據點。

  現在水面距離城墻約有一丈距離,墻上守軍又樹立門板等物加固增高,乘坐小船已不能輕易攀登。

  小船不穩,乘小船就不能穿戴厚重鎧甲,不然跌落水中必死無疑。

  若不穿戴鎧甲,船上弓弩手會造成誤傷影響士氣。

  大概等到明天,洪水就會退到樊城墻腳處,那時候大小船只都不能抵近樊城。

  也就今天能借助洪水余波乘船攻城,也就一次機會。

  可能到下午時,水軍礙于水線下降,將不得不退回深水區域。

  乘船攻城?

  荊州水師沒有這方面訓練、經驗,田信也沒有。

  最適合乘船攻打樊城的是昨天,最適合打襄陽的也是昨天。

  襄樊守軍經過一夜安撫、整飭,軍心已大致恢復。

  城墻相隔五十余丈,田信詢問水師右部督陳雷:“以戰艦直沖城墻,使船沉在墻前,如何?”

  “田校尉此言何意?”

  “別無他意,做最壞打算而已。”

  田信抬手指著樊城城墻因水線下降而染臟的墻皮灰線說:“今日乘船若不能攻下樊城,那就得等。等洪水消退,等地面干燥,再開挖塹壕,鋪設鹿角、柵欄,做數重之圍。耗日持久,非旬月間不可,旬月間曹賊援軍必至。我最擔憂的是樊城洪水消退后,守軍會從城中搜得浸水糧食、器械、柴木等等之類。守軍有了生活器具,自會助長抵抗意志。”

  陳雷年近三旬,歪頭想了想:“田校尉,戰艦不容有失。若沉船在此,陳某罪責難逃。”

  他的軍正這時候開口解釋:“田校尉,水軍根基在船,凡造戰船非三年不可成。沉船之罪,罪在輕軍。”

  “我會向君侯呈報此事,相應罪責我一力承擔,不會牽連你二人。”

  田信說著側頭看護軍羅瓊:“取筆墨來,你我立字據。”

  陳雷松一口氣,詢問:“田校尉是想沉船后作為攻城之階?”

  “對,運氣好能撞塌城墻,運氣不好沉沒在城墻前,明后幾日搬運土石堆積船上,可速壘成土山。有土山為臺階,我軍輪番進攻,樊城守軍不足五千,如何是我對手?”

  田信抬手又指畫城墻兩邊說:“拿出一半大船沖撞城墻,另一半懸停城墻外二十丈處。等洪水退落,船停在爛泥地上,高四丈余,我弓弩手可登船與墻上守軍晝夜對射,此疲敵之術。”

  樊城城墻高不過三丈,也就二層樓高低,在田信眼中也就那樣,遠不如關羽重修的江陵城高峻、雄厚。

  他這里在做準備,用來沖城的戰船排列在前,船中器械、多余水軍、步軍撤往小船待命。

  并派人去峴山采集青竹,或制成竹筏牽引到這里,或帶著青竹來這里就地加工。

  樊城南面關平,東面夏侯蘭已開始擂鼓進攻,與守軍弓弩對射,小船運輸軍士前往登城,竹梯就如竹筏一樣被拖在小船后。

  可架設竹梯過程困難,往往剛架好就被守軍推倒,始終無法登城短兵相接。

  曹仁左臂挽盾巡視城墻各處,嘴唇泛白開裂,來到東城詢問守衛此處的將軍許成:“東城敵軍為何不攻?”

  許成躲在一頁門扇后,同樣嘴唇泛白:“將軍,賊將田信恐怕是要沖撞城墻。”

  “樊城雖小,堅固不遜色襄陽,讓他沖就是。”

  曹仁說著又看了看城外水面上游弋的大小戰船,轉身朝城南去。

  從昨日到現在,城中雖打撈出一些浸水糧食,可沒有多少干柴可用。

  現在城內屋舍房頂正在晾曬柴木,沒有燃料,就沒有溫熱、干凈的食物,也就沒有干凈的熱水喝。

  至于到處都是的洪水,守軍寧可渴死,也不想喝這些浸泡過城中溺亡人畜、糞便的洪水。

  曹仁闊步走著,抬頭見湛藍蒼穹,嘴角露出一絲笑容。

  氣候轉晴,這可能是最好的消息了。

  若是繼續瓢潑大雨,不需要幾天,再有一天這樣的霖雨天氣,守軍會在饑餓、寒冷、傷病折磨下崩潰。

  現在天色晴朗,陽光明媚,反倒讓城中守軍得到了喘息之機。

  南岸,關羽與王甫登高觀戰,見東面陸續有十五艘戰艦撞沉在城墻邊緣,王甫夸贊一聲:“君侯,田孝先有急智。”

  關羽做笑:“他這是在做長遠打算。”

  樊城東面,從峴山砍伐、制作的大量竹筏被拖曳到田信軍中,在守軍木然目光下,這些竹筏拼湊為更大的竹筏。

  守軍器械、物資被水淹沒,就連箭矢也非常寶貴,只能眼睜睜看著巨大竹筏抵近沉船區域,竹筏與沉船用繩索相連。而后方,依舊有小船不斷往這里拖曳成捆的青竹。

  至日中時,洪水又消退近兩尺。

  但曹仁不得不親自來東城坐鎮,他縮在一面門板后面細細觀察,眼前十丈外,荊州軍已經用青竹連接沉船,并搭建出三層平臺,俱有護欄,形成一座他眼中木制的‘漢闕’。

  這種東西在田信眼里,叫做塔。

  守軍節省箭矢箭雨稀疏,大多射空,或被荊州軍盾牌、青竹圍墻、護欄遮蔽,只有寥寥無幾的箭矢能射中作業的軍士。

  而十五艘戰艦上的床弩不時發射,其他弓弩一律保持沉默。

  射過去的箭,近半會飛入城中懸浮在水面,反而會被守軍打撈,再次使用。

  田信這里就沒射過箭,發現這個情況的關平、夏侯蘭也都停止射箭。

  午后,田信穿戴鐵札盆領鎧提戟登上這座臨時構筑在沉船之上的竹塔,第一層是沉船原有的甲板,第二層懸在甲板之上的竹筏,第三層正以青竹搭建。西面朝樊城方向,已捆綁、固定一層竹筏,或三層竹束。

  竹筏或兩層竹子,或是三層竹子,橫立起來就是很好的防御工事。

  “繼續采伐峴山青竹,在天黑前加固兩翼,以防備守軍夜襲。并告知廖主簿,就說青竹越多越好,等洪水消退,我軍鋪設青竹為路,隨時可調兵攻拔樊城。”

  “另,發公文請關中郎將調撥戰艦十五艘。我要在東北、東南方向各懸停十五艘戰艦。如今我是曹仁眼中釘肉中刺,他不拔我,就寢食難安。故,今夜他要么遁走,要么遣人來襲拆毀塔樓。到時兩翼戰艦放箭射殺敵兵就是,管教他有來無去!”

無線電子書    三國騎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