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劉凱的說法,不管是在何處生存的百姓,那都是大漢的子民。
是劉氏族人負了他們,而不是他們負了劉氏族人。
劉凱麾下的謀士將領一開始都對這個觀點有些嗤之以鼻,覺得劉凱說的有些過了。
但是當劉凱一直在幫助百姓改善生活之后,這些人都看到了一個事實。
那就是劉凱現在治下的百姓們,不僅僅是在接受劉凱的饋贈,反倒是一直在反哺劉凱。
這其中最能直接體現出來的就是征兵的難易程度。
其他諸侯想要征兵,大多數都是許諾各種好處,就這樣還沒有人愿意入伍。
他們最后收的都是些吃不上飯,為了能夠填飽肚子才去軍隊混日子的人。
但是這些人的忠誠度極其的低,吃飽肚子跟丟掉一條性命比,哪個輕哪個重?
投降對于這些人來說,只不過是換個地方混日子填飽肚子罷了。
可以說現在除了劉凱的治下,其他地方的百姓但凡能夠吃飽肚子,就不會去參軍。
反倒是青兗兩州的百姓,人人都想把家中適齡的壯丁送到漢軍之中去,他們認為這都是為了他們自己,只有劉凱變強了,他們的幸福生活才不會受到影響。
賈詡正是看透了這一點,才改變了對百姓的看法。
要知道以前這些人可是視百姓為螞蟻一般的東西。
這一夜過得很快,第二天一早,賈詡就分出了一支百人小隊護送著這些百姓朝著徐州廣陵郡而去。
而剩下的十萬大軍也匯集到了一起,賈詡直到現在還依舊保持著謹慎。
三萬騎兵打頭陣,剩下的步卒押后,所有人整齊劃一的走向了陰陵城。
直到探索完整個陰陵城后,賈詡才放下心來。
這座郡城已經成了一座空城,就跟昨夜那老人家跟賈詡說的一模一樣。
除了空蕩蕩的房屋,連根毛都沒有剩下,還好現在是秋天,這要是冬天,那些身體素質并不是很好的百姓,幾天時間估計都會有人被凍死。
一座空城繼續在這待下去也沒有什么用了,賈詡直接就下令讓大軍朝南而去。
漸漸地三天時間過去,漢軍的腳步踏足了九江郡所有的地方。
這萬惡的九江郡太守對待其他城池就跟對待陰陵郡一樣,這些剩下的城池全都是空城。
還好一開始賈詡就直奔著壽春而去,要不然的話,估計壽春城也會成為一座空城。
幾天的時間過去后,高順終于安頓好那些降兵之后,趕到九江郡跟賈詡會合了。
同時還帶來了劉凱的命令。
軍令上說讓賈詡解決掉廬江郡之后,在長江北岸布上一道防線。
然后漢軍會從北面南面加上東面,三面同時進攻豫州。
將曹操的勢力徹底的剪滅掉,如若不能那也要把曹操給趕到司隸或者是荊州去。
劉凱要把青兗豫徐四州連成一片。
加速對外的擴張。
賈詡看完這封軍令后,讓關羽還有徐盛也看了一遍之后,就用燭火將之點燃了。
耿直的關羽還問了賈詡一句。
“賈大人,那孫堅那邊怎么辦?”
賈詡也是很無奈的說道。
“殿下的命令已經到了,我們也沒有辦法去改變他的主意,至于孫堅那邊,我們也就只能在長江北岸給予袁術一些壓力,剩下的就只能靠孫堅自己自求多福了。”
揚州丹陽郡。
孫堅帶著麾下的大軍在攻占將近一半的丹陽郡之后,豫章郡全境被袁術拿下的消息才姍姍來遲。
而此刻袁術也得知自己的老窩九江郡被漢軍給一窩端了的消息,也顧不上繼續攻打會稽郡了,二十萬大軍直接就朝北而去。
他把這一切都歸罪到了孫堅的身上,他覺得要不是孫堅給劉凱許諾了什么好處,劉凱肯定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對付他的。
因為對付袁紹跟曹操遠遠要比對付他來的劃算,看到自己的全家再一次被別人擄走了,袁術現在只想找個人發泄怒火。
孫堅就是最好的目標,袁術想著拼盡全力將孫堅的勢力全部吞掉,再收復回吳郡還有丹陽郡,以后就依據長江這一天險,未必不能夠跟劉凱分庭抗禮。
就這樣,兩路大軍齊齊的沖著對方而去。
講實話,孫堅是有點虛的,所以派了一堆人去找賈詡求援。
不過求援的結果顯而易見,賈詡只能安慰孫堅幾句,順便再說上一些你肯定會贏之類的話。
可孫堅現在卻不知道賈詡的態度,還是把希望寄托在了漢軍身上。
雙方總計三十五萬大軍眼看著就要在丹陽郡以南的這一大片平原上發生一次決戰了。
雖然此戰的規模如此的巨大,但是并沒有人會把目光匯集到他們身上。
眼下所有的諸侯都有自己的事情,誰還管你揚州那一片地廣人稀的破地方發生了什么事情。
豫州潁川郡。
曹性從曹操那得到了合作的答復之后,便回到了司隸,將呂布以及二十萬并州軍引到了豫州而來。
潁川郡的各地官員也早早的就接到了曹操的命令,所有的城池大門都對并州軍開放了。
曹操在表明自己的態度,既然選擇了合作,那么彼此也不要再藏著掖著,這樣對大家都好。
呂布率領著大軍,現在已經到了陽翟城下,后面正是壯闊的嵩山山脈,前方則是看不到盡頭的平原,呂布笑了笑對著曹性說道。
“這回還真的是辛苦你了,這豫州可真是個好地方,要比并州那苦寒之地要好上不少。
這曹操之前我也見過,雖然當時是敵人,但是現在看來倒也還算得上是一個人物。”
曹性陪著呂布笑道。
“這是自然,徐州的土地要比豫州更加的肥沃,人口也很多,等到溫候拿下徐州,就一定能夠東山再起。”
呂布哈哈大笑了一聲,感覺美好的未來已經不遠了,仰首闊步無比驕傲的就進了陽翟城。
不過呂布身后的一名部將卻沒有表現得跟其他人一樣,臉上都是愁容。
這個人就是張遼,他一直都不怎么認同呂布往南發展,他覺得并州是他們這些人的根基,說放棄就放棄了,就如同浮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