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802章 序章

無線電子書    重生之命當爭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從月球側面掠過的燧石空間城,兩個巨大的環形艙緩緩旋轉著。

  被加熱至數百萬度的的等離子體,在電磁場的控制下以近500公里每秒的速度從噴口噴出。

  17個推進器的尾焰的漆黑的深空背景下,散發著讓人沉醉的光暈。

  看上去如此強勁的推進器,也只不過讓燧石空間城的速度,每秒鐘增加數厘米罷了。

  而前方,是數十億公里的征程。

  顧松確認了各項數據都沒問題,離開了艦橋。

  剛到艦橋里晃了一圈的大頭跟在他身后,沿著通道艙壁里的磁力導軌緩緩移動。

  顧松有點喜歡上了這種漂浮著往前滑行的感覺,如同在夢境里。

  不一會,就來到了科研艙的月門通道。

  顧松調整好身體的方向,進入到了電梯。

  在無重力的情況下,方向感是很奇怪的。

  從核心艙往這里看過來,顧松和大頭都是倒立著的。

  然后電梯啟動,顧松逐漸感受到了重力。

  到了科研艙,電梯門打開,顧松已經可以邁著步走出來。身體很輕盈,這里的重力標準是0.4個G。

  “艦長!”

  路過的人向顧松打招呼。

  顧松笑著回應,徑直往王隨振的實驗室走去。

  地面是弧形的,行走在上面,有非常獨特的體驗。

  但現在,大家都已經習慣了。

  顧松進了王隨振的實驗室。

  里面,王隨振帶著一支團隊,仍然繼續進行材料研究。

  其中,還有鄧熠輝。

  看到顧松進來,其他人問了聲好,就繼續手頭上的工作。

  王隨振從座位上站了起來過來問:“有什么情況?”

  “沒什么,到處看看。”

  “巡視啊?你沒啥事我繼續忙了。”

  “有進展嗎?看你挺興奮的。”顧松好奇問了一句。

  “低重力環境里有一些不一樣的特性,我正在做一些比較分析。”

  顧松看他忙得都顧不上自己的樣子,有點無語。

  湊過去看了看他屏幕上的資料,隨手指了指:“這個地方應該有些可以挖的。”

  王隨振不確定地扭頭問:“真的嗎?”

  “你改變一下參數,對照測試一下不就知道了。”

  王隨振思考了一會,眼神一亮,開始噼里啪啦地忙活起來,寫新的實驗計劃。

  連鄧熠輝都不怎么理會自己,顧松覺得仿佛自己是個大閑人。

  漫漫旅途里,又沒啥別的事,真是枯燥又無味啊。

  離開了材料實驗室,顧松繼續在科研艙里轉著,仿佛巡視領地一般。

  燧石空間城沒有那樣好機會,規劃一條理想的航線,沿途利用火星木星的引力彈弓加速什么的。

  這一路,注定孤寂。

  大頭已經沒有跟在身后了。

  它有自己的一套人工智能程序,用來判定什么樣的畫面值得收錄。

  也許,它也覺得顧松挺無聊的。

  顧松又來到了生活艙。

  現在這個時間,趙信那些人因為太年輕,暫時還不適合直接參與研究項目,都在生活艙這邊繼續學習。

  此外,就是一些家屬了。

  顧松看了看舷窗之外一成不見的黑色星空,無奈地嘆了一口氣。

  估計后面的一年多時間里,基本上就都是這樣的生活了。

  也好,這估計會是自己人生當中,最悠閑的一段時間。

  船已造好,正在路上。等到“種子序列”身份已經得到,那就又得忙了。

  還是繼續去研究《宇航基礎百科》的理論內容吧,還有編寫“啟蒙計劃”的教材。

  人類最強大腦的生活,就是這樣枯燥且無味…

  土衛四的軌道上,“深空之眼”已經在這里繞了一圈又一圈。

  現在,一個探測器經過了漫長的跋涉,終于抵達了這里。

  這個探測器被命名為特使。

  星海市的太空任務控制中心2號大廳里,所有人都盯著它的變軌數據。

  信號的延遲有78分鐘多。

  “做好準備!和燧石航天的超算中心溝通好了嗎?”指揮長問道。

  “隨時等待接收數據。”

  指揮長點了點頭,靜靜等待。

  土星軌道那么復雜的引力環境,要讓特使在其中順利進入某一顆衛星,還要進入這顆衛星自己的某個精確軌道以便觀測到那個外星造物,難度何其之高?

  誰也沒有把握。

  只要它能先行進入土衛四的軌道就行。

  再然后,就要用具體的軌道數據,讓燧石航天的量子超算幫忙計算進一步的變軌方案,一點點地實現和外星造物軌道的同步。

  HSDA的量子超算并不是為航天領域專用的,還是燧石航天的靠譜一些。

  土衛四的外空里,特使正在減速。

  也不知它已經在減速狀態持續多久了。

  ESG終究沒有共享卡西尼的核心探測數據,HSDA只有根據自己的深空探測設備,盡可能地計算出土衛四的質量,分析它的引力環境。

  由此,再根據特使的航向,計算出一個減速時間,讓它降低到可以被土衛四捕獲的程度。

  隨著特使的減速,它的飛行方向終于開始以肉眼不可見的角度緩緩偏轉。

  太空之中,相對速度是如此重要。在大家都是每秒公里級別的速度之下,失之毫厘,謬以千里,也許從此錯過。

  星海市的控制大廳里,有人提升問道:“你們說,那個啟蒙探測器,會不會影響特使?”

  “應該…不會吧…”

  “如果影響了呢?”

  “想什么呢?”旁邊另一個人說道,“如果真有惡意,拿我們一個探測器有什么用?”

  特使的使命,主要是3個。

  首先是近距離持續觀測被命名為啟蒙探測器的外星造物。

  其次,測試在無人條件下,是不是采用專門的無人探測器進入“啟蒙計劃”里要求的距離范圍,也能觸發所謂啟蒙計劃。

  最后,嘗試和啟蒙探測器建立點對點的聯系通道。

  看著大屏幕上陸續反饋回來的數據,不斷計算出來的新軌道正在彎曲。

  從直線,到弧線,不斷向預設軌道靠攏。

  屏幕上的變化,那么緩慢,一毫米一毫米地移動著。

  土衛四的高空,特使一秒劃過數公里的虛空。

  終于,屏幕上顯示的特使軌道,停止在了一個封閉的橢圓形上。代表特使號的那個小光點,不再偏離。

  一陣歡呼驟然響起。

  指揮長含笑說道:“別放松,下一步,把數據共享過去,繼續調整軌道!”

  跨越十多億公里,這是一場才剛剛開始進入正式工作階段的序章。

  圍繞這顆直徑才一千多公里的衛星,特使一點點地變化著軌道和姿態,追趕向那個啟蒙探測器。

  數日之后,看不見的信號從它上面發出,指向啟蒙探測器。

  星海市的控制大廳里,人人屏息以待。

  從那一次“啟蒙計劃”的廣播之后,它就此陷入了沉寂。

  現在,對于人類從近處發送的消息,它會作出反應嗎?

無線電子書    重生之命當爭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