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鷹傾轉旋翼機的設計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所以服役后出現的問題也不少。
這一點作為重生者,林鵬是最清楚不過的。
魚鷹傾轉旋翼機最大的問題就是動力裝置的設計,由于發動機整個都需要傾轉,所以比較容易出現問題,后來的V280就改變了這種設計。
魚鷹傾轉旋翼機的動力裝置,繞機翼軸由朝上與朝前之間轉動變向,并能固定在所需方向,因此能產生向上的升力或向前的推力。這轉換過程一般在十幾秒鐘內完成。
而且魚鷹傾轉旋翼機不能像常規固定翼飛機那樣滑跑起飛,只能采用垂直起飛的方式,這是因為它的旋翼直徑大,在地面將推進裝置轉到水平位置會使旋翼會碰到地面,但是它能夠采用短距起降模式,推進裝置會轉至前向四十五度,同時產生升力及向前推力,使機身在跑上滑行,主翼產生的升力,加上旋翼的升力使魚鷹在滑行短距離后能起飛,同樣方式也能用于降落。這種模式的好處在于較垂直起降節省燃油。
軍方領導語氣一轉道:“但是魚鷹傾轉旋翼機也有不少先進的設計,值得我們借鑒學習。比如說它的機身使用了大量的復合材料,還有主翼可以旋翼九十度的設計,非常的節省運輸空間。另外它的三片旋翼槳葉也是可以自動重疊在一起,另一個設計也是非常的妙,兩臺渦軸發動機與傳動系統的連接,一臺失去動力后,另一臺可以通過傳動系統,將兩側的旋翼都繼續工作,這保證了戰場上受損后的飛行能力!”
領導和專家們都議論起來了,確實魚鷹的設計有很多獨到之處,這家伙雖然有一些小毛病,卻是這種傾轉旋翼機的開創者。
魚鷹傾轉旋翼機不僅是一架運輸機,而且還能變成類似于C130炮艇機那種火力支援平臺,它的機載武器可以根據任務來選擇,可以安裝7.62毫米或12.7毫米機槍好幾挺,也可以在機頭下方安裝旋轉炮架,機身兩側還可以安裝魚雷和導彈掛架,秒變武庫機。
軍方領導笑道:“我們的傾轉旋翼機,一定要比魚鷹和V280更強,所以我們才有了今天的八千千瓦渦軸25發動機的立項!”
掌聲熱烈地響了起來!大家都非常的激動,等這款發動機研制成功,一定是世界上最強的渦軸發動機!而且有了這樣好的發動機,中國的傾轉旋翼機一定會更強,又一個短板即將補上,大家怎么能不激動呢!
接下來發言的是航空發動機專家劉達想院士。
劉院士激動地道:“今天,咱們的渦軸25發動機終于立項了,可以說為了把咱們國家航空發動機的短板補上,咱們做了很多的工作,現在終于可以見到一個一個的成果出來,我心里非常的激動!”
大家都知道,劉院士是航空發動機領域第一位工程院院士,而且劉院士親歷了中國航空發動機從一窮二白,從測繪仿制到自主研制的全過程,很多先進的發動機都是在他的指導下研制成功的,比如說長江一千發動機,長江三千發動機,再往前還有太行發動機等等。
可以說為了根治中國飛機的心臟病,劉院士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早在五十年代,劉院士就考入了北航,他被分配到發動機設計專業,六十年代劉院士就來到了六零六所,從事航空發動機的研制工作。
當時六零六所的主要工作就是仿制米格21的發動機,這個發動機的國產化型號就是渦噴7發動機。
七十年代,劉院士奔赴三線建設,來到大西南的川省,這里就是六二四所的家,在一個窮山溝里,六二四所的干部職工就這樣為祖國航空發動機默默的奉獻著他們的青春。
中國第一個航空發動機高空臺,就是在這里建成的。
幾年后,不少的六二四所人抽調回位于大城市的六零六所,但是劉院士沒有走,他留下來繼續負責高空臺的工作,在六二四所從三十多歲干到了六十多歲。
在六七十年代,位于大西南的空氣動力中心和高空模擬試車臺的建設是重中之中,風洞就不用說了,離開了風洞就不可能設計研制出先進的飛機來。
而航空發動機高空模擬試車臺,同樣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設施,它是航空發動機不可或缺的。因為它可以在地面上模擬飛機在整個飛行包線范圍內各種飛行狀態和環境條件,對全臺發動機進行試驗,這是一種大型的航空發動機地面試驗設備群。
這個高空試驗臺,經過幾十年的建設終于成功,被譽為亞洲第一臺,這使得中國成為第五個擁有大規模高空臺的國家,一九九七年這個高空試驗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可見它的分量有多重。
