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厄真人飛到一半,眼前忽然轉出來一位道姑來,口中作歌:
“炎帝修成大道通,
胸藏萬象妙無窮。
碧游宮內傳真訣,
太陰太陽各凌空。”
度厄真人聞聲看過去,只見這一位道姑,身穿大紅八卦衣,滿面寒霜,向他而來。
度厄真人認得這道姑乃是龜靈圣母。龜靈圣母是截教四大弟子之一,身份尊貴,更有大羅金仙修為。度厄真人不敢怠慢,急忙行禮,“貧道見過龜靈道友。不知龜靈道友攔住我,所為何事?”
“貧道攔你,不為他事,只因你在冀州,傷了我的師弟,因此我特來此,攔你問罪。”龜靈圣母說道。
度厄真人一臉的不可思議。誰傷他了?明明是他傷我好不好?那烏云仙這么硬,誰能打得動他?而且,他還搶走了我的定風珠好不好?
“龜靈道友,聽我解釋一下…”度厄真人試圖解釋。話語剛剛說出口來,就被龜靈圣母打斷。
“閑話少說,你既然做下如此事來,且接我一劍!”龜靈圣母說道。
見龜靈圣母蠻不講理,度厄真人也動了真火,“龜靈圣母道友,沒想到你竟然如此不講道理,這是把我度厄當成可以隨意揉捏的散修了嗎?”
度厄真人取出飛龍杖,和龜靈圣母打在一起。兩個人急架相還,度厄真人漸漸劣勢起來。
度厄真人的修為本來就比龜靈圣母低了一個大境界,前些時候又被烏云仙打傷,又在逃命途中法力消耗甚大,如何擋得住龜靈圣母?
又戰了數合,度厄真人知道不好。奮力擋開龜靈圣母寶劍,隨即轉身逃竄。
龜靈圣母見度厄真人逃了,急忙祭起來日月珠來。這一珠,正打在度厄真人背上。度厄真人口吐鮮血,飛得越發快了。
龜靈圣母哪里肯放度厄真人走,緊緊追趕。不過度厄真人逃得很快,哪怕他身受重傷,速度都不比龜靈圣母慢多少。
龜靈圣母追了一段,眼看快到了崆峒山,心中暗想,“這可是闡教的道場,若是有人出來救度厄,我就不方便出手了。我畢竟是截教四大弟子之一,我自己的臉面無所謂,但是要考慮教派的臉面。”
度厄真人逃到元陽洞前,急忙敲門,“靈寶道友在嗎?速速開門,我是度厄,有要緊事。”
靈寶大法師聽了門前聲音,也不及叫童子去開門,自己把門打開,放度厄真人進去。
靈寶大法師只見度厄真人臉色慘白,披頭散發,鮮血沾滿胸前道袍,大驚失色,問道,“度厄道友,為何如此狼狽?”
度厄真人將自己的遭遇說了一遍:“我去冀州一趟,被一位烏云仙擊敗,路上又逢了龜靈圣母,被她追殺,這才逃到靈寶道友這里。”
靈寶大法師聽到龜靈圣母名字,吃了一驚。他出門看了一圈,不見龜靈圣母蹤跡。
“度厄道友,想必是龜靈圣母知道這里是我教道場,所以回去了。”靈寶大法師說道。
“感謝靈寶道友救命之恩。”度厄真人說道,“道友可知那烏云仙來歷?”
“那烏云仙的名字我聽過,是一名截教的二代弟子,關于他的其他事情,我也不知道。你傷了截教弟子,怪不得龜靈圣母會找你。她是截教四大弟子之一,不好對付。你最好不要想著主動招惹她。”
度厄真人心中憋屈,“誰傷了烏云仙了?我什么都沒做成,是挨打的人好不好?”
度厄真人知道龜靈圣母不好惹,沒奈何,只得暗暗咽下這口氣,心中把烏云仙和龜靈圣母恨上了。
冀州城。蘇護見大陣被破,度厄真人逃走,大驚失色,“我冀州危矣!”
蘇護急忙將三軍收回城內,加緊防守。
鄧九公揮師攻打,蘇護全力防守。蘇全忠在守城之戰中大顯神威,和陳季貞在城頭上來回奔走支援,蘇護也親自上城頭督戰,竟是將鄧九公死死擋在了城墻之外。
鄧九公攻了四五日城池,始終攻不下來。鄧九公見兵馬損失不小,一時間也奈何不了冀州城,即暫時退兵,依舊把冀州城團團圍住。
鄧九公正在中軍帳中和將官商議破城之事,忽然有人報進來,“外面有一員官散宜生求見。”
“讓他進來。”鄧九公說道。
鄧九公知道,散宜生乃是西伯侯姬昌手下重臣,心中驚訝,“他來這里做什么?”
散宜生進了大帳,向鄧九公行禮,這才說道,“我家侯爺有一封信,要交給總兵。”
鄧九公打開信,見上面寫道:
“西伯侯姬昌百拜三千關總兵鄧麾下:昌聞:冀州侯蘇于朝歌城上題十六字反詩,其罪在不赦。然冀州軍民,皆無辜之人,與冀州侯一門俱焚,生靈涂炭,于心何忍?況冀州侯悍勇,恐城池難下,大軍傷亡,不可計數。昌不才,愿遣上大夫散宜生,入冀州城內說降,庶幾能使冀州城出城獻降,使百姓無涂炭之苦,三軍無殺戮之傷。望總兵詳察賜行。”
鄧九公看了,即對散宜生說道,“茲事體大,我不能獨斷,須和眾位將官商議之后,再議可否。散大夫且在這里住下,等我等的決定。”
散宜生點頭,“理應如此。只希望總兵動作能快些,少一些生靈涂炭。”
鄧九公即找了烏云仙商議,拿出來西伯侯姬昌給自己的信,對烏云仙說道,“國師,你看這封信。我等該如何做?若是能兵不血刃拿下冀州城,似乎也很不錯。”
烏云仙說道,“我回朝歌和聞太師商議一下即是。我道法高深,幾天即回。”
烏云仙即將這封信拿了,駕起云來,不消一個時辰,就到了朝歌太師府。
聞太師聽得風聲,只見烏云仙來了,急忙起身行禮。
“師叔怎么來了?難道冀州之事,出了什么變故?”聞太師問道。
烏云仙把這封信拿了出來,“冀州之事倒是沒什么變故,不過,有人來干涉了。這是西伯侯遞到鄧九公手里面的信,你看看便知。”