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68章 一環和一環

無線電子書    暖君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周娥和安孝銳都是將近天黑才回來。

  周娥這邊,沿著這片荒山密林,一路往西偏南,越往里走,離朝廷越遠。

  安孝銳去了趟最近的縣城,縣城不大,幾乎看不到已經戰起的痕跡。

  四面城門,和城里熱鬧的地方,甚至離縣城十來里的驛站,都張貼著李苒和周娥那兩張畫像,畫像下廂兵和保長甲長守著。

  去的路上,他還遇到了一回巡邏的一隊輕騎。

  周娥臉色陰沉,往荒山深處走,越走越遠,也越來越不好走,她今天走的路,有些地方,她覺得馬過不去。

  無論如何,她們不能丟掉馬匹,一來發現了馬,就發現了她們蹤跡,容易暴露,二來,沒有馬,她們就更加艱難了。

  離開這座荒山,她們這幾十人,能拼得過幾支巡邏小隊?

  安孝銳瞄著周娥的臉色,和李苒明顯又起了燒的樣子,說著些不靠譜的這個那個話,以顯得眼下算不上什么困境。

  等李苒睡著,安孝銳和周娥,以及王翠頭挨著頭,衡量來衡量去,低低商量了半天,決定等明天李苒稍微好一點,就啟程,貼著林子邊緣,再往里走走,一邊走,一邊找南下或是北上的路徑。

  李苒睡得不沉,時昏時醒,天明的時候醒了一會兒,迷迷糊糊想要坐起來,卻不知不覺又昏睡過去。

  李苒是被桃濃推醒的。

  “姑娘,快醒醒,得躲一躲,又有人來了!這他娘的!”

  不等李苒清醒,桃濃就架起李苒,將她靠進墻角,王翠等人急忙忙挪過那張破桌子,再蓋上厚厚一層樹枝。

  李苒蜷縮在墻角,一身汗出來,人清醒過來,將呼吸平息到最輕,側耳聽著外面的動靜。

  由遠而近,踩著枯枝落葉的腳步聲不只一個人。

  一聲響亮的銅鐵敲擊在青石上的聲音之后,腳步聲進了小廟。

  李苒接著聽到聲有些蒼老的男聲“打擾大仙了,略奉薄禮。大郎。”

  一個年青男聲應了一聲,聽聲音,應該是擺著什么供品上去。

  “小老兒姓洪,單名一個壽,丁未年進士,先帝走后,小老兒掛靴而走,帶著家人遷到此處,隱姓瞞名,耕讀之余,行醫救人。

  昨天天落黑時,有個婦人,用車推著丈夫上門求醫,拿了塊金子,說是此處狐仙賞給她救她丈夫的。

  小老兒猜測,賞金子的,不是狐仙,大約是先帝遺脈,若還在此處,望能賜見一面,小老兒有話要說。”

  李苒聽的呆怔。

  丁未年,和那位出了家的狀元是同科嗎?

  李苒伸手推了推擋在她面前的那半張破桌子,桌子晃了晃,壓著樹枝倒在地上。

  周娥大約就在后門口,桌子倒地的聲音沒落,已經握刀沖進來,擋在李苒身前,瞇眼看著幾步沖過神像的洪壽等人。

  安孝銳等人從四周圍上來,把洪壽四人圍在中間,幾個哨探一路往外查看過去。

  “果然是姑娘。”洪壽仿佛沒看到周圍的刀光劍影,只看著李苒,緩緩往下跪倒,鄭重磕頭。

  “當不起老先生這樣的大禮,老先生請起。”

  李苒往前挪了挪,坐直欠身。

  “姑娘病了?是受了風寒?發熱沒有?能不能讓小老兒診一診脈象?”

  洪壽認真鄭重的磕了幾個頭,站起來,仔細看著李苒道。

  “你怎么知道我們在這里?就憑那塊金子?”

  周娥擋在李苒面前沒動,掂著手里的刀,從洪壽打量到跟著洪壽跪倒磕頭的一個老仆和兩個中年人,又看回洪壽。

  “前天傍晚,您和姑娘的畫像,就貼到了吳縣城門上,我們鎮子上,天落黑的時候,也貼上了。我見過姑娘的畫像。”

  洪壽看著周娥,頓了頓,看向李苒。

  “丁未年那一科,王安是狀元,小老兒是三甲末名,那一科,他是頭名,小老兒是末名。

  放榜之后,他來找我,王安是個爽朗愛鬧的性子,說頭名和末名,這是緣份。

  也真是緣份,小老兒和他,一見如故,相交莫逆。

  后來,先帝大行,小老兒掛印歸鄉,王安跟在簡相身邊,參贊政務軍務。

  他就是不服不忿,先帝那樣的人,論品行,論才干,論見識,論眼光,論胸懷,無一不是天縱之人。”

  洪壽的話頓住,好一會兒,低低嘆了口氣。

  “時也命也,小老兒順時應命,王安心氣高傲,唉,再心氣高傲,天命如此,又能如何呢?