劉院士深知長期的測繪仿制卻阻礙了對自主研制的支持,嚴重制約了航空發動機乃至整個航空工業的發展。
八十年代中期,劉院士擔任了國家航空發動機大型預研項目——高性能推進系統工程預先研究項目總工程師,這個項目就是后來的先進中推發動機。
到九十年代中期,中推核心機完成了研制任務,后來中推核心機研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進入新世紀,劉院士調入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擔任科技委副主任,進入中國航空工業的決策支持系統,分管發動機專業的咨詢研究工作。
同時又擔任了軍方科技委兼職委員及歷屆動力專業組組長,可以說是最權威的航空發動機專家之一了。
現在劉院士雖然已經是七十好幾的老人了,可是仍然為了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四處奔波、拼命工作。
劉院士激動地道:“通過咱們的努力,現在我們終于從航空動力大國,蛻變成為了航空動力強國!渦軸25發動機就是代表咱們航空動力強國的一個重要型號。所以它必須在高起點的基礎上完成,我們的設計研發團隊,一定要按照一代新材料、一代新型發動機的思路來進行設計研制。為此我們要借鑒M國渦軸發動機的發展思路。”
“據我們得到的消息,為了增強現役軍用直升機的能力和為未來垂直起降飛行器提供動力技術儲備,M陸軍系統性安排了以改進渦輪發動機項目、未來經濟可承受渦輪發動機和替代概念發動機計劃為代表的渦軸發動機研發布局。
這三大計劃,有不同的需求背景、能力要求及性能目標,是旨在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系統性、層次化科研發展安排。具體而言,ITEP主要瞄準現役主力直升機換發,FATE計劃主要瞄準為FVL提供動力裝置,而ACE計劃則涵蓋全面、瞄準尖端技術。”
劉院士的發言,讓大家都開始沉思起來。
確實M國的渦軸發動機發展思路是非常好的,早在二零零七年,M國就啟動了先進經濟可承受渦輪發動機計劃。
先進渦輪發動機公司和通用電氣公司在該計劃支持下分別發展并試驗了HPW3000和GE3000技術驗證機。
FATE計劃也是在二零零八年就啟動了,M國陸軍希望在2020年啟動型號研制,2025年提供產品。
為了滿足該計劃的苛刻要求,技術上需要很大的進步。為此,通用電氣把先進的氣動技術、最新的冷卻結構以及先進的材料應用于該發動機,提高了發動機的轉速、溫度和壓比。
這個計劃的發動機就是為V280傾轉旋翼機提供的動力!
所以現在中國的渦軸25發動機必定也是要瞄準M國最新的渦軸發動機技術,才能實現超越。
劉院士的發言一結束,掌聲就如同雷鳴般響了起來。
陳澤良高興地道:“劉院士講得太好了,咱們一定要按這樣的思路來設計研制我們的渦軸25發動機,讓它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渦軸發動機之一,并且功率是最大的。下面就請咱們渦軸25發動機型號總設計師,李海峰同志來講一講渦軸25發動機的一些總體情況吧!”
掌聲再次熱烈的響起!
渦軸25發動機總師李海峰,是一位非常年輕的總師,年齡還不到四十歲!不過李海峰可是海歸,曾經在M國留學并且在通用電氣公司參與過多種先進發動機的研制,五年前回國在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著出色的表現,現在被任命為渦軸25發動機型號總師,也是非常符合劉院士所提的思路的,因為李海峰是在M國搞過渦軸發動機研制的。
李海峰激動地道:“非常感謝上級領導對我的信任,給我這個任命。說實話接受這個任務,我知道使命責任重大,我必須要全力以赴,帶領我們的研發團隊,把這一款世界上最先進的渦軸發動機研制成功!剛才劉院士講得非常好,M國的渦軸發動機也好,還是其他的航空發動機也好,都有一個比較系統的超前的發展規劃。而現在我們也有了這樣的發展規劃,我們的一系列渦軸發動機,有的已經研發成功,有的還在研發當中,而咱們的渦軸25發動機可以說是重中之重,因為它是我們國家未來垂直起降運輸機的動力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