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六十一章 圣人孔子

  秦晨用手摸了一下臉,站在那愣了一會。要說秦晨一點感覺也沒有那不是實話。劉小柳屬于那種聰明、活潑、單純、清爽的女孩子,這樣的女孩子一般都隨性,高興了,喜歡干什么就干什么。今天的表現,有可能是一時興起,也可能在心里確實就是喜歡自己,要不一個女孩子怎么會有如此突兀的表現。秦晨本能的有些興奮,有漂亮的女孩子喜歡,對任何男人來講都是一件高興的事。但秦晨也是一個有責任心的男人,秦晨提醒自己今后還要注意要和小柳保持距離,掌握好分寸,千萬別給小柳造成錯覺,這樣對兩個人都不好。

  過了幾天,黃濤來給秦晨送《詩與遠方》第二集的劇本。說是劇本,其實就是本次直播的構想和有關知識、故事等方面的準備方案。這件事主要是劉小柳負責,應該是劉小柳來送才對,怎么是黃濤呢?

  秦晨正要問:“小柳呢?”但話到嘴邊,秦晨想起了上一次的教訓,便改口道:“奧,小黃,好長時間沒單獨說說話了,快請坐。”

  “秦總,小柳讓我把這一期的劇本先給你,請你把把關,她去圖書館查資料去了。”

  “好的,我盡快地看看。”秦晨接過劇本放在辦公桌上。

  “小黃,過來這段時間感覺怎么樣?”

  “挺好的,比原來的工作順心多了,原來天天想的就是怎么哄別人高興,可偏偏天天都有讓人不高興的事。”

  “原來是服務,現在是創造。雖然說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不同的工作感受還是不一樣的。”

  兩個人還聊到《詩與遠方》項目的發展,黃濤對讓劉小柳主持工作表示完全支持,并且表示自己一定配合好劉小柳的工作,把《詩與遠方》節目辦好。

  送走黃濤,秦晨翻開劇本。本期直播重點孔子。一看這個題目秦晨就很高興,看來上次提的意見,劉小柳是記在心上了。直播的重點突出文化了。秦晨繼續看下去。

  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

  先秦時代又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是一個思想文化巨人輩出的時代。其中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是儒家的孔子、孟子和道家的老子、莊子。從文化的視角看,前者為中國人確立了一個信仰系統和價值系統,即道統,并樹立了一種積極“入世”的人生范式;后者為我們尋找到了一個生命的終極歸宿,提供了一種全生避害的人生智慧,并樹立了一種超然物外、順乎自然的人生范式。應當說明的是,無論儒家的孔子、孟子,還是道家的老子、莊子,都是言行一致的人。他們不但創立了自己的學說,而且他們本身就是自己學說的身體力行者。

  孔子就是這方面的一個很好的范例。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先世系宋國貴族。其祖上是孔防叔,宋襄公八世孫,畏懼宋大夫華督的逼迫,而奔波到了魯國。防叔生伯夏,佰夏生叔梁紇,梁紇為魯國武士,以勇力聞于諸侯。紇于顏氏女野合生孔子。”野合“在《史記正義》解釋為:紇娶顏氏女徵在時,年逾六十四,不合禮法(周禮),故曰野合。

  孔子3歲喪父,隨母親顏征在移居闕里,并受其教。”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幼年的孔子在母親顏氏的教育下,早早便遵行禮,因為父親去世的早,失去家庭支柱的一家,只有靠母親做零活補貼家用,待孔子稍長,應聘做過管理倉庫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15歲立志于學,希望在學術上有所建樹,相傳孔子曾經問禮于老聃,學樂于萇弘。

  聰明好學的孔子,在二十歲時就已經是個儒雅的公子了,他遵行禮教,謙恭嚴謹,被當時人稱贊為”博學好禮“。相傳孔子也遺傳了父親的勇武,身長九尺三寸,臂力過人且酒量驚人,這完全顛覆了大家對孔子文弱書生形象的理解。而他也憑借著自己的勤勉,深得官員的信任,一度受到提拔。孔子十九歲便娶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二十歲便做了父親。此后經過十幾年的打拼和學習,孔丘已經成為了一個學識相當淵博的人。在大約25歲的時候,他看見了”學在官府“的不公平現象,渴望改變社會的不公,因此設立私學”有教無類“,使得窮困人家的子弟都能夠進入學校讀書。

  公元前522年(魯昭公二十年〕自十五歲有志于學至此時已逾15年,孔子經過努力在社會上已站住腳,故云”三十而立“。博學多才,成為當地較有名氣的一位學者,并在闕里收徒授業,教學子以”仁義“。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愛人“。他把”仁“作為行為的規范和目的,使”仁“和”禮“相互為用。主張統治者對人民”道之以德,齊之以禮“,進而實現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35歲時,因魯國內亂而奔齊,在齊國、魯國之間游走不斷推行自己的學說,55歲的孔子在二十年的歲月里,明白了身處亂世自己的學說是不會被采納的,大失所望,帶領弟子周游列國,終無所遇。公元前484年,魯國君主將孔子從衛國接回。此時的孔子雖被尊為”國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徹底在政治上死心了,轉而致力于教書育人,從事教育及文獻整理工作。這一段時間,恐怕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日子。

  孔子思想體系的特點總結為:一是體仁,二是中庸,三是修禮,四是行道。大到治理國家之大法,小到為人處事之禮貌;滲透生活的中庸思想,是孔子學說的哲學方法,也是孔子的唯物主義思想部分中最核心的內容;大同思想也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組織部分,寄托了孔子的遠大政治理想,是孔子入仕行道,終生為之奮斗的最終目的。

  孔子不是圣人,只是人。那個頭頂光環的高大全的孔圣人是權勢者們捧起來的,用來對中國人進行精神奴役的工具,不是真實的孔子。真實的孔子在當時并沒有什么地位和權威。他出身卑微,但卻是一個心靈高貴的“志于道”的理想主義者,是以古代貴族為立身標準的篤行者。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傳承古代文化和經典為己任,夢想以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他無權無勢,卻敢批評當世權貴,希望他們行“王道”,對百姓好一點。他有道德學問,一副熱心腸,想“治國平天下”,但卻恓恓惶惶,到處碰壁,而又知其不可而為之,一個心眼走到底。他是中國古代的堂吉訶德。孔子的家國天下情懷,其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堅定執著,他的篤學躬行、言行一致的人格,是最讓人感動的,也是最值得學習的。

無線電子書    超級藝術家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