  去年春天,王安見過姑娘一面,之后,他來找我。

  他來時,已經落了發,在小老兒這里停留了兩天。

  和小老兒談天論地,除了說了說姑娘,又畫了幅姑娘的小像給小老兒看,別的,一句沒再提世人世事,只談法論道,說些格物致知的道理。

  姑娘的畫像一送到鎮上,小老兒就認出來了。

  既然送到這個地方,姑娘必定是追被趕,逃向這一帶了。

  這一片山林,往東,通往櫟城和楊縣一帶。

  這些年來,簡相以保甲連坐之法,治理鄉縣,姑娘能躲到現在,只怕是只能是在這一片山林之中騰挪躲閃。

  這一帶彎在山凹里,除非特意過來,否則無人經過。

  這山林中,除了逃難之人,這幾十年,也就是修了這座廟的那位老先生,迷路到過一回。

  逃難之中,還能濟危救窮,就算不是姑娘,這個人,也值得小老兒過來一趟,看看有沒有能幫得上的。”

  周娥將刀收進刀鞘,示意王翠,“升堆火,這大清早的,又濕又冷。”

  一邊說著,一邊蹲下來挑干樹枝,見洪壽看著她不說話了,擺了擺手道“你說你的。”

  洪壽笑著點了下頭,看向李苒,接著剛才的話道“鬼神助人之事,借由夢境指點也就罷了,這樣的金子,只怕鬼神沒有這樣的本事,這多半是人借著鬼神之名。”

  洪壽從懷里摸出李苒讓桃濃扔給那個婆娘的那塊金子,遞到周娥面前。

  “我想著,也許是姑娘,怕姑娘只是歇上一晚,天明就得走了,所以,就連夜趕過來了。”

  “你倒是聰明。”周娥掂了掂金子,又遞給了洪壽。

  “煩老先生替我診一診。”李苒沖洪壽欠了欠身,伸出手。

  洪壽繞過周娥,坐在地上,曲一條腿,把李苒的手放到膝蓋上,按在李苒脈上。

  凝神診了一會兒,又診了一遍,洪壽輕輕吁了口氣。

  “姑娘脈象雖有些弱,卻已經平和了,已經快好了。”

  “那就好,多謝您。”李苒暗暗松了口氣。

  “你剛才說,看看能不能幫一把,你能幫什么忙?”

  周娥看向洪壽道。

  “姑娘得趕緊離開這里。

  王安和小老兒說起過祁伊這個人,精細謹慎,善察人心,是個極不簡單的。

  小老兒能想到姑娘順著這片山林一路進來,祁伊必定也想到了,王安說他是個穩扎穩打的,等到他圍過來時,只怕姑娘就極難脫逃了。”

  洪壽看著李苒道。

  “你有什么辦法?”周娥干脆直接的問道。

  “知道是我們,還要幫我們?”李苒和周娥同時問道。

  洪壽看著李苒,露出笑容。

  “我知道姑娘的意思。

  先帝大行時,我掛印的地方,就在蜀中,之后,王安也問過我,要不要再領一任州縣,我和他說,我是不會再出仕為官的了。

  我和王安,都是深受先帝知遇大恩,此一生,唯奉先帝為主。

  先帝大行,留了遺旨,這天下姓什么都行,只要百姓能安居樂業,先帝命我等如從前一樣為民生盡力,小老兒到這里之后,開設塾學,教化鄉間子弟,行醫治人,有錢的多要些診金,沒錢的,一把青菜也一樣。

  小老兒以為,這也是為民生盡力。

  除此。”

  洪壽的話頓了頓,看向周娥。

  “這四面山坡,都能生長茶樹,只是品質不佳,一向無人理會。

  二十年前,我到了這里,向農人收茶葉炒制壓成茶磚,運往北邊,賣價還不錯。”

  “馬幫?有多少人?多少馬?今年還沒走?”周娥眼睛亮了。

  “一年走上兩三趟,一般年成,一趟有個百十匹馱馬。馬幫的事兒,一向是大郎管著的,這次,讓他走一趟。”

  洪壽指了指一直站在他旁邊的中年人。

  中年人帶著笑,恭謹的分別沖李苒和周娥長揖。

  周娥沒說話,看向李苒。

  李苒看著洪壽,沒等她說話,洪壽接著道“我有三個兒子,這是大郎,敦厚謹慎,喜愛農事,耕讀自娛;那是二郎,自小跟我習學,專心醫術;三郎是個落拓性子,一年里,多數時候游歷在外,做點小生意。

