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四十九章 馬的價值

無線電子書    大漢霸主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劉顯現在并不了解周武,但是就商言商,商人講利益,眼下也只能通過許諾給予周武好處。劉顯也相信,無論是誰,都不會跟錢過不去。

  請他幫忙寫一兩封引薦信,這只是舉手之勞,平白又得了好處,相信周武自然不會拒絕。何況,劉顯先送了他百件厚棉衣,他要了,就等于是承了劉顯的情,自然不可能一點小忙都不幫。

  而跟他談戰馬的事,卻是一樁交易,一次生意,劉顯也相信周武如果有渠道的話,也肯定會跟自己做這次交易。

  畢竟這也是正當的交易,不是什么見不得光的事。

  劉顯也看得出,周武已經有些動心了。

  周武這時略為沉吟一下,抬頭道:“一匹非軍方的正常成年馬匹,你能出多少錢?”

  劉顯一聽,就知道有戲。

  這馬的價格,劉顯也早就有所了解。

  眼神很誠切的望著周武道:“一匹三百貫。如何?”

  一般來說,一匹馬價值,其實是很難估算的。如果是千里馬,千金難求。

  但是如果是一般的馬,那么卻可以大致的估算它們的價值。販馬的商人,他們基本上都會將一般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馬。

  而除了這三等馬之外,還有一種是真正的良駒,以及一種完全沒用的,只是宰殺了賣肉的老弱殘馬。

  良駒難得,就算是饒幸獲得一匹良駒,一般也不會輕易出售,不會標價。

  如此,按賣肉的來計算那些老弱殘馬,現時通貨彭脹,一斤肉的格錢肯定是米糧的數倍甚至是十倍。也就是說,一斤肉得要兩三百文錢。這四、五百斤的馬,單是賣肉就值十萬到十五萬錢,也就是等于100到150貫錢。

  沒有錯,一匹殘馬的價值,按現在的世道來說,的確就是十萬錢。這是通貨彭脹后的情況,如果是平時嘛,可能一萬錢就可以了。

  現在按這十萬錢的來計算下等馬的價值。

  下等馬,是指那種可以騎乘,但是無論是體力以及耐力都不太行的那種,如果騎這種馬來戰斗的話,也不是說不行,但是隨時都有可能馬前失蹄的那種。這類馬,一般都是用來拉馬車,用來給一般百姓耕作的那種。

  但這樣的馬,要比那種只能賣肉的馬肯定要貴很多了。一般都會比只能賣肉的那種老弱殘馬貴上數倍甚至是十倍的價值。

  也就是說,按現在的市道來計,一匹一般的下等馬,就等于百萬錢左右一匹。

  中等馬的價值同樣會比下等馬溢價數倍甚至是十倍。這就等于是千萬錢。

  上等馬,那是數千萬錢或是上億的價錢了。

  如果是按物價推算計算起來,的確是很驚人。一匹一般的馬,居然要百萬錢,好一些的馬千萬錢,上等馬居然上億。

  劉顯這一次行商所獲得的總價值,可能都不夠買到一匹上等馬。

  這計算是這么計算,但實際上,如果當真的是如此的話,那么相信也沒有人可以買得起戰馬了。

  何況,如果是產馬的地方,那些馬匹的價格也不會溢價那么多。

  幽州其實也有產馬,只不過,產馬牧場是屬于朝廷軍方的罷了。另外會有一些世家士族豪門這些,會有私人的牧場,飼養著不少的馬。

  如此,在這幽州之地,按周武所說的正常的成年馬匹,這些最多就只屬于中等偏下的馬。其價值最多就是在老弱殘馬的價值的基礎上,溢價數倍。

  當然,這個溢價,是按現在的市道來計算的。在幽州,一斤糧其實是二十文錢左右,而肉則是百文錢上下。這是按幽州的實際情況,一般的百姓可以承受得了的價格來計算的。

  這樣的話,一匹老弱殘馬,其實最多就等于是五萬錢一匹。五萬錢,就等于是50貫錢。溢價數倍,就是兩百貫左右一匹下等馬,中等偏下的馬,最多就是五百貫一匹。

  但劉顯只給三百貫一匹。

  三百貫,已經等于是30萬錢一匹了。

  30萬錢一匹馬,呵呵,這真的就是后世的一般的寶馬了。

  但還真的就是這樣,在這古時代,對于一般的百姓人家來說,一匹馬的確就等于是后世的一架寶馬轎車。

  所以說,在古時代,一匹馬,一頭牛,其價值真的是很寶貴珍貴的。在后世的時候,聽說古時候一般人家,娶媳婦的時候,給女家一頭牛就可以娶了人家的女兒回來的事會覺得不可思議。可是,如果計算古時代的一匹馬一頭牛的價值,那么就知道這些其實都是很正常的事。

