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零一章 圣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

無線電子書    崇禎八年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來人正是脫去了日常所穿團林窄袖袍服、改為一身青衣小帽的王承恩,他這一換裝,讓溫體仁一時之間差點沒認出來。

  “呵呵,王公公如何突然而至?莫非圣上有何旨意不成?來來來,屋里請坐!”

  溫體仁疾步出了房間步下臺階后沖著王承恩笑著拱手道,心里卻在猜想:這天色已經快黑了,皇帝怎么打發王承恩過來了?難道有什么大事不成?

  就算有急事,宮里派個小太監前來傳旨便可,怎么也輪不到王承恩親自跑一趟啊。再說,看王承恩的穿著打扮和面上神情,也不像有急事的樣子啊,他身后怎么會有便裝護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兩人平日里雖然時常見面,但正面交談的機會卻是少之又少,私底下也沒有任何交集。

  按照溫體仁平時的做派,就算王承恩身份尊貴,作為大明首輔的他也不會主動降階而迎,但人家現在可是來了自家府上,自己作為主人,再端著架子就說不過去了。

  “呵呵,叨擾閣老了!閣老可否借一步說話?”

  王承恩笑著拱手回禮后肅手向后示意了一下,溫體仁心里一動,隨后緊走幾步上前低聲問道:“王公公,到底出了何事?”

  “閣老切勿聲張,皇爺來了!已經去了餐廳等候閣老!”

  王承恩收起笑容,四下打量了一下后小聲回道。

  “啊?快快快,快去迎接圣駕!”

  王承恩的回話讓溫體仁頓時大吃一驚,他來不及轉身叮囑一聲,立刻抬腳往前院趕去。王承恩緊隨其后,數名便裝護衛則是留在了主院,禁止溫府其他人離開院子。

  等溫體仁急匆匆地趕到第三進側院的餐廳前時,只見一身青色便裝的朱由檢正負手站在院中的一株盆景前,微微俯身觀賞著盆中縱橫交錯的虬枝,小院的角落里分布著數名身材高大的護衛。

  “臣溫體仁參見圣上,不知圣上大駕光臨,臣未曾遠迎,還望圣上恕罪!”

  溫體仁緊走幾步來到朱由檢身后躬身施禮道。

  “呵呵,溫卿切勿多禮。朕今日也是一時興起,忽然想到今日是溫卿壽誕,故此特意前來串個門,也順便來蹭個飯食,嘗嘗溫卿家中菜式味道如何!”

  朱由檢聞聲直腰轉身笑著開口道。

  “圣上日理萬機之下,竟還能記著此等小事,老臣心下實是感激不盡!圣上快請進屋!”

  溫體仁強忍著內心的激蕩之情,恭恭敬敬地肅手請道。

  皇帝居然知道自己的生辰,并且能屈尊降貴蒞臨府中,單單這份心思便著實讓人感動不已。

  “溫卿,今日昭仁殿所議宗藩之事即日起業已生效,朕從本心中以為,此舉利國利民,施行之后,必會為大明各界所廣泛歡迎。

  但是,僅僅如此還是有所不夠。朕今日來你府上,便是還有一件大事要與你相商。

  此事事關重大,朕亦是思慮良久之后方才下定決心,但此事尚需外廷予以認可及支持才是最佳。

  故而,朕特意前來征詢一下溫卿之建言,看看有無疏漏之處,若是照此實施,會有何等之后果,朝廷該如何應對,溫卿盡可大膽直言,朕會據情而加以改動!”