  眼下和以后,掌管這里和天下的,不管是這邊,還是那邊,或是其它什么人,不瞞姑娘,我們父子四人,并不在意。

  這趟相助,只是為了姑娘。

  姑娘是先帝的遺脈,只為這個。

  至于別的,姑娘這王妃身份,那份謝大帥的顯赫,小老兒從沒想過。”

  周娥聽的眉梢挑起,斜瞥著洪壽,又掃了眼洪大郎,洪大郎迎著她的目光,欠身微笑。

  “我們得商量商量…”

  周娥的話沒說完,就被李苒打斷,“那我就不客氣了,煩勞老先生。”

  周娥擰起眉,片刻又舒開,往后退了一步,沒說話。

  “不敢當。”洪壽沖李苒欠了欠身,“既然議定,那就是宜快不宜慢,讓大郎和老仆洪安帶上馬,繞點兒路去茶莊,拾掇馬匹貨物。

  小老兒陪姑娘從這里下山,先到小老兒在山下的莊子里,歇一晚上,收拾收拾,明天一早就啟程。”

  周娥看向安孝銳,安孝銳欠身笑道“我跟洪大郎去拾掇馬匹貨物,您陪姑娘過去。”

  周娥點頭應了。

  一行人極快的收拾利落,將小廟內外恢復原狀,周娥又親自查看了一遍,一行人分成兩路,各自離開。

  小廟外拴著兩頭瘦驢,洪壽和李苒各騎了一頭。

  洪壽二兒子牽著洪壽那頭驢,王翠上前牽著李苒那頭,周娥背著手,緊跟在洪二爺身后,桃濃跟在周娥身邊,沈麥落后兩步,和周娥呼應。

  其余哨探,散在四周跟著。

  洪二爺專心牽著驢,洪壽和李苒說著些行醫和桑麻田茶的閑話,沿著幾乎看不出來的林中小路,曲折而下,走沒多遠,就看到房舍整齊的一處宅院。

  “從那邊,到那里,這一片,有些是我買下的,不過多半是我雇了人開出來的荒地,佃給他們耕種。

  大郎擅長農事,每年春耕春播,秋收秋種時,都過來這里,到處查看,為了方便,就起了這幾間房。”

  洪壽笑著解釋眼前的宅院。

  李苒笑應了,在宅院前下了驢,和洪壽一起進了院門。

  小院里十來間屋,廚房里廚具米油臘肉,一應俱。

  周娥背著手挨間查看,除了上房,以及東廂兩間廚房,其余七八間屋里,堆滿了各式農具,以及一束束曬干的整棵稻。

  小院有個菜園,桃濃和沈麥挑了些菜,蒸飯炒臘肉臘雞青菜,幾天以來,頭一回舒舒服服吃了頓飯。

  從進了小院,洪壽只坐著陪李苒說話,洪二爺指點著桃濃和沈麥各樣東西在哪兒,卻不近前,桃濃和沈麥燒了水,煮了菜飯出來,洪二爺必定先要上兩份,端給洪壽一份,自己一份,先喝先吃。

  周娥自始至終瞄著洪家父子。

  雖說這父子倆始終站在明處,先喝先吃以示無毒無害,可她還是不敢放松一絲半分,眼下的處境,多小心都不為過。

  李苒吃了頓飯菜湯齊的晚飯,和衣而睡,這一覺睡得很實沉,過了子時,桃濃把她推醒時,她只覺得自己剛剛閉上眼一般。

  天空中應該有不少陰云,殘月被厚厚的云層掩住,遠遠的,卻還能看到一片亮閃的星空。

  洪壽和二兒子走在最前,沿著田埂,走了一個來時辰,上了一條鄉間土路。

  路上,洪家大爺洪敏一幅馬幫掌柜打扮,和一身差不多打扮的安孝銳一起,帶著幾十匹馱滿貨物的馬,已經等著了。

  “趕緊走吧,天亮之前,最好能出了縣境。”洪壽是交待大兒子,也是和李苒和周娥等人說話。

  “多謝老先生。”周娥沖洪壽拱了拱手。

  洪壽擺了擺手,退讓到路邊。

  “多謝您。”李苒往前一步,沖洪壽曲膝。

  “不敢當,愿姑娘往后平安順遂,五福俱。”洪壽長揖到底。

  李苒微微欠身,安孝銳牽了頭矮胖的驢子過來,李苒騎上驢,眾人啟程往前。

無線電子書    暖君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