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98章 讀書人砸書坊,他們瘋了?

第198章  最上面那張文書,居然是千畝田地,重要的是下面至少還有兩張,

  就算剩下的那些一文不值,就僅憑著最上面的這張千畝田契,就是數千貫之巨。

  看得楊謙眉頭一挑,面現為難之色。心中直接就呵呵了…

  還薄禮,你們滎陽鄭氏這么虛偽好嗎?不過我喜歡。

  當然,表面工作一定要做足,楊謙開始謙讓起來。

  結果也不知道是不是楊謙的表演太過真實,倒把性急的鄭元珣惹得發急,站起了身來道。

  “行了,賢弟你若是還把我們當成你的朋友,就不要再推辭了。

  我鄭家送出去的東西,從來就沒有再往回拿的道理。”

  看到這對弟兄那滿臉的堅決,還有站在身邊的管家松叔頻頻打來的眼色。

  楊謙亦只能苦笑著朝著這二位恭敬一禮謝道。

  “既如此,那二位鄭兄的厚禮,小弟可就卻之不恭了。”

  看到楊謙將那幾張文書收下遞給了身邊的管家松叔,鄭元琮與鄭元珣這才松了口氣重現笑容。

  管家松叔也松了口氣,笑瞇瞇地朝著這二位一禮。

  “公子,那老朽去后廚,讓他們趕緊備些酒菜來,還請二位鄭公子稍待。”

  不大會的功夫,美酒,佳肴,都擺到了案幾之上。

  鄭元珣美滋滋地干掉了一杯美酒,朝著楊謙故作神秘地道。

  “賢弟這幾日,可有聽到關于楊叔父的傳聞?”

  楊謙聽得眉頭一跳,放下了酒杯,朝著鄭元珣看去。“還請鄭四哥指教…”

  鄭元琮惱怒地瞪了自家親弟一眼,這才有些不好意思地向楊謙一禮道。

  “當然,我們弟兄也只是風聞這些傳聞,是真是假,不敢定論…”

  “十日前,齊郡的歷城,魯郡的曲阜發生了一場風波,有幾間利用雕版印刷術,售賣廉價書籍的書坊。被當地的讀書人給砸了。”

  “說是他們印刷淫詞穢典,誘人向惡…”

  “而且還有不少的讀書人,聯名向當地的官衙,

  要求查少境內的所有印刷出來的廉價書籍,查封這些書坊。”

  楊謙聽得目瞪口呆,倒吸了一口涼氣低喝道。“那些讀書人瘋了?!”

  “他們自然沒瘋,他們敢這么做,自然是有人在背后指使唄。”鄭元珣呵呵涼笑不已。

  “聽聞,陛下震怒不已,卻也因為如今正在籌劃北征高句麗之事。

  為了河北、山東之靖寧,只能暫且隱忍此事。

  只將那些鬧事的讀書人,或杖或流,但是背后的,呵呵…”

  不過,以楊廣的德性,哪怕是隱忍,也絕對不會什么也不干,直接忍氣吞聲。

  于是乎,本該是授爵位滎陽郡公的楊寧,爵位直接給加了一個開國以顯榮耀,而且還賞了食邑千戶。

  要知道自楊廣登基為帝以來,只有楊素、宇文述等寥寥數位權臣得賜食邑。

  并且,又還順便再給鄭元珣也授了一個永安侯。

  “山東河北之門閥,皆是傳家千載的世家大閥,他們與那些依靠軍工顯貴的關隴門閥可不一樣。”

  隨著鄭元琮之言,楊謙自然也就明白了為什么父親的爵位何以能夠得以加開國,又還給了食邑的原因。

  山東河北之地的門閥,乃是因魏晉以來,官學淪廢。

  學術中心移于家族,家族教育就成為文化傳承的重要形式。

  并且,在這些傳承千載的世家大閥眼里邊,王朝更替干他們屁事,他們要的是家族能夠傳承千秋萬載。

  他們牢牢地把握住了學術的傳承和教導權利。

  說得難聽一點,就是自古以來書太貴,貧寒人家讀不起,想讀,就只能投效到世家門閥旗下。

  但凡是河北山東之地的讀書人,幾乎都出自這些世家門閥。

  接受了他們的思想灌輸,自然也是要為他們身后邊的世家門閥服務,自然又反哺了世家門閥,鞏固了他們的地位。

  他們當然不樂意有人突然打破這個規則,而滎陽鄭氏與楊謙父子向楊廣進獻的雕版印刷術。

  對于世家門閥而言,簡直就是一把挖掘他們根基的利斧鋼鋤。

  哪怕是楊廣這位大隋天子極其強勢,他們這些門閥世家不敢明目張膽地站出來反對。

  但是,并不妨礙他們躲在暗處,暗戳戳地做著各種小動作。

  直到鄭氏兄弟告辭離開,楊謙猶自沉浸在這對兄弟之言中,陰沉著臉不可自拔。

  待到夜里,楊寧回到了府中,品抿著娘子遞來的茶湯。

  手指輕輕地點在擺在案幾上的四張文書之上,意味深長地道。

  “不愧是滎陽鄭氏,這份薄禮,于他們鄭氏而言,的確不過是些許外物罷了。

  而對于我們楊氏,則猶如雪中送碳啊…”

  一千畝田契,這其實是這四張文書里邊,價值最普通的。

  還有一張,則是滎澤縣最大的鐵匠鋪的轉讓文書。

  還有三位老練鐵匠也一同轉給了楊家。

  還有一張是一座位于滎澤縣城內的三進的大宅院轉讓契約。

  楊府沒有自己的鐵匠,只有木匠。而鄭氏直接送了一座鐵匠鋪。

  鐵匠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三位原本屬于是鄭氏家奴的老練鐵匠。

  其中還有一位是專門給鄭氏打造刀劍的老師傅。

  鐵匠的用處之大,自然不必說了,過去楊府的鐵器壞了,都只能送去滎澤縣城里邊去修理。

  再加上現如今,楊氏在滎澤的田地產業越來越多。

  單單是各種器具的打造和修理,那就是一筆不菲的花銷。

  而現在,鐵匠鋪和鐵匠都成為了楊家的私產。

  對于現如今驟然得到了大量田地的楊家而言,的確是雪中送碳之舉。

  韓氏亦如釋重負地嘆了口氣,深以為然地連連頷首。

  “鄭氏三番五次向咱們楊家示好,說起來,多賴咱們大郎之功。”

  楊謙搖了搖頭,一臉正色地道。

  “娘親,您說錯了,孩兒此許微薄之功算得了什么,重要的還是父親,是父親的功勞。”

  韓氏輕拍前額,有些尷尬地一笑,趕緊點了點頭,認同地道。

  “啊呀…瞧娘這腦子,對,是你父親,都是你父親的功勞。”

  “…”這一瞬間,美滋滋恰茶水的老干部楊寧頓時有種索然無味之感。

無線電子書    隋唐君子演義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