  尤其是在這樣的亂世里,人的性命以及價值,都遠遠不及一頭畜牲。

  想想,這個時候的一匹馬就等于30萬錢,折算回后現代的錢,都相當于是十萬大元。在后世,十萬彩禮取一個媳婦,也差不多了吧?

  這聽起來似乎很夸張,一匹馬30萬錢。可實際還真的是如此。要不然,黃忠父子女三人,為何沒有坐騎?因為他們沒有那么多錢去買馬。

  由此可以推算,在這三國時代,想要招兵買馬,那還真的不容易。

  那劉備招募義兵組建義軍的時候,販馬商人送了他不少戰馬,這里面的價值,就已經是一筆天文數字的財富。

  30萬一匹馬,一百匹就是三千萬錢,數百匹馬就上億錢了。

  這里面的巨額財富,周武怎么會不動心?

  劉顯覺得,一匹中等馬,三百貫錢是屬于自己可以接受并且承受的范圍。這個就是平時,中等馬都得要上百貫才能夠買得到。

  周武是軍人,但也并不代表他什么都不懂,起碼他知道一匹馬的價值是多少。

  劉顯現在給出的這個價格,的確已經是很高了。

  他的呼吸不由一緊,道:“三百貫一匹?當真?”

  “當真!”劉顯肯定的道:“只要周將軍能夠幫忙弄到馬匹,每匹給付將軍三百貫,如果能夠弄到三百匹,給你十萬貫。”

  “十萬貫?”周武倒抽了一口冷氣。

  他在軍中的俸祿不過是兩千石。相當于是10萬斤糧,換成錢,最多就不過是二、三十萬錢。這個可不會換通貨彭脹的來計。三十萬錢,也就是300貫,一年也不過是三千來貫。但這些,也并不是說真的有,這只是按正常的來計算才會有。

  十萬貫,已經等于是他三十年的俸祿了。

  要說周武不動心那就怪了。

  當然,這并不全都是他的,但是劉顯現在承諾多給一萬貫,這也是一筆巨款了啊。

  一時間,周武的眼神都熱切了起來。

  不過他馬上又冷靜了下來,問:“你到時候,有這么多錢給付周某么?”

  “哈哈,周武將軍,對于我劉顯來說,錢都是小事。這么說吧,如果本公子這次可以售出商隊所帶來的貨物,也足夠支付這筆購馬的錢了。何況…本公子現在是平原王府的少主人。平原王府的錢,本公子可以動用。”

  劉顯被馬貴人收為義子的事,劉顯已經跟周武提過。而周武,也肯定知道平原王府是一個什么的地方。

  “好,那么周某就幫你打探一下,等周某弄夠三百匹馬,便會派人通知你。”周武決定跟劉顯做了這次交易。

  “行,那么就祝我們合作愉快!”

  劉顯端起面前的一杯茶,敬周武道:“本公子以茶代酒敬周將軍一杯,希望咱們這一次交易順利達成。”

  “嗯…”周武端起茶杯遙敬一下,啜了一口茶潤了一下嘴唇,似想到了什么,壓低一些聲音道:“劉顯公子,既然咱們決定合作了,那么有些事,周某倒可以跟你透露一下,讓你可以順利的把你這批棉衣售出去。但周某所言,法不外傳,懂吧?”

