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零八章 機械鋸齒打造成功

無線電子書    大明的工業革命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張燾拿起后裝線膛槍,在朱舜的指導下,閉上左眼,只用右眼對著那根鐵管。

  箭靶遠在三百步的距離,他完全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效果和千里鏡一樣。

  能夠看清三百步左右的箭靶,沒有多神奇,千里鏡看的比這個更遠更清晰。

  但是當他按照朱舜的指導,根據十字線進行壓槍,壓到一定的角度。

  “砰!”

  一聲槍響過后,張燾放下冒著硝煙的后裝線膛槍,接過來千里鏡望了過去。

  三百步左右的箭靶,出現了晃動。

  張燾沒怎么玩過火器,有了朱舜的指導,還是有失精準,只是擦著箭靶的邊框飛了過去。

  但是這樣足夠驚人了,這可是三百步的距離,張燾活了這么大了,也就聽說過關寧鐵騎第一神射朱忠義,可以射中三百步的目標。

  大明邊軍這么多人,總有一兩個奇人異士。

  朱舜這個怪胎要除外。

  張燾自己幾斤幾兩,自己最清楚了,對于火器的熟悉程度連個半桶水都算不上。

  別說是三百步的距離,就是三十步的距離,能否命中還要看運氣。

  張燾愛不釋手的撫摸著后裝線膛槍,走到旁邊的官帽椅,坐了下去。

  過了很久,才平穩了心情,鄭重說道:“十朋,遼東邊軍倘若是人手一支這種火器,建奴就不足為慮了。”

  朱舜很贊同張燾的這句話,平淡的說道:“這支后裝線膛槍上裝的是2.5倍鏡,可以做到300m以內精準打擊。”

  內精準打擊!

  張燾接受了朱舜帶來的科學,知道這個三百米有多遠,幾乎是把火器營的準頭,提高了十倍!

  張燾似乎已經看到了遼東將領們,那一張張的諂媚笑臉,感嘆道:“遼東的總兵參將們要是知道這件事,你的安靜日子估計也就到頭了,家里換上鐵門檻,也會被他們給踩平了。”

  朱舜笑了笑,沒有接他的話茬。

  贊同后半句建奴不是對手,卻不贊同前半句,人手一支。

  挑選一名符合條件的狙擊手,就已經很難了,最后能夠合格成為狙擊手的人就更少了。

  別的不說,就拿鉛彈火藥的消耗,足以拖垮大明的財政。

  這兩年的時間里,朱舜陸陸續續的給六弟朱鐵送去了上千發錐形子彈,加上他過人的天賦。

  這才造就了一個三百步狙殺皇太極的額駙佟養性的壯舉,連跳六級,當上了一名把總。

  消息從邊疆傳來,三叔高興的在黃村擺了三天的流水席,慶祝兒子當官了。

  朱舜自己手下的狙擊小隊,經過層層篩選,到現在只擴張到了七隊。

  二叔可是從整個北直隸的老百姓里挑選,挑選到現在,也只擴張到了七隊。

  附和狙擊手條件的少年還有一些,只是他們不愿意舉家成為朱家的家丁,首先就淘汰了他們。

  至于把這種2.5倍鏡線膛槍交出去,更不可能了,朱舜賣都不會賣。

  以后只把狙擊小隊當成雇傭兵,雇傭給福王世子這些坐擁金山銀山的權貴。

  有些話不方便說出來,朱舜笑了笑,喊來一名轎夫讓他把這種線膛槍的圖紙,交給掌廠朱玉,另外給二叔帶了一句話。

  張燾再怎么愛不釋手,也只能放下了手里的火器,隨口問道:“這種新式火器的名字叫做什么。”

  朱舜想到自己還沒給線膛槍取名字,想了想,說出了一個以后讓建奴、倭寇、高麗聞風喪膽的名字。

  “300式線膛槍。”

  測試完300式線膛槍的射程,朱舜和張燾離開了4號實驗小院,趙斗米還是沒有發現恩師二人。

  主要是京師大學堂的安全性極高,配備了三支狙擊小隊,另外還有一支從邊疆退下來的軍士,晝夜換班的巡邏,人數多達五十人。

  整個實驗院的四角,建造了四座瞭望塔,始終有人拿著千里鏡在上面觀望,還都是嗅覺敏感的夜不收和塘騎。

  別說是普通的賊匪了,最擅長藏匿蹤跡的建奴韃子來了,也逃不了一個死字。

  朱舜和張燾兩人頂著風雪,回到正房的火爐旁,還沒把身子烤熱乎了。

  一名青色棉布冬襖的匠人,被鐵塔漢子攔在了門口,只能對著緊閉的鏤紋木門喊了一句:“老爺,機械鋸床做好了。”