  朱由檢白天議事完畢回到后宮,左思右想之后終于下定決心,趁著錦衣衛精銳全都集中在江南一帶的有利時機,以強力推動士紳一體納糧之策全面實施。

  經過長時間的斟酌和思考之后,朱由檢認定,這項策略推行下去的話,在朝堂上引發的反對聲浪不會太大,最主要的反對聲將會來自江南官場,以及天下數十萬讀書人。

  但歷史證明,只要皇帝的意志足夠堅定,武力足夠強大,所有的反對聲最后都會被壓制下去。

  之所以朱由檢認定朝堂上的反對聲不大,這主要得益于現在內閣及部司重臣中,出身于江南世家的朝臣已經幾乎絕跡,這些重臣的家底,朱由檢心里也是一清二楚。

  首輔溫體仁雖然是浙江人,但他出身于小地主家庭,雖談不上家境貧寒,但也絕對不是富貴子弟。

  在他仕途發跡之后,因為種種原因,本就人才凋零的溫氏一族也未見太大起色,溫家在湖州的田地加起來也不過數千畝之多,在當地根本算不上豪門大戶。

  溫家在京郊雖有田地,但也不過千畝之數。

  盧象升更不用多說。盧家在宜興是出了名地耕讀世家,盧象升的祖父只是以七品知縣致仕,其父也只是個生員身份,族中人口雖多,但盧家的田地只有不到一千畝,只比自耕農稍微強一點罷了。

  孫傳庭雖是官宦人家出身,但孫家在代州也沒有侵占多少良田,孫家名下也只有數百畝的田地,孫家的資產也大多是經商所得,以孫傳庭的性格來講,對這件事也不會有多大的抵觸。

  陳奇瑜家族這幾年倒是在他重新得勢后占下了不少田地,但北地經過多年的天災人禍之后,無數士紳大戶被流賊連根拔起,再加上朝廷持續不斷的將災民向外地遷移,現在北地到處是荒蕪的田地,只是少人耕種而已。

  陳家所在的保德州雖然未經太大的人禍,但當地居民流落出去不在少數,陳家的田地雖多,但產糧根本不值一提,這種情況到時候再酌情予以考慮。

  祖籍河南商丘的侯恂家的情況和陳奇瑜類似,受災嚴重的河南大多數地區處于千里荒野的狀況,數百萬人口正在向湖北遷移,侯家的現狀也不會好到哪里去。

  其余的像李邦華、范景文以及各部司的堂官等人,大多數都算不上官紳大戶出身,相信他們對此事也不會太過反對,就算有意見也要看皇帝臉色。

  隨著流賊建奴的相繼覆滅,加上幾年來種種舉措施行后,不管是官吏還是黎民百姓都從中得到了巨大的實惠和好處,朱由檢的聲望也達到了巔峰狀態,在制訂各種政策時也基本上是一言九鼎,幾乎無人再站出來進行反對,這種局面也為朱由檢全面推行改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朱由檢心里清楚,推行士紳一體納糧之所以會遭到眾多反對,主因就是,這項改革觸動了士紳階層以及讀書人的特權,讓他們覺得,自己和那些賤民成為了一樣的種群,這是他們不能接受的。

  盡管朱由檢的這次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讓步,保留了國初時的一些制度,但兩百年來已經被慣壞了的這群既得利益者們,仍然會表示無法接受。

  不接受也得接受,坐享其成的好日子到頭了,也該讓這些人為這個國家付出一些了。

  “圣上如此做的話,臣倒是無甚想法,但圣上若不想引發太大之風波,還是得找個出頭之人才好,如此才能于其中進退自如!”

  在酒菜上齊,津津有味的品嘗過幾道菜式,并且以茶代酒敬了溫體仁一杯之后,朱由檢把自己的策略和想法講了出來,讓他感到有些驚訝的是,溫體仁并沒有顯露出太過震駭的神情,只是在略微愣怔之后陷入了思考當中。

  在皺著眉頭沉吟半晌之后,溫體仁心中拿定了主意,他先是雙手端起酒杯敬了朱由檢一杯,在將杯中酒一飲而盡之后,溫體仁把酒杯放在桌上緩緩開口道。

  “哈哈!溫卿真不愧當朝首輔!所見與朕略同矣!”

崇禎八年

無線電子書    崇禎八年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