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過罪犯,病人和自閉癥,正好挑戰一下精神病。
還有偶像劇,好容易練成的微笑大法也不能浪費是不是?
要說花姐看的挺準,綜合下來,這部七分之一的我,的確很適合現在的自己。
第二天蘇瑤興沖沖跑來,大聲宣布道:“昨天夜里三點半,粉絲正式超過一百萬!”
丁誠上網打開微博,粉絲一百零二萬,自從電影播出,每天漲十幾萬,終于熬到一個整數。
每天上千條評論,各種私信留言,蘇瑤負責收集整理,選出最有建設性的意見讓自己參考。
這種事用不著自己操心,吃完早飯,拿起劇本,開始做人物小傳,有梁宏峰梁宏宇兩兄弟的磨煉,這種角色基本沒有難度。
投資方是企鵝,小馬今年力壓老馬成為國內首富,要說玩娛樂,阿里拍馬也干不過企鵝。
導演叫鄧凱,科班出身,沒有什么知名作品。女一叫蔡文靜,也是新人,可以這么說,這部劇除了自己,清一水漂漂亮亮小鮮肉。
沒辦法,偶像劇就是花瓶多,否則腦殘粉如何舔屏?
研究完劇本,劇情邏輯勉強及格,人物除自己,其他沒有出彩的地方。就連女一也不過是傻白甜,單純負責撒狗糧。
換句話說,這部劇所有賣點基本都在男一號身上。
自己唯一擔心的就是臺詞,念起來很拗口,很多語境都不對。離開拍還有十幾天,也不能直接問導演編劇,只能讓蘇瑤找來原版韓劇,看看人家到底是怎么回事?
才看兩集,終于明白企鵝為什么選擇翻拍。劇情合理,演技在線,人物豐滿,難怪當年也是收視大熱門。
國內這種懸疑偶像劇還不多,更何況是多重人格,別說這部劇,就連梁宏峰梁宏宇不也是走這個路子?
最大差別還在于劇本,暗影追兇很扎實,邏輯清晰,劇情層層推進,懸疑感很強。
而這部劇走的是偶像路線,觀眾都是少男少女,就算有燒腦也不會太多,只能算是花邊,主要還是愛情。
這幾年經典劇翻拍早就成為行業一大趨勢,盡管口碑收視率都差強人意,但仍有大量導演編劇樂此不疲,紛紛投入翻拍劇創作中。
原作先天的關注度、成熟故事內核、節省開發成本,最后宣發都容易炒熱點,輕輕松松上熱搜…
幾乎沒有一部翻拍不是在觀眾熱情的罵聲中成長起來的,但這也攔不住經典一部部被重現在電視熒屏。
平心而論,翻拍劇并不是每部都爛,只是大多數都無法跟經典的原版相媲美而已。
去年翻拍自韓劇和日劇的有四部,經典國產劇兩部,還有一部翻拍自臺劇。
六部登陸一線衛視,五部是網劇,光企鵝就包攬四部。不管評分如何,收視率都不錯,觀眾邊罵邊看,邊看邊罵,樂此不疲。
豆瓣評分不能看,原版評分全部六分以上,八部超過八分,甚至三部直接爆到9分,堪稱神作。
這才是投資方總是盯著這塊蛋糕不放的主要原因,別人辛辛苦苦弄個本子,經過市場驗證口碑大好,花點錢買過來版權,隨隨便便一拍,找點流量明星,穩賺不賠的好買賣。
在丁誠看來,這玩意跟過日子一樣,幸福的家庭都差不多,不幸的各有各的不幸。
最大問題在于如何拿捏本土化的尺度,尤其是韓劇和日劇,都是根植在本國現實社會里,著墨于情感,在描摹人性和情感方面入木三分,才能引起共鳴。
而翻拍版大多只提取原版表達的社會命題或情感命題,卻在將故事融進國內現實時出了問題,一句話,水土不服,不倫不類。
這點徐文崢就很聰明,雖然美國早就有一個先例,但還是結合本土的看病難,直接戳中觀眾淚點,票房口碑大爆炸。
然后就是劇本,還有道具服裝用不用心,各種細節弄不好也會被觀眾吐槽。
你既然敢翻拍,那觀眾就敢比著原版對照,一點點缺點就會被無限放大,成為罵街的理由。
對于做生意的人來說,IP開發之所以能如此盛行,資方看中的并不是故事本身,而是觀眾對原作的關注度。
買過來版權后,直接對原有故事大刀闊斧地改編,改完之后就算是被吐槽,只要關注度夠高,能帶動收視率,金主爸爸肯砸錢投廣告,還有什么不高興的?
長嘆口氣,既然接下劇本,那就好好演。其他的也管不了,別說自己只是一個演員,就算是導演,在片場有時候也是弱勢群體,說了都不一定算。
尤其是這種不知名的新導演,加上一群來歷不明的菜鳥,丁誠用力搓搓臉,這才是最擔心的原因。
算了,以后不可能總是遇見徐文崢和李成杰,跟徐英華合作更是運氣,大部分都是這種環境,早點接觸,早點適應,那句老話怎么說?
常在河邊走,
哪有不濕鞋!
進入系統,之前的項目全部完成,仔細比對后,選擇馬上用到新情緒。
“宿主選擇新項目…”
“邪魅狂狷”
“生物電掃描中…”
鏡子里的臉逐漸冷峻下來,眉頭上挑,眼角拉長,嘴角稍稍翹起,仿佛帶著一抹似有似無的邪笑。
目光直勾勾,看似冰冷,真正面對反而能感覺到其中蘊含的灼熱和躁動…
“完成度80%”
“完成度85%”
“完成度90%”
幾次嘗試下來,五官之間有種說不出來的飛揚跋扈,尤其是眼角,七不服八不忿的樣子,有種一言不合就拔刀的沖動。
丁誠很滿意現在的效果,其中一個角色是暴力狂,能動手絕對不嗶嗶,人狠話不多。
用網絡流行語就是:狂拽酷炫吊炸天!
原本想用漠然無情,但發現不太合適。梁宏峰那種是高高在上的俯視,或者是拒人千里的審視,無情只是看透真相的智慧,你什么時間見梁隊擼起袖子跟人干架?
這個角色不同,很躁動,喜歡表現自己,說白了就是現在十五六的小年輕。青春期叛逆總想離開大人的控制,妄想做點什么來證明自我價值。
這就是劇本高明的地方,看似七種性格,其實對應人成長的不同階段。從男主角身上都能找到熟悉的影子,增加觀眾的代入感。
社會很壓抑,現實很殘酷,每個人內心都有打破一切束縛的瘋狂。只不過缺乏勇氣和實力,但能熒幕上看見這種角色,也是一種情緒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