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22章 一段往事

無線電子書    別惹那個酒仙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你過來啊!!!

  秋十月,有著很多收獲,在這個時間節點上熟悉的五谷被收拾、販賣、儲藏,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對個體而言,年終的總結也悄然拉開了。

  我生長在一個三線小城市,活在一個二線的省會城市,有那么點小性情,幻想著伯樂終究能被千里馬賞識的日子,然后實現財富自由,可以肆無忌憚地為那些好看的皮囊買單。。。。。。

  打游戲成為了一切日子不順的寄托,有太多人不甘心不放手,執著于昨天的癡狂,叫人迷戀卻也迷惑,不知該往哪兒走。。。。。。

在我所余的生命中可能再也碰不見那個孩子了。我想那個孩子肯定不會想到,永遠不會想到,他正被一個人寫進一本書中,他正在  成為一本書的開端。他根本不會記得我了。周末辦公室人少的時候,有種感覺像是自己走在在一條幽靜的小路上,一盞路燈在夜色里劃出一塊明亮的圓區,提供自己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晚秋的光景,有柳樹枝葉散落無形的頹勢,也有初冬將近的雪染大地的氣味。

  我曾經跟他玩過一會兒,他將不會記得那個明朗的晨午,在一個房子里,我專注地看他吃包子的模樣。跟他說東道西。甚至現在他就已忘記,那些事在他已是不復存在如同從未發生。

  但也有可能記得。就像散落的枝葉有著屬于它自己的歷史。無論在他的記憶里怎樣保存,只有他自己能讀取。

  說不定有一天他會設想那個人的來路和去處,他也可能把那個人寫進一本書中。但那已與我無關,那僅僅是他自己的印象和設想,是他自己的生命之一部分了。

  男孩兒有兩歲多,鼓鼓地小肚子有著這個歲數一切的可愛,當我遞給他包子時,我發現包子似乎有他的臉大,我好奇地看著他,想象他嚶嚶的小嘴兒如何才能吃下這巨物,他指了指包子,卻想不出應該怎樣表達,大致是想我示好,請我幫他把包子掰成他可以容納的分量吧,我依舊望著他,望著他,當時我想了很多,我們很快就要分開,

  我和這個孩子,將很快失散在這琉璃的城市里,失散在周圍紛紛壇壇的世界上,誰也再找不到誰。

  我們也是,我和你,也是這樣。我們曾經是否相通過呢?好吧你說沒有,但那很可能是因為我們忘記了,或者不曾覺察,忘記和不曾覺察的事等于從未發生。

  今天風刮得有點厲害,在我回歸體系內部工作之后。我遍是辦公室的常客。這并不是一個讀書和享受清凈的好地方。每一個心里的大學生都似曾相識又漸行漸遠——我不曾注意到他們究竟是從跑哪兒去了,他們會一遍跑一遍喊著自己的名字,一遍跑一遍喊著自己的情懷,一遍跑一遍喊著自己的夢想、跑進陽光光里,蹦跳著跑進那片明亮的圓區,沖著一顆大樹或者不知道什么東西的吶喊,有心氣的人總是這樣,他們流連于自己的感官,放佛世界的一切在他們面前都被形象化,可愛得讓我羨慕。

  有些時候,讓我想起孔夫子說的綠先生,只知有一年有三季,因為它的一生只有三季,從未見過冬天,又如何見證雪花的消融,有些時候人不知而不慍,我想是有道理的。

  體系里新來的人就如同綠先生一樣。。。。。。又好比我告訴他們那是棵死樹:“對,死了,這棵樹已經死了。”“噢,”他們想了一會兒,“可它什么時候死的呢?”“什么時候我也不知道,看樣子它早就死了。”“它是怎么死的呢?”不等我回答,他們就開始議論著“我告訴你讓我告訴你!有一個人,他端了一盆熱水,他走到這兒,嘩--,得…”男孩兒看看我,看見我在笑,又連改口說:“不對不對,是,是有一個人他走到這兒,他拿了一個東西,刨哇刨哇刨哇,咔!得…”女孩兒的眼睛一直盯著男孩兒,認真地期待著一個確定的答案:“后來它就怎么了呀?”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對錯的事,八卦是人的特質之一。

  “它到底怎么死的呢?”無為者的謙遜和自信都令我感動,他既不為自己的無知所羞愧,也不為剛才的胡猜亂想而尷尬,仿佛這都是理所當然的。無知和猜想都是理所當然的。我說:“具體怎么死的我也不知道。”

  現在我有點兒懵,他是不是要問,死是怎么一回事?活,怎么就變成了死?這中間的分界是怎么搞的,是什么?死是什么?什么狀態,或者什么感覺?

這話聽起來就像是說:我們并不知道我們最終要去哪兒,和要  去投奔的都是什么。

  窗外下起了今年的第一場雪,下得潔白,連貫。每個早晨都會聽喜馬拉雅,并不在乎放的是什么?一種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的積累,以及承受孤獨的能力。

  慣性的作為,會引發很多事情,就像蝴蝶效應一樣。在白天的大部分時間我就坐在卡位上,想事,刷微信,想事,刷微博,想事,吃午飯,多數在企事業單位工作的人日常的命運大概跟我一樣,不知道什么時候我想寫一種叫作的東西。并不能滿足我對于知識的炫耀,以前我的小妹妹跟我說,我寫的速度,她絕對會把我拉黑,太慢,要很久很久才能更新一段或者一些文字,確實如此,我不擅長組織文字,一般組織一篇像樣的文字,會很費時間。

  前些日子有個小女孩兒叫我叔叔,再過段日子“就是伯伯、爺爺”,我有種特別的欣慰,松了一口氣,我差不多要感謝他了。人是怎樣長大的呢?忽然有一天有人管你叫叔叔了,忽然有一天又有人管你叫伯伯了,忽然有一天,當有人管你叫爺爺的時候你作何感想?

  冬天的太陽從這邊走到那邊,體感溫度只有在正午時分才能有所變化。我看見幾只麻雀在枯槁的灌木中蹦蹦跳跳、唧唧喳喳,它們那么小脂肪也很少,麻雀肉烤著吃的確不怎么美味,小時候去河里抓魚蝦,水下巖石底總有水蛭,大人們說是吸血蟲,尤其在抓小蝦的時候,我們也是害怕的,但害怕并不能阻擋內心對于抓捕的執著。

  年關將近,快要到這一年三百六十日的終期,花草也好,貓狗也好,人也好,都殘敗著,或者落寞著。這個時節好像特別適合說再見,滿眼灰蒙蒙的一片蕭瑟仿佛在醞釀一次盛大的散場。但顯然,告別不太可能是件喜悅的事。

  裹著笨重的冬衣呆坐著無心學習的我,聽見班主任的召喚,打了個激靈。

  “你媽媽讓你回家一趟,你外公不太好。”

  其實外公已經住院一個月了,最近幾天情況愈發不好了,家里的小孩子才一一過來跟外公說說話。天不那么陰郁了,偶有陽光照進充滿消毒水味道的病房,那一束光,穿越嚴寒,掙扎存活,讓人心生憐憫。外公伸手試圖握住兒孫時的顫抖,是僅剩的幾束能照耀他走到生命終點的光,漸漸微弱,卻越發不肯熄滅。

  外公的意識還算清楚,能認出我們是誰,偶有遲疑,外婆就在一旁輕聲提示。我看著外婆的臉,

無線電子書    別惹那個酒仙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