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群山,大雷音寺。
佛祖望著大道不顯的彌勒、地藏、觀世音三人,臉色陰沉如水。
好好的三個天人第三境,卻陰差陽錯跌落至天人第一境。
雖說這三人并非沒有機會恢復原先修為,然而重新凝聚大道之種何其困難?
要將重新凝聚而成的大道之種精心培育到開花結果,更是不知要耗費多長時間。
至少在佛祖看來,這次大爭之世持續期間,很難指望這三人能恢復天人第三境的修為,哪怕第二境都懸。
三人充其量只能作為天人第一境巔峰出場,于大局而言,并無太大用處。
佛門不缺天人第一境,缺的是能鎮場的天人第三境。
尤其是三人境界跌落后,佛門陷入了無天人第三境可用的尷尬處境。
總不能出了什么事,道儒兩家派出的是天人第三境,而偌大的佛門,只能讓佛祖至尊親自出馬。
佛祖不顧身份,每次都親自出手,佛門顏面何在?
顧及顏面,派天人第二境出馬,爭不過道門儒家,佛門利益該如何保證?
兩相為難,長此以往,讓佛門怎么去跟道儒兩家爭奪天命?
對于造成這個結果的兩個罪魁禍首,佛祖的恨意簡直是比天還高,比海還深。
秦皇身死道消,佛祖再怎么恨也恨不到一個死人身上,只能將所有矛頭對準另一個罪魁禍首,通天劍主。
佛祖臉上一絲陰郁之色一閃而過,沉聲說道:“你三人且回去好生將養,若有什么需要,盡管吩咐門下弟子去辦,金蟬子留下,本座有事要問你。”
彌勒三人雙手合十拜道:“謹遵世尊諭旨,我等告退。”
等三人離開,玄棠以頭觸地拜道:“不知世尊有何吩咐?”
佛祖語氣冷漠道:“本座問你,東面帝辛轉世之身建立的世俗王朝實力如何?若舉南越之力,可否將其滅之?”
玄棠恭恭敬敬回道:“回稟世尊,據弟子打探得知,帝辛轉世之身名為項籍,乃是舊楚貴族,在楚地威望極高。”
“此人四個月前重建楚國,便得到了大量舊楚百姓的擁護,以及舊楚貴族的支持,實力并不亞于南越。若非先前楚國曾第二次被秦國滅國,實力更在南越之上。”
“此前伐秦一戰,十五萬南越大軍毫無防備下,被臨時盟友西秦埋伏,以至于全軍覆沒,實力損失慘重。”
“南越所在之地多為山林,人口遠不及中原之地,若非先前占了南云三省,僅憑伐秦一戰的損失,便足以令南越一蹶不振。”
“如今原秦國大將李信投降西秦,陳兵蜀地南云交界之處,虎視眈眈,南越不得不安排大軍據城而守,以防對方率軍南下。”
“除此之外,傾南越之力,頂多聚集十萬可戰之軍,若出征楚國,勝負實在難料。”
佛祖漠然道:“加上十萬新收的佛門弟子如何?”
玄棠渾身一震,呆立當場,眼中露出不可思議之色。三號 新收的十萬佛門弟子,都是精挑細選身具福運之人,本是專門用來光耀佛門傳承,增漲鞏固佛門氣運。
沒想到佛祖報復通天劍主的想法,會如此堅定,連新收的十萬佛門弟子都舍得放棄。
“不夠嗎?”
佛祖漠然的聲音再次落下,玄棠額頭隱隱滲汗,拜道:“回稟世尊,新收的十萬佛門弟子,不通軍伍,且尚未經過訓練,在戰場上與豬羊無異,并不能改變戰局。”
“加上你精心培養的羅漢堂武僧呢?”
玄棠聞言只覺嘴中苦澀,說是讓他全權負責世俗之事,可經常會胡亂發號施令。
佛祖出征楚國報復通天劍主的心意已決,玄棠無力勸阻,正要應下,忽然感應到一股浩然正氣長河的氣息,立馬將快到嘴邊的話咽了下去。
緊接著悠長的聲音遙遙傳來:“儒家弟子仲由,奉吾師儒圣之命,特來拜見佛祖。”
佛祖臉上的淡漠頓時削減了幾分,注意力不再停留在玄棠身上,輕輕彈出一道佛光,直奔浩然正氣而去。
頃刻之間,佛光裹著一身浩然正氣的仲由,回到了大雄寶殿。
佛祖淡然問道:“儒圣派你前來,所為何事?”
仲由躬身向佛祖行了一禮道:“回稟佛祖,吾師儒圣派在下前來,是想與佛祖商議佛門儒家聯盟一事。”
佛祖神色不變問道:“聯盟?怎么個聯盟法?”
仲由面露笑容道:“當然是佛門儒家聯合一起,守望相助,共同對付道門。”
“佛祖理應清楚,三教中道門實力最強,哪怕道門一分為二,昆侖道宮與碧游宮各自為戰,實力都不比佛門和儒家差,甚至道宮實力,隱隱還強過佛門儒家。”
“吾師儒圣說,若佛門儒家不聯合起來,天命毫無意外會落在道門手里。若想爭奪天命,唯有佛門儒家聯合起來,才有機會。”
佛祖不可置否問道:“玄棠,你以為如何?”
玄棠拜道:“回稟世尊,弟子想問這位儒家圣賢幾個問題,還望世尊準許。”
佛祖淡然:“此事你不該問本座,你該問儒圣高徒,他肯不肯回答你的問題。”
仲由連忙說道:“玄棠佛陀盡管問便是,在下定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玄棠笑了笑道:“貧僧多謝仲由圣賢體諒,貧僧想問,儒家所謂的守望相助,指的是哪些方面?”
“指的是關鍵時候襄助,還是平常大一點的行動都統一,并協作完成?亦或者從頭到尾,只在旁邊吶喊幾句?”
仲由想了想回道:“依在下對吾師儒圣話語的理解,應當是第二種,相對比較重大的事,統一協作完成。”
玄棠得到答案后,立刻朝佛祖拜道:“回稟世尊,合則兩利,弟子贊同與儒家聯手出征楚國。”
仲由聞言一愣,啥時候說過要出征楚國了?
大殿之上的佛祖,當即點頭道:“如此甚好,請儒圣高徒回復儒圣,佛門愿與儒家締結盟約。”
“待締結盟約后,請儒家全力配合佛門出征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