  劉顯一聽,心里一樂,知道自己這次來拜見周武,并且利用利益來打動他是做對了。

  當即神色一正,肅然道:“請周武將軍放心,別看本公子年紀不大,但是什么話該不該說,本公子心里知道。所以,請周將軍指教。”

  “是這樣的,官府以及軍中都有些傳言,說咱們幽州牧劉虞大人跟現在統領騎軍跟外族人作戰的公孫瓚將軍不睦。具體如何,本將軍不是太過清楚,但有傳言,說公孫瓚公然的抗命不遵,沒有聽從劉虞大人的調令。”

  周武說道。

  “哦?真有此事?周將軍你當真的不知道一些原因?”劉顯問。

  “具體的真不太清楚,本將軍只是知道,劉虞大人本是打算調公孫瓚將軍回來鎮守此右北平,任命他為石北平城主。可是公孫瓚將軍并沒有回來,也正是如此,本將軍現在才可以暫時鎮守此石北平。”

  周武搖著頭道:“不過這些具體的不管也罷。周某早前建議你前往拜見公孫瓚將軍,把你商隊的那些厚棉衣售給公孫瓚,其實就是因為公孫瓚抗命,劉虞大人便有意不給公孫瓚調夠糧草以及公孫瓚軍馬的御寒衣物。所以,周某估計,如今公孫瓚軍中應該是缺少棉衣的。”

  “原來如此,那么此事肯定能成。我想,現在給公孫瓚送去棉衣,這算不算是雪中送炭呢?呵呵。”劉顯笑著對周武拱手道:“多謝周將軍,你的這些消息很重要。”

  “不,劉公子也別太高興。劉虞這次其實也只是針對公孫瓚的軍馬,如今公孫瓚可以統領調動的軍馬,其實就只有三萬人馬左右,也就是說,就算公孫瓚跟你交易,他最多也只需要三萬件左右。”周武再對劉顯道。

  “三萬?”

  劉顯一聽,不禁愣了一下。歷史上,這個時期的公孫瓚,他的軍馬應該的確不是太多。

  這真的要說起來,公孫瓚其實就只有三千騎兵。當然,公孫瓚肯定拉攏了不少軍中將領。現在,那些軍中將領投效了公孫瓚,這才使得公孫瓚有了三萬人馬左右。這些人馬,估計大多都是一些邊軍。也就是鎮守幽州邊境關防的軍馬。

  才三萬,還有那么多棉衣,這又將要如何售出去呢?

  劉顯想了想,試著道:“這樣的話,看來除了要拜見公孫瓚之外,還得要見見劉虞大人才行啊。”

  “見劉虞大人估計沒什么用啊。”

  “有用,怎么會沒用呢?不管如何,還得要見見他的。”劉顯這時腦子一轉,覺得想要把自己的這些棉衣都銷售出去,還真的得要找劉虞才行。

  劉顯的心里其實是有些心知肚明的。

  這周武所說的,劉虞跟公孫瓚的矛盾,應該就是兩人的政治理念不合的關系。另外,也有一山不容二虎的關系。

  可想而知,劉虞現在重新被朝廷任命為幽州牧。可以說,這州牧要比原來的刺史具有更大的權力。因為在幽州,劉虞在名義上,其實就等于是一個割地諸侯了,可以了制幽州的一切。

  可是他如今再上任為幽州牧,這幽州官府早就不是以前那般了,他變化反而沒有什么的根基了。加上這正值戰亂之時,武將手握兵權,在實際上,那些一般的,手握兵權的武將,說一句話可能都會比他管用許多。

  劉虞肯定不愿意看到自己這個一州之主沒法掌控幽州的局面的狀況。他要調公孫瓚回右北平鎮守,應該是一次試探,想試一試公孫瓚會否聽從他的這個州牧的命令。

  但是,這個也肯定不能隨便胡亂調動的,必須要有一些可以站得住腳的借口。

  劉虞有什么更好的借口呢?那自然就是推行他的懷柔政策了。

  他希望公孫瓚可以跟張純、丘力居等叛軍停戰,然后再由他出面去說服張純、丘力居等叛軍異族首領,勸服他們臣服大漢。

  要推行他的政策,那肯定得要先停戰才可以。公孫瓚是最堅定的主戰者。想讓雙方停戰,那就只有將公孫瓚調離前線。

  只要公孫瓚聽調,那么他也可以順便的接掌那些軍馬。

  劉虞對于自己在那些外族當中的聲望很自信,他認為,只要雙方停戰了,他肯定能夠說服他們投降重新歸順大漢。

  可是,公孫瓚現在已經手握兩三萬精兵,又如何肯放下手上的兵權聽從調令呢?

  如此,才會有公孫瓚抗令的事。

無線電子書    大漢霸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