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三十二章 水塔運輸系統

無線電子書    大明的工業革命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宋老太爺回到朱氏水泥廠,李州橋帶著招募的苦力們正在朱氏水泥廠北面一里左右的位置,開挖地基。

  這里是新水泥廠的廠址。

  京師大學堂的天才學子已經增加到了三百人,可以說是人才濟濟了,三年間培養了各種人才。

  李州橋擅長基建,朱舜就把他和一些同樣擅長基建的天才學子從京師大學堂調過來,使用水泥建造工業化的廠房。

  只有理論是不行的,現在正好有機會,讓李州橋這些擅長基建的天才學子們進行實踐。

  朱舜從宋老太爺嘴里得知趙班頭黃掌案這些鄉紳的想法,對于這件事很重視,這一批鄉紳可以說是同化的第一批鄉紳。

  有了他們作為標榜,就在官僚鄉紳階層鑿開了一個口子,慢慢的同化這個階層,直到徹底改變大明的社會結構。

  在這過程中不免會遇到頑固份子,對于這些頑固份子,只能是革命流血了。

  朱舜給了宋老太爺最大的權限,盡可能的吃下本地鄉紳,不過有兩點一定要堅持。

  一是,必須加入紡織協會。

  二是,蒸汽工廠只能建立在永定河岸邊。

  本地鄉紳私底下接觸宋老太爺是為了什么,朱舜心里很清楚,這些老謀深算的本地鄉紳,想要占盡好處,又不想得罪東林黨,兩頭獲利。

  世道哪有這么好的好事,朱舜提出的這兩點,是為了讓他們做出一個選擇。

  要么徹底站在朱舜這邊,從此和東林黨徹底對立,要么繼續眼饞新式機械。

  至于怎么權衡其中的利弊,就要看本地鄉紳有多大的魄力了。

  有了宋老太爺的牽頭,文契過戶很快就辦下來了,北面的石膏礦山、黏土礦山、石灰石礦山,全部落在朱舜手里。

  賈訟師做事還真夠損人不利己的,眼看作坊帶不走,直接一把火給燒了。

  這樣也好,朱舜省去了拆除作坊的工序。

  礦山有了,水泥也有了,接下來就要大搞建設了。

  朱舜帶著李州橋楊百歲等一批天才學子,坐在礦山一里外的河岸邊,這里有一大片臨時搭建的棚戶,給泥瓦匠和苦力們臨時居住。

  李州橋手里攥著一張圖紙,許是在朱舜面前有些緊張,平時寶貝到娘親都不讓碰的圖紙,攥出了褶皺。

  附近灰塵很大,手心出了不少的汗,光潔的圖紙上留下了一道灰泥印子。

  李州橋把手里的圖紙交給朱舜,瞧見上面有灰泥印子,又急又是緊張,為人性格又比較靦腆,頓時鬧了一個大紅臉。

  楊百歲這些天才學子們看著臉紅的李州橋,哈哈大笑。

  朱舜接過來掃了幾眼,這張圖紙是針對石膏蒸汽工廠設計的一張廠房圖紙。

  其中有幾處設施,堪稱突破性的設計。

  朱舜真沒想到李州橋能有這么超前的眼光,指著圖紙上廠房旁邊的一處設施說道:“講一講這個水塔。”

  水塔,正是這張設計圖紙的靈魂所在。

  談到自己最擅長的水利興修,向來靦腆的李州橋,渾身的氣質瞬間就不一樣了,多了幾分自信從容。

  李州橋接過來圖紙,站起身來,指著石膏礦山,開始侃侃而談。

  礦山的礦石運輸一直是最大的難題,往往會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畜力,也是一座礦山的主要人力畜力成本之一。

  石膏礦山距離潮河雖然很近,卻也有長達一里的距離,石灰石礦山更是遠在五里以外。

  潮河的地勢是北高南低,上游地勢高于下游地勢。

  為了節省人力畜力,更加方便快捷的運輸石膏料,正好可以借助北高南低的地勢,修建一處水塔。

  水塔位于石膏蒸汽工廠的上游,這樣就能借助北高南低的地勢,使得水流向下游的石膏蒸汽工廠流過。

  水塔不能直接挖掘,反而要墊高,用水泥建造在地面上。

  直徑90米100米,深度為5米,高于地面2米。

  水塔南側的水道出口有三個,分別流向石膏蒸汽工廠,黏土蒸汽工廠,石灰石蒸汽工廠。

  水泥建造的水道,整體呈弧形。

  至于具體角度是多少,還要根據三座廠房建好以后的具體位置,精確測量以后再定。

  抽水機械,使用更加節省煤炭的第二代蒸汽機。

  楊百歲等天才學子們看著站在潮河岸邊,高談闊論的李州橋,哪里還有半點柔弱書生樣子,分明就是一位指點江山的大儒。

  說不出的士子風流。

  朱舜看著面前的李州橋,也是頻頻點頭,這是大明有史以來,第一次有人提出水塔運輸系統。

  對于水利運輸有著重大意義。

  正是因為是第一次,建造都沒建造過,更不要說發生事故了。

  很多事情只有在錯誤中,才能不斷進步,這個大明首創的水塔運輸系統,自然還有不少的缺點。

  這些缺點如果不進行完善,就有可能發生事故,造成大明子民的傷亡。

  朱舜直接指出了這里面的缺陷:“州橋,還有你們一定要記住,不管是房宅修筑,還是水利興修,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

  “以后你們考慮任何建筑,首先考慮的第一點就是安全問題。”

  “水塔的直徑是90米100米,已經不是一個水塔了,而是一座小型水庫了,還高于地面2米。”

  “水塔墻壁的強度如果達不到要求,時間長了,很有可能發生水漫金山,大量的河水就會變成小山洪,沖垮廠房。”

  “廠房沖垮了還可以再建,里面的老百姓可就要遭殃了。”

  李州橋的臉色有些煞白,何止是遭殃,在蒸汽廠房里做工的老百姓,沒有一個能活下來。

  嘴角不免有些苦澀,難道設計了無數個晝夜的水塔運輸,只是個失敗的產物?

  朱舜接下來的話,讓他又振奮了起來:“水塔運輸系統完全是可以的,只不過建造水塔不能用水泥和青磚,要用強度極高的混凝土直接澆筑。”

  “為了以防萬一,水塔的四壁厚度最低要在一米左右,還要專門安排人盯著,定期對水塔進行檢測。”

  “只要是發現裂縫,立即停止使用水塔運輸系統,迅速排完里面的河水,進行修繕。”

  臉上帶有頹色的李州橋,立即振奮了起來:“山長的意思,這個水塔運輸完全是可行的?”

  朱舜點了點頭,又交代了一些細節,讓歡呼雀躍的李州橋重新設計一份圖紙。

無線電子書    大明的工業革命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