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行話叫:時裝劇的道具師必須懂生活,古裝劇的道具師則要有文化。
真不小心用錯道具,一世英名都要打水漂。
網友總結過各種穿幫鏡頭,最常出現的居然馬鐙,號稱是穿越千年的產物。
據資料記載,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馬鐙實物是從北燕大將馮素弗墓中出土的,大約在南北朝時期。
但在許多漢代劇甚至朝代更早的歷史劇中,都出現馬鐙的特寫,《漢武大帝》及《大秦直道》就曾發生過這類錯誤。
三國演義里曹操征張繡割發代首一段,曹操戰馬所踐踏的是一片辣椒地,曹兵啃玉米棒子充饑。
漢宮飛燕里,被選入宮的趙飛燕把定情戒指藏在烤白薯里捎給宮外情人…
但事實上,辣椒、玉米、紅薯傳入的年代都是明朝。
這些都是小事,最頭疼的是道具器皿的選擇,道具師通常會避免與出土文物同款。因為古代王侯家中的青銅器、瓷器均為定制,都是獨一無二的孤品。
時裝劇的道具師就輕松很多,家里日常擺設或是流行品牌衣服包包,都能直接使用,頂多搭配有損格調,但不會出現原則性錯誤。
資金方面更簡單,時裝劇涉及的現代商品可以尋求贊助商的幫助,這也為劇組省去大量資金。
所以古裝劇中很少會有針對道具的特寫鏡頭,很多青銅器、漆器的材質都是木頭或者塑料,外面涂一層特殊的漆,遠看可掩人耳目。
量大還能走淘寶。
除非導演對鏡頭有特殊需求,才會進行精致道具的定制。價格非常貴,隨便一件好幾萬。裝逼點的道具經常去潘家園尋寶,買高仿A貨充臉面。
聽花姐說,當年冰冰拍武媚娘的那件女皇登基龍袍,重達25公斤,價值50萬元,全部手工定制,由26位工人連續趕制三個月才完成。
光她一個人的服裝多達260套,全組演員服裝超過1000套。最夸張的是只穿一次,拍完就靜靜躺在倉庫里,再也無人問津。
尤其熱播劇,服裝的辨識度非常高,很難反復利用,重見天日的希望微乎其微。直到現在那件價值不菲的龍袍已由冰冰私人珍藏。
很多小鮮花為什么喜歡演古裝?
當然是夠美了!
皮膚個個吹彈可破,各種美的不要不要的衣服,身邊全部特效…
跟化妝小姐姐們聊天,喜歡化年輕妝,最怕遇見老年特效妝。先要演員本人的臉部翻模雕塑定制一張專用假皮,光這張皮的制作最少兩個月。
小心翼翼戴上假面具,再在其基礎上進行修補定妝,每次至少需要五六個小時,別說化妝師,連明星都坐不住。
如果演員六點鐘上工,24點收工的話,那化妝師要到凌晨一二點鐘才能收工,四五點鐘又要起床進行第二天的準備工作,睡兩三個小時家常便飯。
但凡備受好評的古裝劇,對古代禮儀的考究都是精益求精。甄嬛傳的第一個鏡頭,太監執鞭三響,群臣上朝的畫面至今仍令人記憶深刻。
上朝的時候群臣必須在乾清門御門聽政,而其他清宮戲都是在太和殿或者乾清宮內議事。太監侍衛路遇皇帝妃嬪需躬身面壁,待步輦隊伍遠去方可回身。
宮女夜晚侍寢時只能抱膝和衣而坐,隨時聽候召喚。所有細節都需要事先由禮儀老師教會演員,甚至提前兩三個月進組培訓。拍攝時還需現場監控,避免演員因為緊張或者忘記而犯錯。
孫娘娘在開拍前一個月就向劇組借花盆底鞋,自己在家中暴走練習。盡管如此橫店很多路都是鵝卵石鋪的,摔倒崴腳so
后宮那些妖艷賤貨們,看似漂漂亮亮,尤其是皇后貴妃們,誰會知道頭上的零零散散頭飾重達20多斤?
每個人都好像在頂缸,整個頭像是針在扎,摘掉后發現頭上全是包。
頭套透氣性極差,倒霉趕上夏季拍戲,一天下來頭奇癢無比,恨不得直接撓破頭皮。
受苦的還有膀胱,好容易穿上戲服,各種繁瑣復雜,里外加起來七八層,根本不敢喝水,想尿只能硬憋著。
冬天的戲,對于男演員來說還好扛一些,戲服里面還能穿上保暖內衣。每當看到同組胸前坦蕩的女演員們…
至于夏天,40多度,穿著古裝,誰也別笑誰!
主演們辛苦,群眾演員也不輕松,自己曾經當過幾次皇家羽林軍,你丫的每件軍服10公斤!
一站就是一整天,即便鏡頭只是遠遠帶過,但導演嚴格要求,侍衛應該怎么站,低頭還是平視,兩腿閉合還是岔開,誰錯馬上滾蛋。
臺詞更不用說,大段大段文言文,很多明明從自己嘴里吐出來,腦子根本一片懵逼。
也是因為見過太多,丁誠一直對古裝抱有敬畏之心,直到現在也沒有拍過一部戲。
“恭喜杜松晉級!”
今天錄制終于結束,三個選手進入下一輪,大家坐了一天,累的要死,紛紛回酒店休息。
接下來幾天沒事,帶著老爸老媽游西湖,好好享受一下人間天堂的感覺。干脆不回京城,反正馬上又要錄制第二期,省的到處飛來飛去。
現在手里有錢,連花姐都說不用急著拍戲,既然走精品路線,那就寧缺毋濫。
人解決溫飽以后,自然必須有點更高級的精神追求。按照花姐的計劃,以后電視劇盡量少接,除非是特別好的本子和角色。
已經是三金影帝,走到最高山頂,多少人羨慕嫉妒恨,何必重新走下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