  朱舜和張燾站起來走出去,瞧見了那名面色紅潤的匠人,擺了擺手,示意他先回去。

  來到北平機械總局大門口。

  這么冷的天,大門口兩旁的四角亭里,還是蹲滿了管事。

  張燾忍不住打趣了一句,看來北平機械總局比起西瓦廠還要生意興隆,說笑著邁過了門檻。

  新式紡織車間已經建好了,一間占地不小的空曠車間,房頂上有一排排齒輪,連接著一排排的傳動桿。

  傳動桿連接著皮帶,皮帶連接著一臺臺機械鋸床。

  紡織車間旁邊有一個鍋爐房,鍋爐房里有一根鐵管。

  延伸出來,一直通到紡織車間的正中間,那里放置著一臺徹底完善的第二代蒸汽機。

  蒸汽機械車間唯一的難點,是地面的硬化處理。

  現在還沒燒制出水泥,只能先用沙石灌筑地基,地面鋪上三層堅硬的青磚。

  等到水泥燒制出來,直接用水泥澆筑,就能輕松解決這個問題。

  朱舜和張燾走進來的時候,工廠主朱壽工程師陳衢,還有所有的匠人們,都在這里等著。

  瞧見朱舜走進了蒸汽機械車間,匠人們嘈雜的喊了一句見過老爺。

  朱舜擺了擺手,走到一臺機械鋸床旁邊,仔細檢查這臺機械鋸床。

  機械鋸床的零件很簡單,只要有設計圖紙,完全可以用鐵液澆模的方式,制造出來。

  難就難在,怎么讓這些簡單的鐵零件,構架成一臺機械鋸床。

  機械鋸床主要分成三個部分,一是床身,二是鋸輪,三是聯動軸。

  這三個主要部分,朱舜沒去看,看的是都是一些小細節。

  這些小細節可以防止機械鋸床在工作的過程中脫落,以鋸輪的轉速,很輕松就能把匠人的腦袋鋸下來。

  朱舜檢查完這臺機械鋸床,陳衢果然沒讓他失望,小細節方面做的很好:“開始吧。”

  一名初級匠人跑回了鍋爐房,開始往鍋爐里面添煙煤。

  沒過多久,鍋爐房的煙囪里冒出了滾滾濃煙,蒸汽機噴吐著白氣,開始做往復運動。

  陳衢把這個露臉的機會,讓給了一名受寵若驚的年輕匠人。

  在年輕匠人的操作下,蒸汽機帶動面前這臺機械鋸床的聯動軸,聯動軸通過一系列的聯動裝置,帶動鋸輪。

  鋸輪高速旋轉起來。

  年輕匠人和另一名匠人搬來一根原木,放在床身上往前推。

  “嗞!”

  蒸汽機械車間內,立即響起了刺耳的切割聲,同時飛出了大量的木粉。

  朱舜看著旁邊的西洋自鳴鐘,不到一分鐘的時間,一根長約三四米的原木,切割成了兩半。

  兩名年輕匠人繼續配合,只用了十分鐘時間,就把這根原木切割成了大大小小的木材。

  匠人們看著眼前宛若神跡的一幕,用力揉了幾下眼睛,不管怎么揉,眼前還是有高速旋轉的鋸輪,還是放著大大小小的木材。

  忍不住驚呼了起來,很快驚呼就變成了歡呼,有了這種鋸床,能拿多少提成賞銀啊。

  陳衢卻在旁邊認真的記錄著數據,等到兩名匠人把朱氏紡紗機所需要的各種零件切割好。

  陳衢放下手里的硬毫毛筆,拿著一卷墨跡沒干泛黃書卷,走了過去:“現在匠人們對于機械鋸床的使用,還不夠熟練。”

  “等到熟練以后,每組從原來的一個月五臺,增長到每個月二十臺。”

  “咱們現在使用的是原木,不是木材了,木材因為加工困難,價格很高。”

  “使用原木以后,造價從十兩銀子,跌到了三兩銀子。”

  每個月暴漲到二十臺,造價跌到了三兩銀子,朱舜不免露出了笑容,這段時間的苦功沒有白費。

  紡織機械的打造,實現了初步的工業化。

  紡織機械終于可以量產化,廉價化,大批量生產了。

  最多一年的時間,大明的永定河岸邊,就會拔地而起上百家大型的紡織廠。

無線電子書    大明的工業革命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