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二十二章 梳棉機的選址

  宋應升看向朱舜的目光,多了一絲敬佩,回答道:“這正是朱先生的高明之處。”

  “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先以恩,安撫民心。”

  “然后以利,安定民心,有了土豆面粉,基本上能保證老百姓能夠吃飽了,只要有飯吃,就不會鬧事。”

  “過去,在下也一直不明白,以新式機械驚人的生產力,再加上皇上的重視,朱先生為何沒有快速擴張。”

  “現在看來,朱先生深得一句話的精髓。”

  宋應升很快就說服了其他人,仔細一想,還真是那么回事。

  工廠主們停止了爭論,視線全部放在了宋應升身上,認真聽他一層一層的剝開這里面蘊含的深意和廟算。

  宋應升停頓了片刻,在工廠主們期待的目光下,說出了那一句話。

  “大國治理,當鎮之以靜。”

  宋應升說到這里便不說了。

  這里的工廠主們,要么是周員外這樣飽讀詩書的鄉紳,要么是從小苦讀經史子集的將種子弟。

  都有一定的學識,聽了宋應升的最后一句話,全部陷入了沉思,細細品味里面的含義。

  心里漸漸充滿了對于朱舜的敬佩,這一次不是敬佩朱舜的發明能力,而是說上一句經世濟民都不為過的治國才干。

  如果真是莽撞的快速擴張,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工廠主這方要死人,活不下去的老百姓也要死人,最終受益的卻是東林黨和晉商。

  宋應升敬佩朱舜,朱舜對于他也多了幾分惺惺相惜。

  上來就傻不拉幾的要稱霸這里,稱霸那里的,最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朱舜很明白作為一個穿越者,最缺少的不是銀子,不是兵權,也不是地盤。

  而是聚攏在身邊的人脈關系。

  沒有深厚的人脈關系,沒有利益的捆綁,在邊疆當了幾年兵就能稱王稱帝?就能拯救大明?

  可笑。

  睡著了,半夜誰給上一刀都不知道。

  宋應升似是看出了朱舜的惺惺相惜,話鋒一轉,再次說道:“但是這個問題,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不過嘛,朱先生既然喊我們來了,應該是找到了對策。”

  宋應升說到這里,又不說了。

  如同隔靴搔癢的工廠主們,哪里能耐得住性子,一起催促起來。

  “老宋,賣什么關子,有什么話趕緊說出來,俺老黃都快急死了。”

  “應升賢侄,盡管暢所欲言。”

  “宋先生,趕緊趕緊。”

  朱舜沒想到一直在祠堂教書育人的宋應升,竟有這等的戰略大局觀,也來了興趣,示意他繼續說。

  宋應升溫文爾雅的笑道:“梳棉機。”

  “手工經濟的棉布價格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棉花的價格高,只要咱們給老百姓提供廉價的棉花。”

  “嗯,梳棉機生產出來的是棉條,更加節省了老百姓的時間。”

  “在下已經計算過了,一擔原棉所需要的棉種、糞水、租借農具這些成本,也就在五六分銀子左右。”

  “而官僚鄉紳們的收購價一般都在七八分銀子左右,最多不超過九分銀子。”

  聽到這里,工廠主們不免罵罵咧咧的大罵官僚鄉紳真黑。

  七八分銀子收購的棉花,轉手一賣,就是二兩銀子一擔,崇禎初年的時候甚至漲到了四五兩一擔。

  周員外剛才還在得意自家有不少的棉花地,聽到工廠主們的破口大罵,臉紅的爭辯道:“為了把原棉挑揀成干凈的棉花,可是要耗費不少的人力。”

  “請人就要花銀子,為了挑揀棉花,花的銀子都快超過收購價了。”

  宋應升贊同道:“不錯,為了挑揀棉花確實要花不少的銀子,原棉挑揀成棉花,大致會把成本提高到一兩四分銀子左右。”

  聽到這里,工廠主們全部明白了,明白宋應升說的怎么徹底解決了。

  有了梳棉機這個堪稱神仙機器的存在。

  工廠主們完全可以用一兩銀子的價格收購棉花,再用一兩二分銀子的價格賣給老百姓。

  棉花的價格從二兩銀子一擔,驟降到一兩二分銀子一擔,老百姓手里紡出的棉布,成本就降下來了。

  工廠主們收購的價格高了,還能讓種植棉花的老百姓賺來更多的銀子。

  一來二去,手工業經濟不僅沒有因為工業化的沖擊,瞬間摧毀。

  還會出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老百姓也就成了真正的既得利益者,倘若東林黨敢摧毀永定河岸邊的蒸汽工廠,估計一定會被順天府老百姓,憤怒的撕成碎片了。

  有了梳棉機的量產化和廉價化,只是兩分銀子,工廠主們也能賺來大筆的銀子。

  難怪宋應升說了一句鎮之以靜。

  這樣一來,第一次工業革命得到了推廣,本土的手工業經濟也得到了保護,甚至是得到了更好的發展,還避免的革命流血。

  三贏局面。

  周員外突然想起來一件事,恍然大悟道:“難怪當初宋老爺子要把順天大幅布的價格,定價為一兩五分銀子一匹,朱先生死活不同意。”

  “原來是因為這個,真的是要降到一兩五分銀子一匹,咱們確實還能賺錢。”

  “但是對于老百姓來說,就算是發明了梳棉機,老百姓還是賺不到錢。”

  工廠主們在宋應升的敘述下,已經想清楚了里面的關節,朱舜就不用再浪費口舌繼續說了。

  只是關于梳棉機的蒸汽工廠問題,還有一些細節要敲定。

  朱舜喝了一口鈞窯翠色茶杯里的茶水,開始交代一些細節,主要是蒸汽工廠的選址。

  因為沒有完善的交通道路系統,永定河岸邊的蒸汽工廠,最多輻射方圓三十里以內的鄉里村子。

  再向外的話,單單依靠兩條腿走路,老百姓花費走路的時間,一來一回就要五六炷香,來不及上工了。

  走的多了,還涉及到要多吃糧食,多買草鞋,更加不劃算了。

  唯一解決的辦法就是給工人們建造臨時住宅,但住在一起的人數一旦多了,公共衛生就是個大難題。

  在水泥還沒發明以前,這個計劃職能擱淺了。

  所以現在只能把梳棉機蒸汽工廠的選址,像面粉蒸汽工廠那樣分散在各個縣了。

  朱舜等人一直到黃昏時分,還是沒有商討好,這其中涉及分配、河流、棉花地等等很多實際問題。

  沒個三五天,商量不出來一個結果了。

無線電子書    大明的工業革命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